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外渡口(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随即,梁成业送徐悟锋一行至城外渡口,阮小二已安排船只等候。

徐悟锋在梁家未见梁红玉,此时不便询问,遂向梁成业拱手道:"表兄,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梁成业抱拳回礼后,从怀中取出一个锦盒递过,说道:“这是红玉托我带给你的,她说今日身体不适,就不来为你送行了。”

徐悟锋点头应下,微笑着将锦盒收入怀中,“我明白了。”

见四下无人,梁成业压低声音提醒道:“你前两次击败官兵之事若传至东京,怕是朝廷会派重兵围剿。

你得当心。”

徐悟锋自信地笑道:“表兄不必担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有应对之道。”

梁成业皱眉道:“可若是你声名远扬,连累我父母,我实在不知如何向他们交代。”

徐悟锋坦然答道:“如实相告便是,倒是你们在江南需格外谨慎。”

梁成业疑惑道:“我们需防些什么?”

徐悟锋沉吟片刻,轻声道:“表兄也清楚,江南花石纲之害甚广,百姓苦不堪言,说不定将来……”

话未尽,梁成业已明其意,神色凝重。

若是局势恶化,身为武官的祖父与父亲恐难置身事外。

“我记下了,定会告知祖父和父亲留意。”

梁成业苦笑,倘若真有变故,祖辈父辈必冲锋陷阵,自身亦难保全。

“告辞,表兄留步。”

徐悟锋深知此时提及尚早,离方腊 ** 尚有数年光景。

即便梁家日后遭遇变故,他亦有能力相助。

告别梁成业后,徐悟锋登船启程,阮小二指挥船家沿江而下。

伫立船头,徐悟锋打开锦盒,内有一枚玉佩,配以彩带,下方垫着一张纸条。

展纸细读,上书短句:“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且说刘唐与杨林带着安道全和李巧奴,在宣化镇歇息一夜后,次日乘船沿江而下,抵达扬州。

他们在扬州租赁船只,沿着大运河一路北行。

若无变故,此河道应能直通梁山泊。

岂料冬季已至,北风渐起,天气愈发寒冷,彤云密布间大雪骤降。

运河随之冻结,四人刚至汴塘镇,河道便进入封冻期,船只被冻在水面无法移动。

刘唐望着漫天飞雪,愤然咒骂:“这该死的天,怎不等我们回梁山便降下这场雪。”

安道全眉头紧锁:“如今河道封冻,唯有徒步前往梁山,但李 ** 为女子,怎能承受如此长途跋涉?”

李巧奴披着厚重毛氅,急忙说道:“些许路程,妾身尚可支撑,借此也可活络筋骨,暖暖身子。”

杨林沉思片刻,提议道:“我去镇上看看是否有骡马售卖,也好让李 ** 骑行,顺便买些干粮回来。”

刘唐急切回应:“速去,最好带些酒回来,暖身更佳。”

杨林随即持枪出发,于汴塘镇转了一圈,终于购得一头毛驴,还添置了不少食物,随后返回船上。

杨林刚至河畔,便见冰面上走来一名道士。

“这道士胆子不小,河面初冻便敢行走,万一冰破,即便不死也会重伤。”

杨林见那道士似无所惧,对冰层的厚度毫不在意,心中暗自佩服其胆识。

不多时,道士踏上岸边,幸运的是冰面并未破裂。

杨林心中一动,迎上前去拱手道:“道长有礼。”

道士瞥了他一眼,问:“你在唤我?”

杨林答:“此处唯你我二人,自然是在唤你。”

道士笑了笑,说道:“你不担心招致麻烦?”

杨林觉得十分新奇,说道:“道长真是有趣,我只是喊了你一声,难道还会招来麻烦?即便真有麻烦,我也无所畏惧。”

道士回应道:“实不相瞒,我因得罪了徐州的地头蛇, ** 无奈才离开那里。

汴塘镇距离徐州不远,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

杨林毫不在意,说道:“管他什么地头蛇,哪怕徐州知州亲自前来,只要让我心情不佳,我也要让他付出代价。”

道士吃了一惊,说道:“好汉果然胆识过人!在下樊瑞,请教尊姓大名。”

“这……”

杨林本想隐瞒身份,但又担心失去气势。

此时运河四周因大雪覆盖,已少有人迹,无需顾虑被人听见。

再观察眼前的道士,似有几分能耐。

杨林自信满满,只要对方稍有异动,他便会迅速解决。

杨林随即说道:“我乃杨林,外号锦豹子,是梁山好汉的一员。

徐州与济州相邻,想必你也有所耳闻,济州的兵马都监和团练使皆已被我们铲除,我怎会惧怕一个小小的徐州知州?”

樊瑞听后大为震惊,仔细打量着杨林,万万没想到会在汴塘镇 ** 到赫赫有名的梁山英雄。

“你当真就是梁山好汉?”樊瑞再次确认。

“我从不改名换姓,又有谁敢假冒?”杨林冷哼一声,目光直视道士。

“我早仰慕梁山威名,替天行道,惩恶扬善,只可惜无缘加入。

今日得见兄长,实为人生一大幸事。”

樊瑞二话不说,跪地行礼。

杨林颇感意外,将其扶起,问道:“莫非你不打算举报我?”

樊瑞大笑一声,说道:“举报算什么?我活到如今,饱尝官府欺压之苦,最终流落至徐州。

原以为站稳脚跟,却不料又惹恼了地头蛇,仅凭些许银钱,便将我逐出城门。”

“兄长有所不知,适才过河之时,我暗自发誓,若冰面不裂,今后便隐居山野,做个自由自在的豪杰。”

杨林疑惑地问:“看你也是道士,为何这般落魄?”

因皇帝赵佶深信道教,道士地位渐高,地方官员也不敢怠慢。

可樊瑞为何这般落魄?

樊瑞苦笑着答道:“我本是濮州人,早年也是位全真道士,只是时运不佳,如今已失去道籍。”

自丢掉道籍后,樊瑞辗转来到徐州,靠看风水、诊病维生,却因名声渐起而招致徐州地头蛇的不满。

樊瑞还擅长流星锤,技艺高超,常令人难以靠近,但仅凭一人之力,终究无法抗衡,只好狼狈逃离徐州。

这次经历让樊瑞多年来的怨气彻底爆发,决心放开手脚,寻找两位兄弟,做一名无拘无束的豪杰。

刚过冰河时,遇见了梁山的锦豹子杨林,这让樊瑞萌生了新的想法:不如加入梁山,随他们一同入伙?

杨林听后恍然大悟,意识到失去了道籍的道士,不再受官府认可,只能被视为游方僧道。

那时的和尚道士,不仅需要剃发或穿道袍,还需持有官方颁发的度牒,类似于身份证明,每份价值百贯。

换句话说,若无财力,连出家都成奢望。

“原来是这样!”

杨林点头道:“我的三位同伴就在不远处,道长不妨随我去小憩片刻,饮一杯热酒暖暖身子。”

“求之不得!”樊瑞喜不自禁。

于是二人同行至船内,杨林向樊瑞介绍了其余三人,彼此熟识后,大家开始交谈。

刘唐得知有新成员即将加入,忙请樊瑞坐下,端上杨林购置的酒菜,众人围坐船中享用美酒佳肴。

酒至酣处,菜过数轮,樊瑞举杯笑道:“我混迹徐州已久,有幸结识两位英雄。

其一乃项充,徐州沛县人,擅使一面团牌,背后插二十四把飞刀,百步之内取人性命,无不中的,人称‘八臂哪吒’;另一人是李衮,邳县出身,亦持一面团牌,背后插二十四支标枪,百步 ** ,箭无虚发,人唤‘飞天大圣’。

二人祖辈均曾从军。”

原来樊瑞早有意寻访这两位豪杰,岂料途中偶遇杨林。

杨林不仅欲投奔梁山,还希望带上这对兄弟共赴山寨。

缘由与朱富相同,既为同舟共济,也免遭轻视。

樊瑞深知自身所长有限,虽通岐黄之术,却难称名医,在安道全面前更是相形见绌。

至于武艺,仅能在普通对手间取胜,难以对抗真正的好汉,更别提沙场征战。

至于兵法韬略,更是 ** ,比起梁山之主尚有差距,唯有观星卜卦之道尚可称道。

然而樊瑞认为,以自己现有能力上梁山,未必有用武之地。

因此决意拉拢项充、李衮同行,如此方能有所作为。

第九十六回

刘唐、杨林闻言欢喜异常,未料途经汴塘镇,竟再次邂逅英雄。

加之安道全附和,此事堪称大捷。

尽管风雪肆虐,众人围坐饮酒啖肉,氛围愈发热烈,日子甚是畅快。

即便心存犹豫的安道全,此刻也释然了。

连樊瑞这般道士都急于入伙梁山,还欲引荐二人,安道全又能有何异议?

不久后,安道全亦融入酒局,与杨林等人谈笑风生,或听江湖轶事,或与樊瑞切磋医理,倍感舒畅。

唯独李巧奴独坐一侧,似被四名男子忽视。

当晚,众人暂居船舱,勉强栖息一夜。

幸而当初选船时已顾及李巧奴身为女子,此船宽敞,众人皆觉并不拥挤。

次日,风雪已止,众人用过早膳,樊瑞提议去请他的两位兄长加入。

项充在沛县,继续前行即可抵达;李衮则位于邳县,早已远行。

所幸汴塘镇距离邳县不远,在这寒冬时节,往返不过两日。

杨林命刘唐等人暂留原地,他与樊瑞同行至邳县。

二人迅速到达李衮家,表明来意,李衮自是欣然应允。

李衮本为富裕之家,因括田法受害颇深,遂收拾行装,携团牌标枪,一把火将宅院焚毁,与杨林、樊瑞一同离去。

三人返回汴塘镇,与刘唐等人汇合后,弃船步行往沛县,计划邀项充入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