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复杂(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徐夫人满脸欢喜地接过信,和徐太公一起阅读起来。

看完信后,两人神色间流露出几分复杂。

徐悟锋好奇地问:“姨母在信里说了些什么?”

徐夫人答道:“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些寒暄的话,不过她提到想攀一门亲事,要把她的女儿许配给你。”

徐悟锋颇感意外,没料到姨母会有这样的想法。

徐太公略作思索,缓缓开口:“如今我们家道衰微,沦为匪寇,而梁家却是朝廷官军,这婚事怕是难以结成。”

“若日后梁家人知晓我们的处境,不但面上无光,还可能连累梁家。”

徐夫人附和道:“再说江南路途遥远,书信往来耗时太久,不如趁现在让悟锋与刘家姑娘完婚。”

徐太公颔首笑道:“说得对,即便我外甥女再温顺,毕竟远隔千里,终究不如眼前踏实。”

徐夫人又问:“姐姐那边该如何交代?”

徐太公答:“就说悟锋已有婚约,只能辜负梁家的好意。”

徐悟锋忙插话:“父亲,我已告知姨母并未订婚。”

徐太公沉吟片刻:“如此的话……”

徐悟锋提议:“不妨说表妹年纪尚小,待两三年后再议婚事,也算不得拒绝。”

徐太公听出端倪,笑问:“莫非此次去姨母家,你与表妹有了些牵扯?”

徐悟锋笑而不答。

徐太公挥挥手:“别的我不多过问,你先娶了刘姑娘,其余随你。”

徐夫人补充:“正好你刚回来,先去见见她吧。”

“好,我去便是。”

徐悟锋正有此意,随即拜别双亲,往刘慧娘居所行去。

室内,刘慧娘听见脚步声抬头,只见一名青年步入,眉目英俊,笑意盈盈。

或许是心慌,她心跳加快,很快恢复平静。

“奴家刘慧娘,见过徐寨主。”

徐悟锋尚未开口,刘慧娘已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请坐。”

徐悟锋坐下后仔细打量刘慧娘,不禁赞叹:“刘姑娘真乃国色天姿,便是西施、昭君亦难及啊。”

刘慧娘脸颊微红,轻声道:“徐寨主过誉了,小女子不过容貌尚可,除此之外,也不过是个寻常女子,恐怕难入寨主法眼。”

徐悟锋摇头一笑:“这世间多数人皆是庸常之辈,总爱以貌取人。”

刘慧娘道:“徐寨主威名远扬,震慑山东绿林,想来并非庸常之人。”

徐悟锋调侃道:“此言差矣,我非但庸常,还颇为世俗。

我这人啊,最爱金银财宝与娇美佳人,却也独一份儿专情。”

这般说辞,也配称专情?

此人真是……

刘慧娘轻哼一声,脸更红了:“徐寨主这般言辞,不怕遭江湖侠士耻笑?”

徐悟锋不解:“这有何可耻笑的?要不这样,我换个说法——我追求事业与情感,总该不算庸俗了吧。”

刘慧娘无语,不知如何回应。

徐悟锋见她沉默,又道:“刘姑娘,你就没兴趣劝我放你一马?”

刘慧娘淡然道:“若我开口,徐寨主会否就此罢休?”

徐悟锋摊手道:“自然不会。”

“这就对了,我又何必白费唇舌?”刘慧娘瞪了他一眼。

徐悟锋笑说:“既来之,则安之,刘姑娘倒是明白得很。”

刘慧娘沉思片刻,才道:“实不相瞒,徐寨主离开时,我已在梁山走了一圈。”

徐悟锋并不惊讶,反问:“既然看过,不知刘姑娘有何看法?”

刘慧娘目光坚定地看着徐悟锋:“敢问徐寨主,你占据梁山,训练数千精锐,与官府为敌,可是想要步黄巢后尘?”

“黄巢?”

徐悟锋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

……

黄巢出身盐商之家,擅长骑射,略懂文墨,少年时便有诗才。

唐末乾符二年六月(公元875年),黄巢响应王仙芝 ** ,待王仙芝战死后,他成为首领,自称“冲天大将军”。

黄巢转战多省,行程万里,足迹北至洛阳,南达长安,最终兵败于狼虎谷,其 ** 严重动摇了唐朝的统治根基。

黄巢出身曹州(今菏泽),与徐悟锋同属山东老乡,因此刘慧娘提及此话题不足为奇。

徐悟锋听后淡然回应:“黄巢眼界有限,虽一时称雄,终究失败,我怎会效仿?”

刘慧娘略显诧异:“莫非徐寨主认为自己胜过黄巢?”

徐悟锋笑答:“不敢夸大,但至少稍强一些。”

刘慧娘无言以对:“寨主实在缺乏谦逊。”

徐悟锋道:“该谦时自会谦,不该谦时也不必掩饰,尤其面对 ** 。”

刘慧娘面颊微红。

宋人崇尚含蓄,而徐悟锋言语直白,令刘慧娘心中不悦。

“轻浮之人!”刘慧娘稍作平复后问,“敢问寨主,既不以黄巢为榜样,又有何志向?”

徐悟锋注视刘慧娘良久,反问:“姑娘期望我有何志向?”

刘慧娘思索片刻:“梁山虽地势险要,却终非长久之计,且东京汴梁近在咫尺,宋廷绝不会坐视不理。”

徐悟锋微笑:“刘姑娘心思缜密,见解独到。”

刘慧娘惊讶:“你怎么知晓……”

“女诸葛”之称仅家人戏称,外人鲜知。

徐悟锋摇头道:“不必在意那些细节。

你接着往下说。”

刘慧娘沉思片刻,道:“凭这梁山泊的地势,虽能暂保一方安宁,但若想有更大作为,无异于痴心妄想。”

徐悟锋点头,问:“你觉得我该怎么做?”

刘慧娘缓步思索,答:“梁山泊距离东京太近,即便当今圣上昏庸,得知梁山日益壮大后,必定派遣重兵围剿。”

“京东禁军虽不堪一击,但京畿与河北的兵力早已溃散,唯独西北尚存二十万精锐。

这些军队历经西夏战火多年,即使只抽调五七万,也足以让梁山难以招架。”

“我不知道寨主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徐悟锋低声叹息,刘慧娘果然聪慧,分析得头头是道,只是她不知道未来的走向。

徐悟锋轻叩桌面,缓缓开口:“你可曾想到江南?”

刘慧娘略显惊讶,道:“寨主莫非要扩张至江南,借助长江天险对抗朝廷?”

徐悟锋摇头,低声说了三个字:“摩尼教!”

刘慧娘恍然大悟,说道:“我怎将摩尼教之事忘却?听说此教秘密结社,以‘吃财事魔’闻名,吸纳了不少百姓加入,势力恐怕极为雄厚。”

“如今江南盛行花石纲,民怨四起,若摩尼教揭竿而起,天下必将陷入动荡,如同唐末黄巢之乱。”

她紧盯着徐悟锋,续道:“听说寨主近日去过江南,是否已与摩尼教达成密约?”

未等徐悟锋回应,她便继续推测:“若真是如此,待几年后梁山羽翼丰满,再与摩尼教南北呼应,天下英雄势必纷纷响应。”

当今圣上不明,各地 ** 肆虐,积压的冤屈难以计数,一旦有人振臂 ** ,虽不会引发黄巢那样的全国性动荡,却也会让朝廷颜面扫地,犹如汉末黄巾之乱。

依我之见,最好待摩尼教在东南掀起风浪时,寨主乘势东征,拿下登州、莱州、青州、密州等地。

以泰山、蒙山、沂山为屏障,一边壮大实力,一边静观其变。

若摩尼教被朝廷平定,寨主便可寻求招安,效仿唐末的藩镇割据。

好家伙,我只是提个建议,你竟已为我规划妥当!

徐悟锋不由点头称赞,问:“若大宋不愿让我做藩镇呢?”

刘慧娘握紧拳头说:“那还有何话可说,届时梁山已有四五万精锐,与朝廷一战又有何惧?”

“况且江南一旦起事,朝廷的经济命脉受阻,恐自顾不暇,又怎能顾及寨主?”

“江南百姓苦于苛政已久,摩尼教若起兵,必能掀起巨浪,寨主只需不表西进之意,甚至主动向朝廷示好,那位赵官家怎会拒绝?”

“接下来,便是比谁行动更快,是朝廷先剿灭摩尼教,还是梁山先稳固胶东。”

“最理想的结果是,摩尼教顶住压力,寨主在胶东站稳脚跟,届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徐悟锋只能惊叹连连。

刘慧娘未察觉他的反应,继续道:“若次之,则梁山与摩尼教皆接受招安,南北呼应,朝廷不敢轻易动武,寨主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徐悟锋拍手称赏:“啪啪啪——”

说实话,徐悟锋都不及刘慧娘考虑得如此周全。

徐悟锋听到掌声,回头朝刘慧娘深深一揖,笑道:“娘子真是智计无双,我今日算是见识了。

多谢你的筹划,我感激不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