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苦中求变,奢愿难全(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朱有建却仿若未闻,径直将剩余的一百万两银票一股脑全拿了出来,双手捧着,高高扬起,言辞恳切又激昂:
“朕如今有钱,你们尽管花销,莫要顾虑,即便不够,朕也能再想法子。
大明乃堂皇盛世之朝,皇家身为天下表率,如今却这般寒酸模样,如何能让天下百姓对大明有信心?
皇家若失了体面,只会令百官万民寒心,进而乱了心智。长此以往,大明离亡国之日,怕是不远矣!”
这番道理,看似有理,实则牵强。
想当年隋文帝杨坚,虽因独孤皇后管束,平日里过得简朴,衣食不奢,可大隋国威,何曾有半分减损?
那可是靠着兵强马壮、开疆拓土打出的大一统江山,真正的威风赫赫。
再看如今这大明,哪里是因灾荒致使流民遍地、无可生计,亦非兵力疲弱、军备不精。
纯粹是崇祯登基之初,将天启年间诸多行之有效的搞钱良策一概推翻,还把内库里的积蓄一股脑全挪到国库,自身又能力有限,刚愎自用。
如此一来,天启留给他的丰厚家底,尽数落入大臣腰包,流民之灾无力解决,朝堂之上,政令朝夕改,用人全凭一时喜好,稍有不顺,便将大臣下狱。
实则天启年间留下的能臣干将可不少,像那魏忠贤,虽有诸多弊病,却堪称弄钱好手;
孙承宗、孙传庭、熊廷弼、袁崇焕、洪承畴、杨嗣昌、陈新甲、黄道周、史可法、满桂、曹变蛟、卢象升、赵率教等,哪个不是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
东林党人,难道真就祸国殃民?
也不尽然,他们一心求施展抱负,渴望青史留名,可惜崇祯不给机会啊!
失望透顶之后,便是彻底绝望,人心离散,这才致使大明江山摇摇欲坠,众人都盼着拥立新主,以求转机。
哪怕是李自成揭竿而起,众人起初也存了几分期许,只盼能在灯下黑的新朝施展拳脚,可谁曾想遇上个混不吝,抄家灭门,下场凄惨。
即便如此,东林党人依旧贼心不死,妄图在南直隶重振大明,奈何南方局势混乱,张献忠四处劫掠,各地起义不断。
崇祯寄予厚望的左良玉又拥兵自重,不作为,即便有郑芝龙家族忠心耿耿扶持南明,终究是无力回天。
被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帮叛徒卖了个干净,拱手将江山相送。
虽说朱有建这道理歪得离谱,却也歪打正着,沾上几分理。
张后一时之间,竟也无言以对,嘴唇微张,欲言又止,眼神里满是纠结与思索,仿若陷入两难抉择的困境。
王承恩在旁瞧着,更是惊为天人,暗自思忖:
咱家主子所言极是,咱皇室都过得这般寒酸,岂不为天下人耻笑?
主子说得在理,就得吃好的、穿好的,给天下人做个表率,方能让百姓重拾对大明的信心。
一个敢说,一个敢信,旁人又能所作何?
只得照办罢了。
朱有建说到底,不过是个平凡之人,面对这既定的悲惨结局,没那份逆天改命的决绝勇气。
既如此,倒不如躺平,图个痛快。手头有钱,便吃好喝好,有了大钱,索性全面改善生活品质。
真到了上路那一日,好歹也算阔过一场,没亏待了自己。
也有人说:普通人之所以难成大事,就是歪理太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