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棋盘翻转(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上海滩名媛:替身逆袭记》最新章节。

钢笔字迹还带着淡淡墨香,和张律师西装内袋里那支犀飞利钢笔的墨色分毫不差。

仓库外传来陆明远按喇叭的声音。

苏瑶将纸条塞进袖口,转身走向门口。

月光重新漫进来,照得她眼底的暗芒几乎要刺破夜色。

"陆明远。"她坐进轿车时轻声说,"让报社把'林氏勾结外资'的新闻压半小时。"

"是。"陆明远从后视镜里看她一眼,踩下油门。

轿车驶入车流时,苏瑶望着车窗外渐远的仓库,将那张纸条捏成了碎片。

夜风灌进车窗,碎纸片从指缝漏出去,像一群黑蝴蝶,朝着和平饭店的方向飘去。

她摸出随身携带的粉饼盒,对着小镜子补妆。

镜中倒影里,她眼尾的泪痣在月光下泛着淡红,那是用特制脂粉点的——和三年前初见林禹时,他初恋脸上的泪痣,分毫不差。

"林先生。"她对着镜子轻轻笑了,"您说过最讨厌替身。"

轿车转过街角时,和平饭店的霓虹灯在她眼底投下一片璀璨。

苏瑶将粉饼盒扣上,指腹摩挲着盒底凸起的暗格——那里藏着张律师刚才给的档案复印件,还有半管能溶解钢笔墨水的特殊药水。

"可这一次,"她望着车外渐浓的夜色,声音轻得像叹息,"该轮到我,做您的噩梦了。"金叶酒店的水晶灯在头顶晃出碎光,苏瑶站在发布会后台的穿衣镜前,指尖抚过胸针上的珍珠。

那是三天前从张律师提供的档案里挑出的——1982年林氏航运与港商陈记贸易的煤炭交易记录,表面是正常进出口,可报关单上“无烟煤”的热值标注比实际低了37%。

父亲笔记里夹着的船运公司旧收据上,同样的热值偏差像根刺,扎破了林氏“合法经营”的伪装。

“苏小姐,还有三分钟。”助理小宋的声音从门外挤进来,带着点发颤的紧张。

苏瑶对着镜子调整耳坠角度,镜中倒影的唇角勾着恰到好处的淡笑。

她摸出粉饼盒,用指尖蘸了点脂粉点在眼尾——那粒泪痣在暖光下泛着珍珠白,和三年前林禹书房里那张泛黄照片上的女孩分毫不差。

“去把陆明远叫进来。”

门帘掀起时带起一阵风,陆明远的皮鞋跟在大理石地面敲出两声脆响。

他西装内袋鼓着个方形硬物,是昨晚刚取到的张律师银行流水复印件:“张律师上周往瑞士账户汇了五万美金,汇款人备注是‘K’。”他压低声音,“另外……码头监控显示,送恐吓信的人进过张律师在静安寺的公寓。”

苏瑶的指甲轻轻叩了叩化妆台。

镜中陆明远的喉结动了动,又补了句:“我让人盯着他的手机信号,半小时前在后台接了个未显示号码的电话。”

“知道了。”她将粉饼盒扣上,盒底暗格里的药水小瓶硌着掌心,“发布会结束后,把这些资料锁进保险库。”

镁光灯在推开门的瞬间炸亮。

苏瑶踩着细高跟走上台,台下记者的相机快门声像暴雨打在铁皮屋顶。

她扫过第一排——林禹的位置空着,周会长摸着金丝眼镜的手在抖,陈老板的西装领口湿了片,正用手帕拼命擦额头。

“各位。”她的声音比酒店中央空调还凉,“今天要公布的,是林氏航运近五年的‘特殊生意’。”

投影屏亮起的刹那,周会长的茶杯“当啷”砸在桌上。

报关单、银行流水、船运日志像连环炮,把“无烟煤”的谎言炸得粉碎——热值做低是为了少缴关税,港商陈记是林氏在海外的影子公司,每笔交易的利润有三成汇进了外资控股的离岸账户。

“周会长的儿子在日内瓦读书,学费是不是也从这三成里出?”苏瑶转向脸色发青的周会长,“陈老板的新纺织机,是不是用这些‘省下来’的税款买的?”

台下炸开一片骚动。

周会长的手帕掉在地上,陈老板的喉结上下滚动,手指死死抠住桌沿。

角落里有记者举起话筒:“苏小姐,这些证据从何而来?”

“来自林氏法务部最信任的人。”她的目光扫过台下第三排——张律师正低头看手机,指节捏得泛白,“一位……自认为能掌控全局的先生。”

张律师的手机在此时震动。

他掏出来的动作太急,钢笔从内袋滑出来摔在地上。

苏瑶盯着他捡笔时颤抖的指尖——那支犀飞利钢笔的墨水瓶,和父亲办公室火灾现场找到的碎片纹路一模一样。

“抱歉。”张律师突然起身,公文包撞翻了椅子,“家里有急事。”他穿过人群时碰倒了摄像机,金属撞击声里,苏瑶看见他后颈渗出的冷汗,像条爬动的白蛇。

发布会结束时,暮色已经漫进酒店大厅。

苏瑶站在落地窗前,看张律师的黑色轿车飙出停车场,尾灯在暮色里拖成两道红痕。

手机在掌心震动,匿名短信的提示音像根针:“小心身边。”

她的手指猛地收紧,指甲掐进掌纹。

玻璃倒影里,陆明远正穿过人群走来,西装前襟别着的通讯器闪着红光——那是他们约定的“有重要消息”的信号。

“苏小姐。”陆明远在她身后站定,声音压得极低,“张律师的背景调查……查到了他和令尊的关系。”

晚风掀起窗帘,吹得桌上的发布会资料哗哗作响。

苏瑶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喉间泛起铁锈味。

父亲临终前的电流杂音突然在耳边炸响:“瑶瑶……0731……林家养的狼……”

而陆明远接下来要说的话,正藏在他西装内袋那个鼓囊囊的文件袋里,像把已经上膛的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