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兴和初战,汉旗喋血(一)(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高宇顺双手恭敬地捧着那道圣旨,脸上的笑意如春日暖阳般灿烂,脚步轻快地踏出养心殿。

这总领一职固然让他心花怒放,可在他心底,主子的那份认可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宛如暖流,淌过心间,熨帖无比。

一想到主子不仅大度地对他擅自离宫之事既往不咎,还宽容地饶恕了他矫诏的行径,甚至将那道诏书郑重地记录在册,使之成为朝廷上下都承认的正统圣旨,高宇顺便觉得眼眶微微发热,满心都是为君效命的热忱。

他怀揣着圣旨,阔步来到一众太监跟前,高高扬起手中那明黄锦缎,清了清嗓子,声音里是难掩的兴奋:

“兄弟们,明儿个咱可有桩大事要办!今日都好生歇着,务必养精蓄锐,明早卯时,一个都不许给我掉链子!”

说罢,他又招手唤来三名机灵的太监,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凑近他们,低声交待了一连串机密要务,还不忘拍拍他们的肩膀,沉声道:

“此番前往通州,干系重大,务必把话带到,速去速回,莫要误了主子的大事。”

那三名太监忙不迭地应诺,领命而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宫墙拐角处。

两名千户脚步匆匆,神色凝重,怀揣着紧急使命,一路小跑出了宫门。

他们知晓,待午后的日头稍稍西斜,便要即刻启程,马不停蹄地奔赴永平府。

此次前去,重中之重乃是搜罗一切能够出海远航的船只,为后续的艰难征途备下坚实根基。

同行的还有那位刚从山西风尘仆仆归来的庄卫千户,经验老到的他无疑是此行的得力臂膀。

队伍兵分两路,一路直奔天津卫。

他们肩负着调集海船的重任,且上头特意叮嘱,最好能多收拢些火力凶猛的炮船。

只因当下局势险峻万分,山海关外的广袤土地,乃至那朝鲜全境,如今都已惨遭鞑子的铁蹄践踏,沦为敌境。

皮岛,这片往昔的战略要地,自毛文龙故去后,早已物是人非。

岛上是否设有岸防炮,全然是个未知数,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猛兽,随时可能给予致命一击。

故而,炮舰的配备成了当务之急,唯有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压制,才能在未知的凶险中撕开一道安全的口子。

哪怕幸运地登上皮岛,后续向陆地进发时,炮舰亦能充当坚实壁垒,抵御可能来自四面八方的侵袭。

在那御书房内,君臣一番热议后,早已达成共识。朱有建目光深沉,手指在地图上的皮岛位置重重一点,沉声道:

“此番出征,若有大福船作为主力战舰自然最好,可速速前往火器监领取一批加农蹲炮,武装起来,用于海上的鏖战。”

提及陈大匠执意铸造的蹲炮,朱有建微微皱眉,心中虽仍存疑虑,却也无奈地摆了摆手,暗自思忖:

如今形势紧迫,火烧眉毛,哪还有功夫去细细打磨、更改设计,姑且先用着吧。

至于那蹲炮射程偏差过大的棘手问题,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待到了波涛汹涌的海上,再随机应变,谋求破局之法了。

多尔衮那道“兵聚库伦”的军令,仿若一层迷雾,看似直白,实则暗藏玄机。

这指令,明面上是说给满旗将士听的,可细细咂摸,其中又透着几分对各方势力的提防与筹谋。

且看耿仲明麾下的那支汉旗队伍,宛如一支暗夜潜行的奇兵,早在三月三十日,便悄无声息地抵达了兴和(张北)城。

一进城,他们便如同忙碌的工蚁,迅速以总帐为核心,紧锣密鼓地对整座兴和城展开战时改造。

城墙上,砖石被加固,了望口被拓宽,壕沟被加深,一切只为迎接即将押解大炮前来的孔有德部。

说起那些火炮,可真是个棘手的“大家伙”。

尽管将士们绞尽脑汁,将其安置在马背上驮运,试图加快行军速度,奈何火炮自重惊人,马蹄踏地虽声声作响,队伍前行的速度却依旧如蜗牛爬行般缓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