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悍勇蒙旗,汉旗末路(八)(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虽然这一仗的功劳可能不大,但至少不是空手而归,这些物资也算是聊胜于无了。

他看着这些搜出来的财物和物资,心中总算有了些喜意,于是,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安排人手,将这些物资妥善保管起来,准备带回张家口。

兴和城内,虽然依旧弥漫着战争的气息,但曹化淳的心中,已经开始谋划着下一步的打算了。

随着多尔衮一声令下,将总营向着东南方向推进,一路浩浩荡荡,于四月初六,最终抵达了迤都。

这迤都可有着不一般的来历,这里本就是土默特部落聚集地,被精心打造过,有了城镇的模样。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土默特被漠南各部落推为首领后,众多部落都在此设有分部落,一时间,这里倒也颇为热闹。

多罗土蛮部落在此驻扎着五千多人,他们在此地繁衍生息,虽不算人丁兴旺,却也有着自己的势力范围。

原属漠北的乌鲁特部落更是规模不小,一万六千人南迁之后,便在迤都安了家。

他们带着漠北的粗犷与豪迈,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努力适应着。

还有那本在河套地区放牧的巴牙兀部落,他们的经历则有些曲折。

这个部落是被黄台吉强行迁到这里的,全族上下一万二千人,离开了熟悉的河套草原,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这里,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顺遂,成为了土默特部落管理汉民奴隶的管事。

说是管事,可实际上他们也并没有太多的特权,只不过比那些汉民奴隶多了那么一点点自由罢了。

平日里,他们既要管理奴隶们的劳作,又要应对土默特部落的各种要求,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此时的迤都,因为多尔衮总营的到来,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起来。

各个部落的人们都在暗自揣测着多尔衮的意图,不知道这位鞑清的重要人物,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而多尔衮,也在观察着这个充满了不同部落势力的地方,心中谋划着下一步的战略布局,一场新的风云似乎即将在这迤都的土地上掀起。

多尔衮来到迤都后便决定在此驻扎下来,他觉得这个地方极具战略优势,南面是榆木川,西南面是兴和,无论从哪个方向取得突破,他都能迅速率部前往。

在他看来,此次与明朝的战争形势复杂,绝非轻易能取胜,至少要到四月十日左右才可能见分晓,所以他并不急于冒进。

后金出动了六旗兵力,共计七万人,此外还有朝鲜仆从军十二万人。

这些朝鲜仆从军主要负责运送粮草辎重,以及承担喂马、做饭等后勤工作 。

朝鲜在历史上曾是明朝极为忠诚的藩属国,在万历年间,朝鲜遭倭寇入侵,当时明朝国力尚存,万历皇帝出兵帮助朝鲜打败了倭寇,使李氏朝鲜得以延续。

然而到了崇祯九年,后金的黄台吉率军攻进朝鲜国都,朝鲜一方面派使者向明朝求援,一方面迫于形势被动投降后金。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氏朝鲜并未责怪明朝,甚至一直沿用大明年号到崇祯二百八十年,从中可见朝鲜对明朝深厚的情感和对宗藩关系的看重。

鞑清对于朝鲜的态度没有什么想法,表现出来的是相当包容,只不过每次对外用兵,喜欢用朝鲜人为仆从军罢了。

与俄国打仗,用朝鲜仆从军,与噶尔丹打仗,用朝鲜仆从军,反正对外战争的仆从军,首选朝鲜人。

清朝对外战争看起来战斗力很高,旗军战死比例不高,但是仆从军每次都会死掉一大半,所以朝鲜二百多年里,一直都是女多男少的格局,也不知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