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逐渐察觉(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随着比试次数增加,蒋军的表现越来越差劲。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徐悟锋逐渐察觉,除了降军多为老练之人外,更因为他们畏惧疼痛与受伤。
比试时所用护具由泡制过的藤条制成,虽简单,但若用力稍猛,击破藤甲并非难事。
从一开始就避免不了受伤流血。
那些上山的渔民与农夫,在山下忍饥受寒,到了山上却衣食无忧,对他们而言这是好日子,怎能不珍惜?
此外,他们深知山寨规则:能力越强,等级越高,而等级对应价格,谁不想多赚钱?
官军中固然有强者,但更多人懒散成性,官府又缺乏严格训练,让他们立刻转变谈何容易?
相较之下,许多渔民与农夫更愿意吃苦,只为那每月数百文的例银。
很快,一个月过去。
新一轮考核结束后,喽啰们按能力被划分为一二三等,并重新调配至各营,形成了十个步兵营、两个辎重后勤营及两个水军营。
但训练并未停止。
聚义厅内,徐悟锋召集众头领,东京招募工匠的汤隆,登州购船的阮小二、杨林均已归来。
汤隆此行成果颇丰,带回二十位能工巧匠,起初他们不知是去梁山,待后悔已无法回头。
登州一行顺利结束,柴家果然给足了面子,为梁山提供了五艘千料大船。
这些船只不仅适合内河航行,还具备远洋能力,让徐悟锋很是满意。
此刻,众人的注意力都被徐悟锋手中的皮球吸引。
刘唐笑着问:“哥哥今日拿这皮球,可是要教我们蹴鞠?”
蹴鞠在大宋流行,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无不喜爱。
高俅能得皇帝青睐,也是因蹴鞠之功。
徐悟锋点头笑道:“此法甚好。
刚结束的考核虽严格,但这一个月大家训练辛苦,若一味埋头苦练,难免生厌。
休息片刻,劳逸结合,才能保持士气。”
“说得对!”杨林立刻赞同,“长久枯燥的训练,难免让人心生抱怨。”
鲁智深皱眉道:“你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在这梁山,衣食无忧,银钱丰厚,比我在西军时的待遇强多了。”
“若不好好操练,怎能报效寨主?若有怨言,休怪我不讲情面。”卞祥轻咳一声,“大师,这般严厉似有些过了。
我听说即便官军,也会每隔十日休整,弟兄们稍作放松也无妨。”
徐悟锋笑着打圆场,“大师且听我言。
大宋民间喜爱蹴鞠者甚多,便是山上的兄弟们,也有不少爱玩几脚。”
他接着说道:“但当前这种踢法过于繁琐,若引入军中恐有懈怠之嫌。
我已改良玩法,诸位可看——”说着拿出一张白纸,用毛笔描绘出场地,标明中圈、球门及前锋、后卫等位置。
众人闻言,脑海中浮现行军布阵的画面。”我们所踢之球不同于传统蹴鞠,此乃‘足球’。
在长方形场地上,双方通过进攻与防守争夺胜利。”
徐悟锋说完后,嘴角微扬。
前世他对足球略有了解,虽不会踢却懂规则。
起初他想同时推出篮球,但宋朝皮球弹性不足,最终仅完成足球的设计。
众人虽未完全理解,但知它与蹴鞠有别。
鲁智深听完后认为这项运动强度颇高,适合训练军士,也就默许了。
昔日蹴鞠本为练兵之法,至宋时逐渐演变为娱乐活动。
《史记》记载西汉有位项处,嗜好蹴鞠成癖,患病时仍坚持外出踢球,结果不幸离世。
见无人反对,徐悟锋随即开始实践。
山寨里挑选了三十名擅长踢球的,分成两队,每队十一人上场,剩下的是替补。
徐悟锋先讲解了新规则,让队员们颇为困惑。
蹴鞠流传千年,规矩早已固定,突然改变难免难以适应。
徐悟锋亲自指导训练数日,直到觉得队员们基本掌握,便安排了一场正式比赛。
宛子城校场已布置妥当,徐悟锋按照指示划出场地边界,球门区、罚球区等一应俱全。
校场两端设有木制球门,高约一丈,宽约三丈,后面用渔网遮挡。
徐悟锋此举引起全寨关注,寨主要举办蹴鞠赛的消息迅速传开,且获胜队伍有奖励。
听到比赛消息,好赌如汤隆者便暗中设局,自任庄家招揽赌客。
徐悟锋知晓后仅提醒控制规模,未予干涉。
大宋民间 ** 成风,梁山也不例外。
徐悟锋虽不鼓励但也不严令禁止,唯独在战时 ** 会被军法处置。
汤隆得到默许后愈发大胆,阮小五和刘唐相继加入,三人乐不可支。
比赛当日,校场人头攒动,闲暇者几乎全到。
不少家属也来围观,未能入场的则爬上附近树梢观赛。
不久,两支参赛队伍入场,分别身着红黑队服,衣服上印有醒目数字。
比赛开始前,两支队伍登场便引发一片喧哗,大家都对这种新形式的蹴鞠充满好奇。
简单的礼仪后,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比赛正式拉开帷幕。
为了提升对抗性,徐悟锋在规则上做了不少调整,除了恶意犯规外,其余动作都可自由发挥,甚至包括背后铲球也被允许。
他本人对此也抱有很高期待,尽管训练时间不长,但队员们已初步掌握了规则,练习时表现也相当不错。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
哨声响起后,球员们瞬间忘却了之前的训练内容,不分后卫还是前锋,后卫比前锋跑得还快,守门员更是不顾球门,一路冲到中场参与进攻。
场面变得极为混乱,球滚到哪,众人就跟到哪,十几人挤在一起,几十双脚围着一只球踢。
周围观赛者忍俊不禁,笑声连连。
“这是什么踢法?”
二十分钟后,徐悟锋终于按捺不住,喊停比赛并对两队进行批评教育,强调各自的角色定位。
重新开赛后,局面有所改善,进攻层次分明,不再像之前那般杂乱无章。
直到上半场结束,比分定格在三比二,观众席上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最精彩的一幕发生在红队一名队员身上,他一脚远射,皮球划出完美弧线,直挂死角破门,全场沸腾。
最终,红队以八比六胜出,获得徐悟锋提供的五十贯奖金。
与此同时,在梁山泊热闹非凡之际,一名年轻男子悄然抵达石碣村。
他年约二十出头,身材魁梧结实。
此人姓梁,名成业,祖籍淮安,其祖父与父亲均为武将,因调防至池州,遂定居江南。
此次不远千里前往京东,实为寻找一位远亲。
梁成业来到江南,早闻梁山泊享有小洞庭的美誉,今日一见,果然名副其实。
然而,在济水河边,他发现河口处竟有人私自设卡,向过往商客收取通行费。
梁成业注视着这群匪徒,只见 ** 立有一面大旗,上书“水泊梁山”四字,两侧还有两面杏黄色旗帜,分别写着“替天行道”和“除暴安良”。
梁成业观察他们的穿着打扮后,才意识到这是占据梁山泊的匪徒。
这并不稀奇,洞庭湖中不也藏匿着许多恶徒。
但梁成业不解,为何梁山泊的匪徒胆大包天,竟敢公然设卡敛财。
难道北方的匪徒已嚣张至此?
这时,一位老者经过,梁成业上前询问:“老人家,请问此湖收费之人是谁?”
老者笑了笑答道:“哦,那是梁山上称作好汉的人啊!”
“好汉?”
梁成业颇为惊讶,他知道江湖中匪徒常自诩好汉,无非是互相吹捧。
在百姓嘴里,他们仍是匪寇强盗。
见梁成业满脸疑惑,老者笑道:“这些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专对为恶一方的大户下手,还分粮给周边村民,怎能算不得好汉?”
梁成业惊问:“竟有这样的事?难道官府不管吗?”
老者笑着回答:“官府怎会不管?之前曾两次派兵围剿,却都惨败,损失数万兵力。
如今济州谁还敢招惹梁山泊?”
梁成业又是一惊:“这些匪徒竟这般厉害?”
老者冷哼一声道:“年轻人,若你称梁山好汉为匪徒,我可要不高兴了。
他们不仅未扰民,反而惠及百姓,怎能说是匪徒?在我们百姓心中,官府远不及梁山泊有用。”
梁成业听罢,简直颠覆了以往的认知,这些人还是匪徒吗?仿佛要改换身份了。
老者见梁成业神情异常,便笑着问:“年轻人,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
梁成业忙答:“晚辈乃江南池州人士,此番前来是为了寻访亲戚。
请问石碣村如何前往?”
老者道:“你说石碣村啊,沿着这条道直行十里即到,我对那里很熟。
不知你要找的亲戚是谁?”
梁成业道:“我要寻的正是我的姨父,姓徐,名元中,听说他是石碣村的保正。”
“你亲戚可是那徐保正?”老者听罢,惊讶地打量着这年轻人。
……
阮小二来报,称山下来了一人,自称是徐家亲戚,徐悟锋闻言大惊。
“那人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徐悟锋问阮小二。
阮小二回道:“约莫二十出头,自称梁成业,从江南而来。”
徐悟锋一愣,随即道:“快请他上来……算了,我去接他。
你去金沙滩迎接他。”
“好!”阮小二应声离去,心想这人多半真是徐悟锋的亲戚。
“梁家人怎会忽然造访?”徐悟锋目送阮小二远去,随即告知父亲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