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战后总结和终极整编(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最新章节。

既窃喜(自己神神叨叨的成果不错,这帮军官都信服、忠诚于自己),又无奈(杨平还指望这他们帮忙,平推三国呢)。

自己装神弄鬼造得孽,就自己受着吧。

于是,杨平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二三子,你们就没想过,此次版梁之战,我们护民军团太轻敌了吗?!”

轻敌?我们怎么可能轻敌!包括何仪在内,所有人都很不解。

杨平给解释道:“就因为我们都知道版梁大营有我们的后勤队,就感觉前路很安全,就连前出的尖兵都没有派!

如果我军行进时,派出尖兵前出两里探路,你们想一下,我军提前两里地发现曹军,前日大战,我军的伤亡就不会有这么大了!”

有道理!众军官都这么想着。

杨平语重心长的教导这些军官:“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我们要建立大同世界,将要有无数的战斗要打,你们今后都将是带兵独挡一方的统帅,手下儿郎们的性命皆在汝等一念之间。

凡出兵作战当要慎重!

当然,此战轻敌,乃我之过,我自己领罚!”

说罢,杨平拿着指挥棒,狠狠的抽了自己左手心三下。

这是真抽,看得一众军官肃然起敬,终于是认真了起来。

随后讨论的是护民军团的作战编制,在问过数位伍长、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团长以后,何仪这位老将向杨平建议道:

"都督,我护民军团,团级以下的编制都极为合理,长短兵配合,远近攻击兵器相交,

军官安排也得当——特别是大队以下为'二二编制',拥有数量众多的基层指挥者,能让我军在极短的时间内组成一支支有战斗力的基础作战部队。

然而大队到团......"说到这里何仪挠了挠头,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杨平接话道:"何师长是想说,我护民军团,目前的团级军官们没有指挥300人的能力?

还是一个团300人的队伍过于臃肿,不利于指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何仪是善于审时度势的,这位前几天就在庆幸,自己提前加入护民军团的老兵油子,那是绝对不想干得罪人的活儿,于是就承认第二条。

杨平当然知道,第一条才是关键——毕竟这些他提拔起来的军官们,在两个月以前,还是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流民,根本就没接触过任何指挥方面的事情。

但杨平也没有强求着,让何仪来开口得罪人,这个恶人还是需要自己来充当。

询问了在场的一位位团级干部意见后,杨平决定,对护民军团的编制进行一次大整编。

这次整编以后,杨平估计,他从21世纪带过来的见识、融合汉朝末年的实际情况,组成的军队编制,就无需再做调整了。

于是,这天晚上的会议就一直开到了深夜。

既是为了讨论护民军团的建设问题,也是给这些参会的军官们升官......

第二天早上的例行训练时,杨平宣布了护民军团的重新改编的命令。

改编方案为:

近卫旅、教导旅,两个旅级编制纹丝不动,仍编制2000人。

从近卫旅残存的800多士兵中,选出300人,从教导旅中再选出200人,再从其他各部抽调500人,共1000人,组建近卫第一旅。

近卫第一旅下辖5个战斗团和一支60人组成的后勤大队,其他包括了一个通讯小队和一个斥候小队。

每一个团编制为180人,辖制3个步兵大队,再配合一个12人的炊事小队、6人的通讯伍、6人的斥候伍。

关于团级单位还用不用保留团长、副团长、两位司马,共4名主官这个问题,大部分军官认为没那个必要。

但是杨平坚持要求,每个团必须保留两位司马。

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以后的扩军储备中级军官。

而且,团司马一位负责军事纪律(必须是团员,有监军的作用),一位负责部队后勤(必须是团员,掌控团队命脉),再加上一个类似于参谋长的副团长。

等以后打下地盘了,一个团部就可以直接变成一个县衙,管理一个县的地盘了。

毕竟,杨平可没指望着和汉末时代的地主豪强合作,所有的人才都得自己培养。

经过这次改编以后,护民军团的每个作战旅编制,就稳定在了1000人,除了近卫旅和教导旅。

杨平也实现了对何仪的承诺,让他成为了指挥一个完整师级建制的师长。

改编完成后的近卫军团第一师包括:

从近卫旅分裂出来的近卫第一旅

从教导旅分裂出来的教导第一旅

以第三旅为基础,裁减以后改编的护民军团第11旅

以第四旅改编的第21旅

以第五旅改编的第31旅

共计5个步兵旅,加配一个300人的后勤团和一个300人的器械团,加一个200人的运输团,以及师部人员200余人,总兵力6000人。

何仪担任第一师师长,在这次大战中,立下大功的近卫旅旅长马河副师长(还有一位副师长黄正),两位司马牛壮、钟矛。

近卫第一旅由原近卫旅副旅长郑春担任旅长,由李忠担任副旅长,由王良担任主管军纪的司马兼第一团团长。

教导第一旅由杨平近卫出身的胡三担任旅长……

(此次大战中的有功人员,基本上都能官升两级,这里就不赘述了)。

来自于21世纪的杨平,根本就不会允许自己的部队中存在军阀。

所以第一师的人员构成,就是:

近2000人的杨平亲信部队(包括从魏家坞堡带来的2000人,以及随后从汝南开过来的2000多人中挑选出来的),

从新兵营和俘虏的曹军伤兵中挑选了1000多人,

又从刘辟、何曼、黄邵送过来的3000人中挑选了1000多人。

真正属于何仪送过来的部队,也就只有1000多人,这1000多人中,还有700多人是原郑春所部、及何仪在二月初六送给杨平的一千青壮中挑选的。

这些人已经彻底忠诚于杨平,更不用说近卫第一旅旅长郑春,已经完全倒向了杨平,对他这位老东家也仅仅是留了点面子情。

整个第一师6000人拥有4000副板甲、500辆双轮架子车、60部三弓床弩、60部投射机,可谓是精兵强将、装备精良。

近卫旅和教导旅两个2000人的旅级编制部队,将成为杨平的直属部队。

在杨平的规划中,以后他的部队将会像细胞分裂一样进行扩大。

第一师拥有的是近卫第一旅、教导第一旅;

第二师将会拥有,从教导旅和近卫旅中分裂出近卫第二旅、教导第二旅,依此类推。

辅助部队,则从新兵营和工程营中挑选组建。

所有师级以上军官,必须在教导旅和近卫旅中担任过主官才会晋升,

保证所有高级军官对杨平的绝对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