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创业失败(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七指哥》最新章节。

早餐店因独特口味和优质服务迅速走红,半年内实现盈利。

两人信心满满开始扩张,一年内开设三家分店,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连锁早餐店。

快速扩张导致管理混乱,分店品质参差不齐,总部监管不力。

郑超坚持传统手工制作,肖晓则主张标准化以降低成本,两人首次出现经营理念分歧。

竞争对手"晨光早餐"以更低价格和更快服务抢占市场,晓超早餐店客流量骤减。

资金链出现问题,员工工资拖欠,供应商催款。

面对危机,郑超想回归初心提升品质,肖晓则考虑引入投资转型快餐,两人激烈争执后不欢而散,友谊出现裂痕。

在两人僵持不下时,卫生部门突击检查发现分店卫生问题,媒体曝光后品牌声誉崩塌,顾客急剧流失,最终所有门店被迫关闭。

郑超站在空荡荡的店铺中央,望着墙上那块已经歪斜的"晓超早餐店"招牌,喉咙发紧。

三个月前,这里还人声鼎沸,排队买早餐的顾客能排到马路对面。

而现在,只有几张翻倒的椅子和满地灰尘见证着曾经的辉煌。

"都收拾好了吗?"肖晓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郑超熟悉的沙哑,只是少了往日的活力。

郑超没有回头,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他能感觉到肖晓走到了自己身边,两人就这样沉默地站着,看着这个他们曾经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地方。

"还记得我们刚开业那天吗?"郑超终于开口,声音有些颤抖。

肖晓苦笑了一下:"怎么不记得,你紧张得把盐当糖放,第一锅豆浆全废了。"

想起以前的种种。郑超和肖晓因攒够了创业资金,在城东的一个小门面开起了他们的"晓超早餐店"。

郑超负责后厨和产品研发,肖晓负责经营和推广。

店名取自两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象征着他们的友谊和共同的梦想。

开业第一天虽然出了些小差错,但郑超秘制的酱肉包和现磨豆浆很快赢得了第一批顾客的青睐。

三个月后,小店开始盈利,半年后,他们已经在考虑开分店的事了。

"我们太心急了。"郑超喃喃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工作台上的一道划痕——那是他有一次剁肉馅时用力过猛留下的。

肖晓叹了口气,从包里拿出一叠文件:"这是最后的账目,我们...真的撑不下去了。"

郑超接过那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像一把把小刀,刺痛着他的眼睛。

三家分店,十五名员工,两个月的工资拖欠,供应商的催款单...一切都完了。

时间回到一年前,当他们在市中心开了第一家分店时,情况完全不同。

那天剪彩仪式上,两人笑得像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孩子。

媒体来采访,称我们是"年轻人创业典范",报道标题是《从五平米厨房到连锁品牌:两个90后的早餐革命》。

"我们的包子一定要现包现蒸,豆浆必须当天现磨,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郑超在员工培训时总是强调这一点。

肖晓则更关注营销和扩张:"我们要打造品牌,要做成全市最大的早餐连锁!"

起初,一切都朝着他们期待的方向发展。第二家、第三家分店相继开业,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天能卖出两千多个包子,豆浆要用大桶装。

郑超每天凌晨三点就到总店监督准备工作,肖晓则忙着洽谈新的店铺位置和投资事宜。

然而,快速扩张的问题很快显现出来。分店的品质开始参差不齐,有的为了赶工提前一天包好包子冷冻,有的豆浆用粉冲兑。

郑超发现后大发雷霆,要求所有分店必须按照总店的标准执行。

"这样成本太高了,我们得考虑利润。"肖晓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异议,"现在'晨光早餐'已经比我们便宜20%了,顾客都在流失。"

那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争执。郑超坚持品质是根本,不能妥协;

肖晓则认为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应该考虑标准化和降低成本。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总店保持原有标准,分店允许适当调整工艺。

这个决定成了噩梦的开始。随着"晨光早餐"在全市范围内以更低价格和更快服务抢占市场,晓超早餐店的客流量开始明显下滑。

更糟的是,一些老顾客反映分店的味道大不如前,口碑逐渐崩塌。

"我们需要改变策略。"一个阴沉的下午,肖晓召集郑超紧急开会,"我联系了一个投资人,他愿意注资两百万,但条件是我们要转型做标准化快餐模式。"

郑超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音:"什么标准化?就是把我的配方变成工厂生产的速冻食品?那还是晓超早餐店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