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真带路党,进入盛京(四)(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高宇顺打心底里以为,沈阳城即便作为后金的都城有所扩建,规模至多也就和登州城差不多。
在他心中,登州城已是颇具规模的城池,而沈阳城若与之相当,倒也符合常理。
然而,当那座城池真真切切地映入他的眼帘时,高宇顺彻底被震撼了。
极目远眺,沈阳城的城墙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长度竟接近三千步,高近三丈。
那雄伟的气势,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它的不凡。
城墙上,两座城门巍峨耸立,直面而开,每座城门都配有瓮城。
瓮城就像忠诚的卫士,环绕在城门两侧,为城门增添了一层坚固的防线。
再看那城墙之上,十二座箭垛整齐排列,犹如一个个警惕的眼睛,时刻注视着城外的动静。
而城墙拐角处,了望堡塔高高矗立,仿佛巨人般俯瞰着大地,将周围的一切尽收眼底。
从整体的形制来看,沈阳城已然有了几分大明京城的模样。
那规整的布局、有序的结构,虽规模小了许多,但城墙的防御能力却不容小觑。
不过,作为防御工事,它又与大明的城池有着显着的不同。
沈阳城处处彰显着粗犷的风格。
箭垛与瓮城的设计,融入了蒙族的特色元素。
与大明城墙上那精致的挑檐角相比,沈阳城的防御构造更具实用性和威慑力。
挑檐角虽美,但在实战中,或许不如这充满力量感的箭垛与瓮城来得实在。
随着高宇顺一行人越加接近城墙,他愈发清晰地观察到了墙砖的独特之处。
大明京城的墙砖,皆是经过精细烧制而成,表面平整光滑,每一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而沈阳城的墙砖,却截然不同。
它的表面并非平面,还保留着石头原来的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些墙砖更像是将石块上下切割平整后,直接进行垒筑而成。
大小不一的墙砖,看似随意堆砌,却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它们紧密地贴合在一起,没有丝毫的缝隙,仿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独特的砌筑方式,不仅展现了后金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他们务实、质朴的风格。
高宇顺轻轻抚摸着城墙上的墙砖,感受着那粗糙的质感。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这独特城制的惊叹,又有对后金崛起的隐隐担忧。
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沈阳城的城墙上,给这座雄伟的城池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高宇顺静静地伫立在沈阳城下,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雄伟又独特的城墙上。
他的眼神中透着复杂,有惊叹,有忧虑,更多的则是对大明命运的深深思索。
良久,他暗自叹息一声,心中思绪如潮。
“沈阳城,更像是汉蒙结合体啊。”
高宇顺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却饱含深意。
眼前的这座城,既有汉人城市规整有序的样式,又有胡人的粗犷豪放。
城墙高大厚实,箭垛与瓮城的独特设计,无不展现出一种原始而强大的力量感。
然而,它却没有蒙人的任性。元大都的皇宫,那巨大的蒙古包造型,尽显蒙古人随性不羁的风格。
而沈阳城却摒弃了这种过于随性的设计,显得沉稳而内敛。
想到这里,高宇顺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深知,这样的政权实在危险至极。
“它无法被汉化,相反汉族很容易成为胡汉化。”
高宇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担忧。
在他看来,后金政权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理念,不会轻易被汉文化所同化。
而汉族百姓,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却很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逐渐失去原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沦为胡汉化的群体。
高宇顺微微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大明百姓在苦难中挣扎的画面。
“若是它能够比汉人政权更加体恤民情些,可能汉民会心甘情愿认他们为正统。”
他轻声说道,心中满是苦涩。大明如今积弊已久,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若后金政权能在民生方面做得更好,或许真的会赢得民心。
“好在现在它们没有这样的英明君主。”
高宇顺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希望。
他深知,后金政权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位雄才大略、英明神武,让百姓心悦诚服的君主。
而这,或许是大明最后的机会。
“若能在十年内消灭或弱化它们,大明在自家主子手里,定能改变现在的沉疴。”
高宇顺握紧了拳头,语气坚定。
他渴望着大明能够在主子的带领下,重振雄风,摆脱如今的困境。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太难了,大明如今有大病,大病需要猛药医治。”
高宇顺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的重量。
“但是就怕药力太猛,那就是不是治病而是致命了……”
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与恐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