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京官众相,皇明正统(四)(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回首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充满了变数与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

古代文明在悠悠岁月中艰难探寻,历经数千年才确认地球是圆的这一认知。

而现代文明在短短百年间,看似已洞察了太阳系的诸多奥秘,然而谁又能断言,这些当下所谓的“真相”,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彻底颠覆呢?

在这不断探索与认知的过程中,人类文明犹如一叶扁舟,在宇宙的波涛中摇曳前行。

每一次对未知的触碰,都可能改写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而这,或许正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未知的迷雾中,追寻那一抹真理的曙光。

朱有建身上裹挟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气息,那些刻意为之、混淆视听的图说,像暗藏锋刃的迷局。

若说他毫无图谋,任谁都难以轻信。

朝堂上下皆屏息以待,盼着“图穷匕见”的那一刻,好窥探他心底最深的盘算。

都察院御史们奔波整日,串联计划虽有进展,却远未触及预期。

所幸国子监百名师生与他们同仇敌忾,礼部、工部也表明立场加入阵营。

可刑部态度暧昧不明,抛出“民重而君轻”的论调,似墙头草般左右摇晃;

户部更是直接拒绝,毫不留情面地直言府库空虚,无力参与这场“闹剧”,一盆冷水浇得御史们满心寒凉,朝堂暗流愈发波谲云诡。

吏部的推诿直白得近乎嚣张,一句“大员不在京,做不了主”便将皮球踢得远远的。

这本就是两部门积怨已久的必然——

吏部每敲定官员考核结果,都察院御史便甩出桩桩件件似是而非的旧事,在朝堂之上将吏部的决议驳得体无完肤。

这场暗斗可追溯至嘉靖年间的两次国本之争,自那时起,两部门表面虚与委蛇,实则早已貌合神离,关系脆弱得如同薄冰,稍有风吹草动便有碎裂之险。

兵部的态度则更显扑朔迷离,内部竟裂成三派。

与李邦华沾亲带故的势力秉持中立,含糊其辞;

支持都察院的不过是些无足轻重的小吏,真正手握实权的官员却旗帜鲜明地反对。

他们言辞激烈,振振有词:

“陛下移驾皇庄,分明是为大明军事筹谋!

如此心怀武功的圣主,才是重振大明雄风的希望!”

在这些官员眼中,阻挠皇帝移驾之举,无异于自毁长城,愚蠢至极。

各方势力在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一场关乎朝局走向的博弈,正愈演愈烈。

通政司与翰林院态度的陡然转变,着实令人如坠云雾,摸不清头脑。

遥想嘉靖、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彼时他们坚定不移地与文官集团并肩而立,可如今却悄然中立,也难怪陈良谟满心都是疑惑。

这两个衙门平日里自视清高,官员们怀揣着在朝堂上一展身手的抱负。

按理说,此次都察院牵头之事,他们应是积极响应才对。

或许是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中的暗流涌动,又或是有着难以启齿的隐衷,才做出了这般置身事外的选择。

在这复杂的朝堂之上,每一个决定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考量,而他们的中立,或许只是这场权力漩涡中的一抹微妙色彩。

谁又能知晓,这中立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盘算与挣扎,又会对局势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