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云中歌隐(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诡玲珑》最新章节。
陋室若现群山中,竹林犹隐丛卉里。
细雨绵绵牧笛翠,炊烟袅袅乡意浓。
夏至背着简单的行囊,步伐略显急切又带着几分眷恋,踏上了这条蜿蜒曲折的山路。新历八月,刚经历了一场秋雨的洗礼,山间的空气仿若被洗净了尘埃,清新得如同刚剥开的嫩笋,满是泥土与青草交织的芬芳。正如农谚所云,“一场秋雨一阵凉,深秋下雨加衣裳”,这场雨恰似一位温柔的使者,不仅带来了丝丝凉意,更润泽了这片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大地。
那诗中的陋室,是否就是记忆里外婆家的石屋?那若隐若现的轮廓,在他心中渐渐与眼前的群山重合,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仿佛是漂泊许久的游子终于寻到了归巢。
他抬眸远眺,远处,几座简陋的石屋恰似遗世独立的隐者,隐匿在群山环抱之中。那石屋的轮廓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墙壁是用粗糙的石块堆砌而成,缝隙间填满了岁月的痕迹,恰似 “深山藏古寺” 般,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感觉,仿佛是大自然这位艺术家随手搁置的精巧玩具。
他深吸一口气,胸腔中满是对这片熟悉又陌生之地的复杂感慨。“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这片土地犹如一位沉默却深情的长者,默默守护着一方水土,承载着他童年的欢笑、成长的烦恼,以及无数难以忘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朦胧希望 。
“夏至,等等我!” 霜降提着裙摆,像一只轻盈的小鹿,小跑着跟上来,微乱的发丝在风中肆意飞舞,却难掩她脸上那抑制不住的兴奋,恰似春日里盛开得最为绚烂的花朵。
夏至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她,眼中满是如水般的宠溺:“小心些,山路滑,莫要摔着了。” 霜降跑到他身边,亲昵地挽住他的胳膊,望着眼前如诗如画的景色,不禁轻声赞叹:“这里真美,仿若世外桃源一般,难怪你总心心念念着要来。”
此时,夏至心中泛起一丝涟漪,他想起小时候在这里度过的无忧无虑的时光,那些在田野间奔跑、在山林中探险的日子,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放映。而如今,能与霜降一同踏上这片土地,更是让他觉得无比幸福,仿佛时光都变得温柔起来。他偷偷瞥了眼霜降,心想,一定要带她看遍这里的每一处美好,让这段记忆也深深烙印在她心间。
两人沿着山路徐徐前行,渐渐靠近那片如梦似幻的竹林。竹林在微风的轻抚下沙沙作响,那声音仿佛是竹子们在低声诉说着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的雅士情怀,又好似在呢喃着岁月的悠悠故事。
林中有不少野花,红的似火,燃烧着夏日未尽的热情;黄的如金,闪耀着秋日初至的光辉;紫的像梦,氤氲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它们星星点点散布在草丛里,宛如大自然这位顶级绣娘精心绣制的华美花毯。
霜降仿若一只欢快的小鸟,松开夏至的手,蹦蹦跳跳地跑向竹林,她穿梭在竹子间,那灵动的身姿与挺拔的竹子相映成趣。她时不时弯腰,用指尖轻轻轻抚那些野花,银铃般的笑声在竹林中回荡,久久不息。正所谓 “三月三,檑棰棍欸插得生”,此时的山林仿若被注入了无尽的活力,每一株植物都在竭尽全力地蓬勃生长,彰显着生命那无与伦比的力量 。
夏至看着霜降的背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里的一切,就像诗中描绘的那般美好,而霜降的出现,更让这份美好有了鲜活的色彩,他默默许愿,愿时光定格在此刻。
“霜降,快过来!” 夏至站在竹林边缘,朝她招手,那声音里带着一丝惊喜。霜降蹦蹦跳跳地过来,顺着夏至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的一片低洼地,有个小池塘。水面宛如一面澄澈的镜子,倒映着青山翠竹,恰似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
池塘边,几只鸭子悠然自得地游弋着,它们时不时把头扎进水里觅食,那憨态可掬的模样,正应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 的美妙意境。霜降看得入神,不禁喃喃道:“好想就住在这里,每日清晨在这样的景色中醒来,傍晚伴着余晖入眠,该是何等惬意之事。”
夏至看着霜降痴迷的模样,心中也被这美景所打动,他在心中默默想着,若能与眼前之人在此共度余生,远离城市的喧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但他也清楚,现实生活总有诸多牵绊,只能将这份憧憬深埋心底。他轻轻握住霜降的手,似是想把此刻的温柔与坚定传递给她,即便未来充满未知,也想与她一起守护这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时,一阵悠扬的牧笛声宛如山间清泉,潺潺而来。笛声在细雨中显得格外空灵,仿佛带着丝丝缕缕的愁绪,又有着乡村特有的质朴与悠然。夏至和霜降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好奇,顺着声音的方向寻去。
在一片如茵的草地旁,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正全神贯注地吹奏着手中的竹笛。牛儿慢悠悠地啃着草,对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在意,恰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的场景完美再现。
霜降走到牧童身边,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轻声问道:“小弟弟,你吹的曲子真好听,这是什么曲子呀?” 牧童有些害羞,脸颊微微泛红,挠了挠头说:“俺也不知道,就是瞎吹的,觉着好听就行呗。”
夏至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递到牧童面前:“谢谢你的笛声,让我们的旅途多了这般美妙的乐趣。” 牧童眼睛一亮,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接过糖,连声道谢,那纯真的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
看着牧童纯真的笑容,夏至和霜降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回到了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时光,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在这一刻被重新唤起。夏至想起儿时自己也曾在这片山野间肆意玩耍,那时候的快乐如此简单,一颗糖、一声鸟鸣便能让自己满足,如今身处城市,那份简单的快乐却越来越难寻,好在与霜降一同归来,重拾了这份珍贵的感觉。
随着暮色渐浓,天边被染成了橙红色,远处的小屋上升起了袅袅炊烟。炊烟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缓缓飘散,仿佛是家的温暖召唤。
夏至望着炊烟,思绪如同断了线的风筝,飘向了远方。他想起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远远看到外婆家烟囱里冒出的炊烟,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和期待。那时候,外婆总是在厨房忙碌,为他准备可口的饭菜,厨房里弥漫的香气,是他童年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
如今,外婆已经年迈,而他也在城市里经历了许多风雨,见识了繁华都市的喧嚣与忙碌。此刻,站在这山间,望着这袅袅炊烟,他心中满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对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幸福的渴望。他不禁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在城市中打拼出一片天地,将来有能力让外婆和霜降都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也希望能时常回到这里,寻回这份炊烟里的温暖。
霜降察觉到夏至的情绪变化,她轻轻握住他的手,那双手柔软而温暖,传递着无声的安慰:“在想什么呢?” 夏至回过神来,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微笑:“没什么,就是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事。走吧,我们也该找个地方落脚了。” 两人朝着炊烟升起的方向走去,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座小院前。
小院的门半掩着,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院子里种着一些蔬菜,翠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向他们招手。还有几只鸡在悠闲地踱步,时而低头啄食,时而昂首啼叫,正如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 所描绘的乡村傍晚景象,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夏至上前敲了敲门,不一会儿,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打开了门。老人看到夏至和霜降,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们是?” 夏至礼貌地说道:“大爷,您好,我们是来这边游玩的,看到您家的炊烟,想着能不能在您这儿借住一晚。” 老人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见两人模样和善,便笑着说:“行,进来吧,山里晚上冷,你们两个年轻人在外面不安全。”
老人把他们领进屋里,屋子不大,却收拾得一尘不染,整洁得让人感到温馨。墙上挂着一些农具,它们虽然陈旧,却被擦拭得干干净净,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辛勤劳作。还有几幅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老人过去的岁月。
老人让他们坐下,然后转身进了厨房,不多时,端出了两碗热气腾腾的红薯粥,粥香弥漫在整个屋子:“没啥好招待的,这红薯粥,你们尝尝,自家种的红薯,甜着呢。” 夏至和霜降接过粥,感受到碗的温热从手心传来,暖到了心底,两人连声道谢。
霜降喝了一口粥,感受着那香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心中满是感动,她看着老人和蔼的面容,心想,在这深山之中,竟能遇到如此善良淳朴的人,这份温暖就如同这碗红薯粥一般,直抵人心。
晚饭后,老人和他们围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老人说自己一个人住在这儿,孩子们都在城里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落寞,但更多的是对孩子们的理解与牵挂。
夏至和霜降静静地听着,心中对老人多了几分敬意。正如俗语所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老人独自坚守着这片土地,守望着家的温暖,宛如一棵苍松,扎根乡土,不惧风雨。
夜深了,万籁俱寂,老人为他们安排了房间。躺在床上,夏至和霜降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虫鸣声,那声音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摇篮曲,伴着他们,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
第二天清晨,曙光初照,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夏至和霜降早早地起了床,他们帮着老人喂鸡、浇菜,正所谓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在劳作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充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