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蒸汽机图,初闻轮机(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他犹豫再三,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最终还是决定放下那所谓“英明神武”的架子。

毕竟,不懂装懂可不是他的风格,于是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追问道,那眼神里透着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劲儿。

许大匠这边,见朱有建频频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之色,心中暗自赞叹:

这位主子可比万历爷与天启爷聪慧多了,那二位爷当年面对新奇玩意儿,要么是沉迷其中不问究竟,要么是一知半解便丢到一旁。

哪像眼前这位圣上,竟能一眼就洞察此中的关键要害,仿佛有着一双能看穿机械灵魂的慧眼。

于是,他兴致颇高,就像一位找到了知音的学者,进一步解释道:

“圣上,您瞧,”

许大匠说着,伸出手指,沿着图纸上的线路缓缓移动,

“当水在炉中煮沸之后,便会顺着这条管路流淌,那水就像一群被驱赶的小羔羊,径直通向此处,这里便是炉膛了。”

“炉膛之内温度极高,熊熊烈火燃烧,可使得管路里的水汽瞬间化为微小至极、几乎肉眼不可见的水粒,而后这些水粒裹挟着热气从炉膛里涌出,抵达壶嘴部位。”

“早在开元年间,一行大慧禅师就曾在大型宫灯上运用过这般巧妙技法,使得宫灯大放异彩,呈现出万国来朝的恢宏盛景。”

“那宫灯在夜里亮起来的时候,光芒璀璨,如同天上的繁星坠落人间,引得四方宾客惊叹不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不过,彼时这一方法尚有瑕疵,那炉膛的聚热效果还不够理想。”

“后来到了南宋时期,工匠们别出心裁,采用火砖砌造炉膛,那些火砖就像忠诚的卫士,紧紧守护着炉膛内的高温。”

“如此一来,聚热能力大幅提升,这才催生出日行千里的快船,那快船在水面上飞驰而过,仿若一道黑色的闪电,让敌军望风而逃。”

“再到前朝,技术上并未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仿佛陷入了一潭死水。”

“直至本朝,成祖大皇帝决意派遣海船远赴南洋,那可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

“为此召集各方能工巧匠,苦心钻研六年,终于琢磨出瓷膛法。这瓷膛不仅更耐高温,而且持久性极佳,相较于内河轮船所用的砖膛法,优势显着,保有热气能力更佳。”

“后来声名远扬的炒钢法能够进阶为灌钢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这瓷膛法呢,相关记载都收录于《天工开物》之中,那可是咱们大明工匠智慧的结晶啊。”

朱有建站在那儿,微微仰头,目光专注地追随着许大匠的手指,耳朵也竖得老高,听得那叫一个全神贯注。

可这机械的门道实在太深,他听着听着,只觉脑子里像是被塞进了一团乱麻,似懂非懂,感觉好像抓住了要点,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可细究起来又有些迷糊,仿若那曙光转瞬即逝,重新陷入混沌。

心下寻思:罢了罢了,这机械的事儿,一时半会儿也弄不明白,大致明白是蒸汽机的原理也就行了,能让这大家伙动起来才是关键。

念头刚落,他像是突然被一道闪电击中,又突然想到一个关键问题:

“水箱蒸汽要是过载了可咋整?这蒸汽一失控,岂不是要出大乱子,就像洪水决堤,到时候这精心打造的装置还不得报废了。”

许大匠一直留意着圣上的神情,见状,神色沉稳,不慌不忙地伸出手,那手指修长且骨节分明,稳稳地指着一根纤细得如同发丝般的管子介绍道:

“圣上,您所顾虑的这个问题,早有应对之策,老奴这就给您细细说来。”

“您瞧,这根就是专门解决蒸汽过载问题的回汽管,它静静地躺在那儿,看似毫不起眼,实则暗藏玄机。”

“它的另一端直接插回到水箱之中,当蒸汽回流时,便能借助水箱里的冷水将其冷却还原为水,就像是给一头狂奔的野牛套上了缰绳,让它乖乖驯服,如此一来,便可有效避免蒸汽过载,确保整个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