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重工开建,论武兴和(五)(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方正化当机立断,在此处设置了六道坚固的钢丝绳,每隔百步便精心布置一道,宛如六道严密的防线。
这些钢丝绳不仅能够对敌军的骑兵冲锋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还能为后续的防御措施争取时间。
在钢丝绳之后,再向外放出一千步的距离,广布雷阵。
地雷的种类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爆破雷威力巨大,一旦触发,便能在瞬间掀起一阵土石飞溅的狂潮,给敌军造成惨重伤亡;
胡椒雷则别出心裁,内藏辛辣刺鼻的胡椒粉末,爆炸时粉末四散,能够有效刺激敌军的感官,使其陷入混乱,影响战斗力。
两种地雷相互间杂,形成了一道令人生畏的死亡地带。
而出东北部的小境门,同样采取了类似的防御策略。
也是放出六道钢丝绳以及威力强大的雷阵,不给敌军可乘之机。
不仅如此,方正化还展现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他深知独石口隘虽然并非主战场,但地理位置却十分关键。
一旦敌军从此处突破,极有可能迂回包抄,出现在张家口的东方侧翼,给明军带来巨大的威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于是,他果断派出三百名精锐监卫,携带充足的火药,奔赴独石口隘。
他们的任务就是炸毁野狐岭,利用那里山高路狭的地形特点,让敌军难以通行。
即便敌军费尽周折清理出一条道路,也势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明军的整体防御赢得宝贵的喘息之机。
野狐岭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从东北向东南方向伸展,它是从小境门延伸而出的一条重要峡谷通道。
而小境门的北面,如同一个交通枢纽,岔出两条小路,仿若伸向远方的触角,一条蜿蜒向北,通往漠北那广袤无垠的大地,另一条则折向东南,指向大宁卫那片神秘的区域。
深知此地战略意义重大,方正化将设伏地精心挑选在了沙子甸。
这沙子甸的历史颇为悠久,元以前,它被唤作沙湾海子,顾名思义,那时此处还是一片水汪汪的洼地,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后来逐渐被填平,成了如今的沙甸地貌。
其中,通往漠北的那条岔路较为狭窄,仿若羊肠小道,这在军事防御上既是劣势也是优势。
方正化目光如炬,迅速抓住这一特点,果断派人前去炸毁山峡窄路。
随着一声声巨响,山石滚落,道路崩塌,瞬间将这条小路阻断,让敌军难以由此迂回包抄。
而在主要防御方向,也就是东北部那片相对宽阔的区域,方正化施展了他独特的防御智慧。
他借鉴渔家在水中布下迷魂阵的巧思,别出心裁地布置钢丝绳。
这些钢丝绳纵横交错,疏密得当,看似杂乱无章却又暗藏玄机,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让敌军摸不着头脑。
在钢丝绳交织的空缺之处,还巧妙地埋设有自拉式地雷。
一旦敌军不小心触动钢丝绳,引发连锁反应,自拉式地雷便会瞬间引爆,在敌人的脚下掀起一阵死亡的风暴,给来犯之敌以致命一击。
如此精妙的布局,充分展现了方正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防御细节的极致把控。
长久以来,后金那五次如鬼魅般的南狩行动,其具体路线始终如同迷雾一般笼罩在大明君臣心头。
大明虽竭力探寻,却也仅能知晓几处距离京畿之地较近的入关口子,至于后金铁骑究竟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又沿着怎样隐秘的路径长驱直入,却一直未能确切查明。
朝堂之上、军伍之间,诸多议论纷至沓来,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依据有限的线索和过往经验判断,笃定后金是从张北地区破关而入。
然而,方正化却不这么认为。他亲赴实地,不辞辛劳,沿着边境线一路勘察,对每一处山川地势、关隘要道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
在历经艰辛、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后,他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
在他看来,库伦地区长期以来都是林丹汗的势力范围,后金与林丹汗之间矛盾重重,彼此虎视眈眈。
在这种形势下,后金若贸然选择从张北借道而行,无异于自找麻烦,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实在是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