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公子救命!(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史上第一祸害》最新章节。
宋志明好笑,“没那么夸张。”他继续问出心中疑惑,“此人是何来历?”他感觉孙铭提到这人有些不对劲。
孙铭环顾四周,压低了声音:“秦老前几年被圣上指派至蓟州协理军务,近日才归京,这不一回来就被委以重任,担任咱们今天的主考官了。”
钱幼斌颔首,补充道,“这位秦老从前因苏州贪墨案为江氏一族求过情,生生跪在御前两天两夜,圣上最后竟然也是放了江知府一族。”说到这,他分外感慨,“不然如今江郁江知府定然已经成为刀下冤魂喽。”
宋志明明了,苏州贪墨案他有所耳闻,原来背后还有这桩缘由他却是不知。
如此这般,这位秦老在庆安帝眼中的分量定然不小。
说着,几人已经行至翰林院大门外,宋志明朝二人点头,而后径直离去。
分组加试已然结束,宋志明心下少了一桩事情,回到小院简单用过饭就要进屋打坐。
阿衡领着弟弟阿苒上前打断宋志明的脚步。
他停在书房外,转身道:“可是有事?”
对上阿衡的眸子,他才发现少女已然双眼含泪,身边的阿苒也是眼眶通红。
阿衡‘噗通’一声跪下,膝盖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阿苒见状也跟着姐姐双膝跪地。
“多谢公子出面为我作保。”阿衡声音中带着抽噎,“若是没有公子,我此时就要被逼到平王府做那四皇子的妾室了!”
说着,他激动起来,伸手抚上阿苒柔顺的头顶:“我弟弟年纪还这么小,我不能害他啊。”
若是阿衡真跟着牧蒙去他主子那做妾,他弟弟以后还怎么做人,他们虽然生于山村,却是在官府上了户籍的好人家。
即便是从前最难的时候,伯父要将他许配给村头的员外郎她也没同意,还不是怕弟弟在外受了委屈?
可若真做了皇子的妾室,吃穿用度自是不必愁,只怕弟弟也要一辈子屈居人下……
宋志明皱眉,他没想到云渡竟然打的是这样的注意。
他将姐弟二人扶起,沉声问道:“若是做了四皇子的妾室,那也是良妾,不能被随意发卖。”
说着,他语气中带上蛊惑:“若是有朝一日四皇子……你不也能跟着平步青云,真就不后悔?”云渡在外人眼中看来或许是个不争不抢的皇子,但宋志明却看未必。
他深知此人于赵鹏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妹妹云沐又师从史从盛,有这两张底牌,他就不信这人真是个闲云野鹤。
阿衡闻言立马摆手,恨恨道:“我只想和弟弟过普通人的生活,不愿成日提心吊胆……”
阿苒虽然不知道姐姐说的什么意思,但仍是跟着郑重点头,他已经十岁了,有能力保护姐姐!
宋志明听罢轻笑,声音恢复平常的轻柔:“既如此,你便继续留在这当个厨娘……只是,我这儿往后恐怕也不会太平,你若想走,吱声便是。”
阿衡再次跪下磕头:“多谢公子收留。”
姐弟二人道谢过后,方才告辞。
宋志明这才进屋,将木门关上后,燃起屋内的烛火,行至蒲团前盘腿坐下静心打坐。
待浑身的热气在经脉中轮转完一个小周天,宋志明缓缓睁眼,自从桃庄的草屋回京后,每日他都会花上半个时辰打坐。
他重新想到今日在翰林院发生的事,自己亲手抽中的题目断然不会是巧合,定是有人从中作梗。
至于是谁,他脑中蹦出一张被自己忽略已久的面容:苏应淮。
宋志明犹记第一次见苏应淮是在茶楼的文会上,那时的苏应淮还是个话极少的少年书生,面对宋玉对自己的刁难,苏应淮好似并不上心,犹似看戏般高高在上啜饮茶水。
后来入了国子监,李乘风对自己多有不敬,苏应淮总是不轻不重一句话揭过,宋志明还以为这是个不愿多管闲事的主儿。
可今天却实打实地改变了他的想法。
一切变化都是有迹可循的,是从什么时候起苏应淮开始对自己有敌意的?
一瞬间宋志明福至心灵:“苏燕宜!”
将这段日发生的事情一一捋顺,他发现苏应淮与自己姑母苏燕宜好似关系很不一般,王富贵揭露宋玉身世后苏燕宜一蹶不振,已许久未出过府门。
“这事又不是我干的,苏应淮为何要将罪过加到我身上?”宋志明不解,喃喃道。
片刻后,他将小五叫来。
“去查一下宋玉如今的行踪。”
小五颔首,不过宋志明仍补充问了句:“你与小七近日在镖局跟着王镖头练得如何,可有不懂的地方?”若有不明白,他也可以指点一二。
毕竟他与王城同为史从盛的弟子,不过自己显然更得师父真传。
小五闻言挠头,一副理所当然:“没有啊,我们练得都挺好的。”
说罢,他还呲出大牙笑道:“今日师父还夸我们抢耍得好呢。”
宋志明点头,摆摆手让人离去,瞧着小五轻快的步子,宋志明头一次萌生了再找两个小厮的念头。
小五这孩子看起来有些傻。
班楼。
宋玉与舅舅苏应淮约在宋府外见面,就是为了不让旁人知晓他们的谋划。
宋玉喝了口小二刚呈上来的冰酪,恨恨道:“真是便宜了那小子。”
一想到宋志明今天在翰林院出尽了风头,宋玉就忍不住咬牙切齿:“怎么真正的杂种就能人前风光,而我只能像阴沟里的老鼠不敢见人!”
也不知道谁将自己身世在国子监传开,自那以后每每上学宋玉都能听到同窗对自己的指点,说什么他宋玉就是个孽种,根本不该活在这个世上。
胡说,宋志明才是孽种!
苏应淮见与自己一般大的侄子眼眶通红,不由地出手轻拍对方的肩膀,安慰道:“你也别想太多,一切都有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