第8章 长治市《壶关县》(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最新章节。
在华夏大地的北方,山西省东南部,有一座被太行山环抱的县城——壶关县,它隶属于长治市。壶关县东与河南省林州市、辉县市相连,西与长治市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陵川县接壤,全县总面积达1013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壶关县辖7个镇、3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1个旅游开发区 ,这里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山地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的74.5%,平均海拔1252米,地势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地质类型以奥陶纪石灰岩为主,属于典型的干石山区。气候上,壶关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8.9c ,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馈赠。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壶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1.8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便有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此后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不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先秦时期,壶关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或为夏、周京畿重地,或为商朝屏藩,见证了王岭黎国、西伯戡黎、武王伐纣等重大历史事件,那些有功于壶关先民的黄飞虎、姜太公、比干、微子等人物,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他们的事迹被记载在石刻之上,成为壶关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春秋战国时期,壶关凭高扼险,因处于白陉古道的锁钥位置,堪称重关天险,是俯视中原的要地,也是秦、燕、晋、齐的门户。芳岱峰顶建有方城,视野开阔,可用于了望指挥;黄羊山下的羊肠坂,流传着赵简子礼贤下士的佳话;廉颇曾在此深沟高垒,筑起百里石长城(壶关境内26公里) ,至今附近有时还能捡到当年的青铜箭头,诉说着往昔的金戈铁马。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壶关设县,属上党郡,其名称由来是因为境内山形似壶,在此处设置关隘,故而得名壶关。此后,壶关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变迁。两汉时期,因物产丰富且为战略要地,壶关成为太行山上唯一的中央直属国——壶关侯国,其范围囊括今潞城、黎城、平顺以及长治市上党区,诸侯王是汉孝惠帝子刘武 。魏武帝曹操两次亲征壶关,为了战争需要,修建了数百座曹公垒,壶关之役成为曹操荡平山西高原、消灭割据势力高干战争的转折点,不久后,高干被杀,华北得以统一。
晋室南迁后,进入南北朝时期,壶关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当时有“上党不拔,天下不可得;壶关不下,则上党不可得”的说法 。刘渊、石勒、苻坚、慕容氏以至魏、齐、周、隋等势力相互侵并,都将壶关视为要冲之地,在这里展开激烈的争夺,上演了无数次的攻伐战争。
隋唐五代时期,壶关依旧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先占据这里,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唐贞观十七年(643年) ,县治移至清流川,也就是现今的壶关县城,当时的境域包括今壶关全境及三分之一的平顺。自称皇帝的刘武周凭借壶关的险要地势,成功击退前来征伐的唐王李世民;晋王李克用则利用峡谷天堑,在沙陀村等地屯军练兵,最终成就一代霸业。唐末,农民起义波及此地,藩镇割据,关塞林立,壶关的百里石长城得到补修,有史料记载“登高望之,联络中有营垒。以询土人,皆曰晋梁交兵,筑以相拒” ,当时交通受阻,出行困难,诗人韦庄曾无奈地发出“处处兵戈路不通,却从山下去江东;黄昏欲到壶关寨,匹马嘶鸣野草中”的感慨。
宋辽金元时期,和平与战争交替出现。壶关连山坞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峡谷两岸分布着岳家军寨“坞堡相望” 达百余里,穆家寨、杨景寨、乌黄寨、高山寨、平头坞以及众多烽火墩共同构成了纵横交错、上下一体的立体防御工事。在这一时期,李抱真率军东下大峡谷、张开及守城退敌、宋江智取壶关等历史事件,都凸显了壶关地利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壶关的山河依旧,险要的地势未变,但却经历了诸多变故。陈卿起义攻城掠地,使得长城雄关失去了原有的防御作用;闯王部兵临潞州时,壶关城望风归附。
抗战爆发后,壶关成为太南抗日中枢,中国军队在东长井、五龙头、内王、东归、河头(时属壶关管辖)等地痛击日军 ,壶关成为晋冀豫根据地的大后方,太南地委、抗大一分校、山西第五专署路东办事处、新华日报社、黄河日报社等机构纷纷入驻此地。然而,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后,壶关变为抗日前沿阵地,八路军新一旅、三四四旅驰援壶关,朱德总司令在此与国民党高级参谋王葆真进行谈判,划定壶关中部的长林至大井、石河沐一线为国共军事分界线,界北为八路军驻地,界南为国民党二十七军驻地,自此,壶关境内出现了共产党、国民党和日伪三种政权以及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游击区、摩擦区五种区域,形势极为复杂。民国32年(1943年)3月 ,国民政府撤出壶关;民国34年(1945年)8月 ,县城日伪政府灭亡,同年9月,壶关抗日民主政府带领人民迎来了壶关的彻底解放,从此,壶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新征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壶关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传承着先辈们留下的智慧和精神,无论是古老的传说,还是传统的技艺,都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必游景点
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大峡谷是壶关县最为着名的景区之一,它犹如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的杰作,由多个景点组成,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八泉峡景区被誉为“太行第一雄峡”“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 ,其心形的峡谷地貌堪称大自然最浪漫的杰作。这里的景观丰富多样,有高耸入云的山峰,峡谷两侧的悬崖峭壁犹如刀削斧劈一般,令人惊叹不已;清澈见底的溪流在峡谷中蜿蜒流淌,溪水潺潺,声音清脆悦耳;还有壮观的瀑布,从高处飞泻而下,气势磅礴,如银河落九天。游客可以乘坐游船,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欣赏两岸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可以乘坐缆车,从空中俯瞰整个峡谷,领略其雄伟壮观的全貌;还可以沿着栈道漫步,近距离触摸峡谷的岩石,感受它的沧桑与厚重。
红豆峡景区内天然生长着上千种珍稀植物,其中包括红豆杉、紫檀等名贵树种 ,还有大量的野生猕猴在此栖息繁衍,因此被誉为“动植物王国”。景区内峡谷幽深,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是一处天然的大氧吧。漫步在景区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让人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珍稀植物的独特风采,观察野生猕猴的活泼可爱,还可以在峡谷中嬉戏玩水,享受清凉的夏日时光。
欢乐太行谷
欢乐太行谷是一个集游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大型文旅综合体 。这里拥有众多刺激好玩的游乐设施,如过山车、摩天轮、大摆锤等,满足了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对于喜欢挑战自我的年轻人来说,过山车的高速俯冲和急速转弯,能让他们体验到心跳加速的快感;而摩天轮则适合一家人一起乘坐,在缓缓上升的过程中,俯瞰整个景区的美景,享受温馨的亲子时光。除了游乐设施,欢乐太行谷还有精彩的演艺表演,如民俗歌舞表演、杂技魔术表演等 ,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还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魅力。此外,景区内还有各种特色美食和购物场所,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让游客在这里度过愉快的一天。
古刹、寺庙与道观
真泽宫
真泽宫位于壶关县树掌镇神郊村,始建于唐昭宗乾宁二年 ,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极高。现存建筑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真泽宫是为纪念乐氏二女而建,乐氏二女在当地被尊奉为神灵,传说她们能庇佑百姓,降雨消灾。每年都有众多信徒前来朝拜,香火十分旺盛。真泽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唐、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建筑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建筑布局严谨,殿宇巍峨,雕梁画栋,装饰精美,尤其是殿内的壁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生动地描绘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和生活场景,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高超技艺。
三嵕庙
三嵕庙位于壶关县晋庄镇庄头村,创建于宋建隆元年 。现存正殿主体保存基本完整,具有明显的元代结构特征,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嵕庙是祭祀后羿的庙宇,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修建了这座庙宇。三嵕庙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其斗拱结构复杂精巧,梁架结构稳固合理,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庙内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如石碑、木雕、石雕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研究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
南阳护村天仙庙
南阳护村天仙庙位于壶关县黄山乡南阳护村,创建于金大定十七年 。现存建筑正殿为金代原构,香亭与钟鼓二楼为明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清代所建,2001年6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仙庙是祭祀天仙圣母的庙宇,天仙圣母在当地被视为庇佑妇女儿童的神灵,深受百姓的敬仰。天仙庙的建筑风格庄重肃穆,金代的正殿采用了减柱造的建筑手法,扩大了室内空间,体现了当时建筑技术的创新。庙内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工艺精湛,题材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花鸟鱼虫等 ,展现了古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历史遗址
常行窑洞保卫战遗址
常行窑洞保卫战遗址是壶关县重要的红色历史遗址,它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常行村民与日军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1943年10月20日 ,日军纠集3000余人,对壶关县进行残酷的“扫荡”,常行村村民为了躲避日军的迫害,躲进了村后的窑洞。日军发现后,对窑洞进行了疯狂的攻击,他们用炮火轰炸、烟熏、放水等手段,试图消灭洞内的村民。但常行村民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着窑洞的坚固和顽强的意志,与日军展开了长达18个昼夜的激烈战斗,最终成功击退了日军,保护了自己和乡亲们的生命安全。这场战斗中,常行村民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和大无畏的精神,成为了抗日斗争的光辉典范。如今,常行窑洞保卫战遗址已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曹公垒遗址
曹公垒遗址是东汉末年曹操攻打壶关时所建的军事防御工事遗址。据史书记载,东汉建安十年(205年) ,高干执上党太守叛守壶关口,曹操派遣李典、乐进攻取未下,遂亲自率军征讨。建安十一年(206年) ,曹操从邺城(今河北临漳)出发,上太行攻打高干,为了便于作战和防御,曹操在壶关周边修筑了数百座曹公垒。虽然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如今曹公垒遗址的大部分建筑已经损毁,但仍能从残留的遗迹中感受到当年战争的激烈和曹操军队的军事智慧。这些遗址对于研究东汉末年的军事历史、战争策略以及古代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吸引了众多历史爱好者和考古学家前来考察研究。
民俗风情
壶关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传统节日期间,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当地百姓都会举行各种热闹的庆祝活动。
春节是壶关县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准备年货,打扫房屋,贴春联、窗花,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共享天伦之乐。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福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元宵节期间,壶关县会举办盛大的花灯会和社火表演。花灯会上,各式各样的花灯琳琅满目,有动物造型的花灯、人物造型的花灯、神话故事造型的花灯等 ,五彩斑斓,美轮美奂。社火表演则有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节目,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表演精彩绝伦,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整个县城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
端午节时,人们会包粽子、挂艾草、佩香囊,以驱邪祈福。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壶关县的粽子以糯米、红枣为主要原料,用粽叶包裹而成,口感软糯香甜。挂艾草是为了驱赶蚊虫,辟邪祛病;佩香囊则是为了祈求平安健康,香囊内装有各种香料,香气扑鼻,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壶关县还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如上党乐户壶关班社、壶关秧歌、壶关迓鼓等 。上党乐户壶关班社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组织,他们演奏的音乐风格独特,曲目丰富,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 ,常用于祭祀、庆典、婚礼等场合。壶关秧歌是当地的一种地方戏曲,其唱腔优美动听,表演形式活泼多样,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百姓喜爱。壶关迓鼓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起源于古代的战争,舞者手持鼓槌,边敲边舞,动作刚劲有力,气势磅礴,展现了当地人民的豪迈气概。
特色美食
壶关羊汤
壶关羊汤是壶关县的特色美食之一,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壶关羊汤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选用当地优质的羊肉、羊骨为主要原料,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将羊肉和羊骨的营养成分充分融入到汤中,使汤汁浓郁鲜美,香气扑鼻。煮好的羊肉鲜嫩可口,不膻不腻。食用时,在碗中放入切好的羊肉、羊杂,加入滚烫的羊汤,再撒上葱花、香菜、胡椒粉等调料,根据个人口味还可以加入辣椒油。一碗热气腾腾的壶关羊汤下肚,顿时让人感到浑身暖和,精神焕发。无论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壶关羊汤都是当地人的首选美食之一,也是外地游客品尝当地美食的必选之一。
辛寨陈醋
辛寨陈醋是壶关县的传统名产,其酿制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辛寨陈醋以优质的高粱、大麦、豌豆等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经过蒸、酵、熏、淋、陈等多道工序精心酿制而成。辛寨陈醋色泽棕红,体态清亮,醋香浓郁,酸味醇厚,绵甜爽口,具有独特的风味。它不仅是一种优质的调味品,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能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 。辛寨陈醋在当地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各种菜肴,能够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同时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