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蒙人凋零,满旗遇袭(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组炮在巷道这类逼仄地形中堪称死神镰刀——两侧高墙如天然炮膛,将铁弹的穿透力与硝烟的杀伤力成倍放大。
弹丸掠过狭窄通道时甚至能擦着石壁跳弹,形成"隔山打牛"的连环杀伤。
但到了空旷野地,其威慑力虽仍震慑人心,却少了地形加持的"绞肉机"效应。
以牛头沟战役为例:明军虽在谷口布下组炮,却因谷地纵深开阔,汉旗骑兵尚可凭借马速迂回规避。
真正致命的杀招藏在草皮下——连环地雷在马蹄踏入时接连爆响,腾起的泥土混着铅砂如暴雨倾盆。
若不是谷口那道仅容十骑并行的隘口卡住退路,汉旗兵马至少能有半数踏过尸堆突围而去。
如今回想,那处"狭窄生机"反而成了锁死狼群的铁笼,让逃生者的马蹄不得不从战友的肠子里碾过。
多尔衮终于按捺不住,遣精兵攀援山岭,妄图偷袭击毙明军炮手、缴获那批诡谲火炮。
此举正中曹化淳下怀——他早将番子们撒在山林各处,五眼转铳在手里焐得发烫,正愁没处试刃。
这转铳看着与旧版无异,分量却轻了大半,最妙的是前端那截刺刀,三棱状的刃身泛着幽蓝,挥起来虎虎生风,活像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
莫说曹化淳、高起潜、方正化这些统领心痒难耐,就连帐前卫兵都摩拳擦掌,盼着拿八旗兵练练这"劈刺"的斤两。
山林里暮色渐浓,爬满青苔的岩石后忽然闪过黑影——率先摸到炮位的清兵刚要举刀,脖颈就被冰凉的刃口抵住。
三五个番子从树桠间跃下,转铳的刺刀在月光下划出弧线,比他们腰间的绣春刀更快三分。
有人闷哼着捂住喷血的咽喉,倒地时看见对手手里那杆带刃的火铳,临死前还在琢磨:
这铁家伙怎么既能放枪又能捅人?
对于高宇顺的装神弄鬼之术,曹化淳虽尚未参透,但让番子在山林间隐踪匿迹,却是东厂厂卫的看家本事。
早在成化年间,厂卫便已精于刺探大臣阴私,历经百年打磨,如今即便当着人面谈笑,也能在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等本事既非茅山道法,亦非西洋幻术,全凭一双耳朵听风辨位、一双眼睛观形度势——或是借灌木暗影蜷身,或是踩碎石缝隙落足,甚至能学山雀振翅声掩盖衣襟摩擦响。
待八旗精兵在林中打转时,番子们正趴在三丈高的树杈上,透过枝叶间隙盯着他们发颤的后颈。
清军派出的精兵终究没逃出天罗地网。
他们猫着腰在荆棘里钻了半夜,自以为脚步轻得像山鼠,却不知脖子早被麻袋套个正着。
曹化淳偏不叫他们痛痛快快死,非要拿活人试他的"新编三十六计"。
于是本该见血封喉的丛林暗杀,变成了闷棍敲头、麻袋装人的闹剧:
第一日,炮击声未歇,靠近清营的山崖便坠下二十六具蒙头裹脑的躯体,个个后颈肿得像西瓜,腰间还别着张纸条:
"借尔等头脸,敢触大明者亡!"
第二日,松树林里又筛子般漏下七十一个麻袋,袋口露出的发辫上还粘着松针,麻袋底用炭笔歪歪扭扭写着:
"明日再来,管饱管够!"
到了第三日,山林里却只剩风声。
多尔衮攥着染血的麻袋角,听代善劝他暂避锋芒,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他盯着远处云遮雾绕的山岭,终于咬牙下令拔营:
先回盛京刨开那些铁炮的肚子,总有一日,要让明国的山林也灌满大清的炮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