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重开书场(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最新章节。

我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开始讲述起那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传说——《白蛇传》。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蜀国的峨眉山中有一条千年蛇妖经过三道轮回,终于修得人形金身,取了一个人的名字为“白素贞”,她又经过在山中修炼多年,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观音菩萨的点化,终于成功修成正果,位列仙班。然而,尽管已经成仙,白素贞心中却始终有一个未了的心愿,那就是报答前世的救命恩人。

为了了却这段情缘,白素贞决定带着她的妹妹青儿一同下凡,来到杭州西湖边寻找那个名叫许仙的人。经过一番周折,她们终于在断桥相遇,这一遇,便是一眼万年。

许仙对白素贞一见钟情,而白素贞也被许仙的善良和温柔所打动。两人一见钟情,很快便坠入了爱河。随后,他们一起游湖借伞,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遭到了法海和尚的阻挠。法海认为人妖殊途,不能相恋,于是他想尽办法要拆散这对鸳鸯。端午节的时候让许仙给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许仙,白娘子为了救活许仙不惜拖着有孕之身冒着身死道消的危险,去峨眉山盗取仙草回来救活许仙,还好菩萨感念白素贞怀有身孕还拼命盗取仙草救人,救送了一株仙草给白素贞带回救活了许仙。

然而法海还是把救活后的许仙骗进修行寺庙金山寺,不让白素贞和许仙一家人团聚。

最终,白素贞为了救许仙,不惜水漫金山,与法海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法。

尽管白素贞法力高强,但终究敌不过法海的金钵。最终,她被法海镇压在了雷峰塔下,许仙也被迫出家。

多年后,当初水漫金山寺中战败逃离金山寺,逃往峨眉山的深山老林中潜心修道的小青蛇,经过勤学苦练终于修仙得道成仙。 掐指一算,已经到了白素贞渡劫之日,于是下了峨眉山,来到杭州府,决心要拼命杀了法海,为白素贞报仇雪恨。

白素贞的儿子许仕林也长大成人,他得知了母亲的遭遇,决心要救出母亲。经过一番千辛万苦的努力,许仕林终于考中状元回到家乡。得到修炼成仙的青蛇帮助之下,终于把法海置于死地,打回原形——原来是一个大螃蟹。

许仕林拿出告身官蝶破了雷峰塔的封印,推倒了雷峰塔,救出了母亲白素贞,一家团圆。

故事走向就是从下山报恩——断桥相会——游湖借伞——端午喝酒现形——峨眉盗仙草——水漫金山——镇压雷峰塔——高中状元——大战法海——推倒雷峰塔——一家人团圆。的故事情节完成。说简单也简单,重要的是故事情节叠峦起伏,情景交融,穿插修道成仙的永恒主题,宣扬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实价值观,很符合大宋朝各阶层的审美观。

经过我一下午的讲述,终于完成了白蛇传的整个故事叙述,让三位说书先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结合实际情况,润色一下故事情节,就按照我给的故事走向,明天下午书场就开始一天一个章节,三人一人说一遍,滚动说书。

为了让这个故事能够成书出版并赚取一笔收益,我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要费尽周折地让人边听边记录,还要在事后进行精心整理和润色。不过好在思路正确,一旦找到了方向,做起来就变得简单多了。

这个故事的大纲源自后世,再经过三位历经沧桑的女子的润色,最终从说书先生的口中娓娓道来。那生动的讲述,仿佛能让死人都活过来一般!当我拿到最终的定稿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走进了某个剧组,因为这简直就是后世的剧本啊!而且,这剧本的字迹娟秀、整洁,让人感觉仿佛能透过这些文字看到作者的面容。

苏瑶接过《白蛇传》后,便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她完全被故事中的情节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她读完整个故事后,感动得泪眼婆娑,对《白蛇传》更是爱不释手。她感慨地说,这个故事是她从小到大从未读过的好故事,希望能够早点让更多的人听到、看到。然而,她也指出,与《白娘子传奇》相比,《白蛇传》在吸引力上可能稍逊一筹。

在那个文化交流匮乏的朝代,大街小巷弥漫着一种沉闷与保守的气息。茶馆,成了这压抑氛围中难得的热闹之地。

茶馆里,方桌木凳错落有致,茶香袅袅升腾。茶客们围坐在一起,或高谈阔论,或交头接耳。一位留着山羊胡的老者,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坊间传闻,周围的人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惊叹声和议论声。说书人敲着醒木,嗓音洪亮,将一段段英雄传奇演绎得栩栩如生,引得众人喝彩连连。这里,是信息的集散地,无论是邻里琐事、市井奇闻,还是远方战事,都能在茶馆中听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书籍被牢牢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华丽的书房里,书架上摆满了珍贵的典籍,却只有少数人能够翻阅。统治阶级试图通过对知识的垄断来统一思想,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研读着经典,谋划着国家大事,而普通百姓只能在茶馆中凭借道听途说获取有限的信息。但即便如此,茶馆里的交流也为这个沉闷的朝代带来了一丝鲜活的气息,成为了大众在信息匮乏中寻找乐趣和慰藉的一方天地。

在社会的底层,人们往往缺乏获取准确信息的渠道和资源。他们所能依靠的,往往只是市井之间流传的各种消息和传闻。这些消息可能来自街头巷尾的闲聊,或者是邻居朋友之间的口耳相传。

然而,这种通过市井消息来了解舆论导向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信息来源的不准确性和传播过程中的失真,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条原本微不足道的消息,经过多次传播后,可能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更糟糕的是,有时候这些被歪曲的消息会成为一些居心叵测之人的工具。他们利用人们对市井消息的轻信,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制造谣言,以此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谣言就像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不仅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