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发布公文(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不过,老百姓更关注的是官府的反应,损失一名团练使加上数百士兵,官府不可能毫无动作。

果然不久后,济州发布公文,要求梁山泊周围的村庄组织青壮年乡勇,日夜巡逻,却只字未提再次出兵之事。

这让济州百姓十分意外,为何官府就此罢手?

知情者却明白,这是因为兵马都监陈应龙受伤,官府暂时无力应对,需等待他康复后再行动。

否则,难道要知州大人亲自领兵?

济州官府的这一决定自然也被梁山泊知晓,徐悟锋听闻后哈哈大笑,随即不再理会,专注于山寨的建设。

至于阵亡将士的抚恤并未提及,单说杜迁、宋万招降俘虏时,当场就有七十多人归顺。

接下来的三天里,又有八十多人投降,总计超过一百五十人,由此可见这些厢军和地方武装并非顽固之辈。

杜迁和宋万毫不犹豫,每人发放五贯安家费,并设宴款待,令这些人受宠若惊。

随后,这一消息传入剩余官军耳中,他们无不惊呼难以置信。

杜迁和宋万精心安排之下,通过投降的官兵现身说法,终于使剩余的官军信服。

不久之后,这些官军大多选择当场投降,仅剩二十多人坚持抗拒,这些人多为厢军中的骨干,属于既得利益者。

第二批投降者所受待遇明显降低,不仅每人仅获一贯钱,还需在脸上刺字作为标记。

在现代看来,这种做法无疑是极大的侮辱,但在北宋却属司空见惯。

不仅是犯人,就连士兵若想防止逃跑,也会在脸上烙印标记。

最知名的例子便是狄青,他因脸上的刺字被称为“面涅将军”。

面对发放的一贯钱,第二批投降者无不痛惜懊悔,他们虽无怨言,却满心遗憾为何未早些归顺。

毕竟当时大宋禁军上四军每月薪饷不过一贯,中军减半,下军更低至三百文,且尚有口粮补贴。

而实际到手收入往往不到应得的一半,尤其对厢军而言,这一贯钱几乎相当于数月工资。

徐悟锋的举措虽未能彻底打动所有人,但已足够让多数人自愿归降。

与此同时,梁山泊开始在济水与汶水设置关卡,向过往商旅征收通行费,即便只是货物价值的百分之二,亦无人敢抗拒。

即使是富商巨贾,也选择了默默缴付。

此外,大宋商业税本就如此,加上沿途的各种开销,这笔费用实则并不算高。

商人们宁可付出少量钱财以保货物安全,也不愿冒险遭劫。

徐悟锋亲自督办此事,唯恐有人从中谋私,破坏已定的规矩。

梁山如今聚集的人马中,除了一些因生计所迫的渔民与农户外,不乏混迹江湖的无赖。

收费站设立之初,单日便收获上千贯,许多商人因现金不足,只能以货抵费。

以此推算,梁山每月至少能有三万贯的进项。

此外,梁山地区鱼米丰饶,周边的济州、郓城以及寿张、任城等地,分布着众多富户豪强,皆是潜在的财源。

对于这些为非作歹的势力,徐悟锋毫不留情,也毫无愧疚之心。

可以说,梁山当前的发展正蒸蒸日上。

不过,徐悟锋仍有不满之处,山寨现有的船只多为小型渔船,与水师战舰及商船相比,差距明显。

虽然目前资金充足,但他仍通过强硬手段,从商人手中购得三艘千石级大船,价格虽高,却属合理市价。

对此,徐悟锋虽觉不够理想,也只能暂时接受。

再者,梁山现有装备匮乏,虽有所斩获,但仍不足以武装千余兵力。

此事急不得,徐悟锋只能耐心筹措。

几日后,收费站步入正轨,徐悟锋将事务交予阮氏兄弟管理。

梁山泊内,史文恭、杜迁、宋万负责训练士兵,朱贵统筹粮草后勤,阮家兄弟则兼顾收费站与组建水军的工作,人人忙碌。

徐悟锋亦未停歇,正着手制定军规和训练方案。

他放下笔,审视自己的成果,满意地点头微笑。

这是他依据后世的练兵方式,融合北宋现状反复调整修订的成果,暂名为《练兵纪要》。

尽管大部分内容源自徐悟锋的借鉴,但他为此耗费了不少精力。

这时,脚步声传来,徐悟锋抬头看见是母亲徐夫人,她来喊他们去吃午饭。

徐悟锋迅速把《练兵纪要》收起,随母亲一同出门。

饭桌上,徐太公已在主位坐下,见徐悟锋来,便严厉地问:“你这两日躲屋里搞什么名堂?”

徐悟锋答道:“父亲,后山山寨计划大规模练兵,我正在拟定训练方法。”

徐元中大惊失色,随即愁眉苦脸地说:“逆子啊,你杀了朝廷使者,又击败了州府军队,已是罪责深重!如今还想继续练兵,难道真要与朝廷对抗到底吗?”

徐悟锋摊手说道:“父亲,以我们目前的情况,还有别的选择吗?朝廷必然不会放过我,总不能坐以待毙。”

“都是因为你当初太过冲动,知县都得恭敬对待的使者,你竟一刀杀了,要是当时冷静些,我们一家怎会落到这般境地!”徐元中痛心疾首地说。

徐悟锋无奈地翻了个白眼,自从加入梁山,这类话他已经听过无数次了。

于是,徐悟锋默默低头吃饭。

徐夫人急忙调解道:“老爷,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你们先用餐吧。”

徐悟锋附和道:“父亲,母亲说得对,即便说得天花乱坠,朝廷会因此宽恕我们吗?”

徐元中冷哼一声,说道:“你现在权力在握,又是山寨首领,我不再干涉你的决定,但有一件事你必须答应我。”

徐悟锋疑惑地问:“父亲,是什么事?”

只听徐元中说道:“你今年都十八岁了,换成别人家,孩子都能开口讲话了。

我们徐家世代单传,绝不能在你这一代断绝,你必须尽快娶妻生子,这样我也能含笑九泉了!”

徐夫人忙道:“老爷,莫要说这些晦气话。”

徐悟锋没想到父亲提及的是这般事情,一时无言,笑道:“爹,您不也是三十好几才得我这个儿子?何必急着催我成家?”

“你和我能一样吗?”徐太公几乎站起。

原来徐元中的原配早逝,后来续弦娶了徐夫人,因此他晚年后才得子,夫妻间年纪相差甚大。

“爹,此事不必着急。

若是我瞧上了,自会迎娶,不用您操心。”徐悟锋含糊带过。

“哼!你总是搪塞!”徐太公对儿子态度不悦,但话到嘴边又止住了。

徐悟锋用完午膳稍作休憩,便直接前往聚义厅,下令击鼓召集众人。

三通鼓后,史文恭、阮氏兄弟、杜迁、宋万、朱贵等人陆续到场,在聚义厅落座。

“今日召集诸位,是为了商议操练兵马之事。

我思索数日,拟定了一份方案。”徐悟锋说着,拿出《练兵纲要》,由朱贵朗声宣读。

朱贵读毕,众人神情振奋,虽有几分疑虑,但经历多次战事,已略懂军务,认为此法可行。

尤其是徐悟锋屡次献策,如设伏何涛、夜袭黄安,均获成功,众人对他提出的练兵之法充满信任。

史文恭阅历较广,立即赞道:“兄长才智过人!此法若施行,必可练就精兵。

只是我仍有疑问。”

徐悟锋问:“不知何处不明?”

史文恭道:“适才朱贵提到,古来精兵皆号令严明,上下一心。

这一点我深以为然,但后面所说的‘诉苦大会’,却难以理解。”

不仅是史文恭,其余人也面露困惑。

徐悟锋微笑道:“诸位可还记得西侯庄时,我们让村民斥责谢保正的情景?”

“怎能忘却此事?”阮小五大声道。

“正是那晚的事,给了我些许启示。”

徐悟锋环视众人,缓缓开口:“咱们皆是历经苦难之人,何不聚在一起,将过去的苦楚倾诉出来,也让众位兄弟知晓。”

“也好让大家思索,为何我们要承受苦难,而那些恶霸却能逍遥自在?”

“往浅处讲,是哪些恶霸压迫我们;往深处论,便是如今朝廷 ** ,蔡京这样的奸佞当权,才致使世间如此不公。”

“我要让山上的兄弟明白,咱们都是命运坎坷之人,有人被乡绅欺压,有人遭 ** 陷害,还有人因士绅挑拨离间,如今落草为寇,不过是为了求得一线生机罢了……”

徐悟锋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以史书中诸多事例,将这场诉苦会剖析得透彻明了。

史文恭、朱贵等人听罢,早已目瞪口呆,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