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怎能出尔反尔?(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徐悟锋摇摇头道:“大师不必多言!上山之前我就说过,绝不强逼入伙,怎能出尔反尔?”
“不妨安心在此多住几日,待兄长决定何时下山时,自当亲自送你离开。”
杨志心中稍安,说道:“多谢徐寨主!”
徐悟锋为何执意挽留杨志?
杨家世代为麟州豪族,凭借武力称霸一方。
周太祖郭威登基后,杨信自称刺史,获得认可。
从杨信到杨业,直至北宋末年,杨家历经百余年,与契丹、西夏多次交战。
若说杨家仅靠一把祖传宝刀维系威名,显然不合情理。
文人常以诗书传家,而杨家这样的武将世家,则传承的是丰富的实战经验。
自大宋立国以来,杨家一门始终为国守边,浴血奋战,积累了诸多用兵之道。
这些宝贵的经验,皆是以无数将士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即便如今杨家日渐衰落,徐悟锋仍坚信,杨家绝不会毫无遗憾。
于是,他热情款待杨志,不仅安排住宿,还准备了新衣新鞋,令杨志倍感温暖。
次日,徐悟锋亲自陪同杨志前往宛子城,观摩梁山兵士操练。
见杨志对军阵颇为向往,徐悟锋便诚恳求教:“杨制使出身名门,必定深谙兵法,请不吝赐教。”
杨志谦逊回应:“寨主麾下军纪严明,就连禁军都难及万一,难怪能在济州之战中大获全胜。”
徐悟锋笑着回应:“练兵与临阵大不相同。
正所谓‘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再多演练,也需实战检验。
杨家传承百年,想必留存不少带兵经验,望制使多多指教。”
“原来是看中了这一点。”
杨志心中暗自思量,徐悟锋对他如此礼遇,虽有所图,但他并不排斥,随即说道:“徐寨主若有疑问,我定知无不言。”
徐悟锋闻言大喜,道:“如此甚好,请杨制使随我去讲武堂。”
两人到达讲武堂时,山寨首领皆已到齐。
徐悟锋对讲武堂极为重视,他知道梁山若想长远发展,必须向正规化迈进,仅靠那种**打法难以持久。
鲁智深上山后不久,讲武堂便成立,且开始了军事推演。
徐悟锋与众头领商议,制定出大致框架,他虽为穿越者,对此或许较普通人易理解。
未曾亲历,但至少见过,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再到每次推演后的逐步修正,如今林冲上山后,体系已初具规模。
除去徐悟锋外,获胜次数最多的当属鲁智深。
经历过战场,跟随小种征战多年,鲁智深虽不算大将之才,但实战经验丰富,在众多头领中已显优势。
其次是史文恭,他是山寨中少数有文化的成员,当别人还在学习写字时,他已经深入研读兵书。
进步最为显着的是卞祥,这位农家出身的汉子思维敏捷,又勤于钻研,难怪原着中能成为田虎身边的右丞相太师。
令徐悟锋意外的是杨林,尽管锦豹子武艺 ** ,却极聪慧,甚至能与史文恭过招。
另外,山士奇、孙安、樊瑞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而杜迁、宋万、刘唐等人则显得**。
至于李逵、项充、李衮等人,表现令人堪忧,尤其是李逵,简直难以直视。
项充、李衮这对兄弟虽不似李逵般愚钝,但因祖辈从未涉足军旅,缺乏相关传承,加之从未接受过正规训练,作战时犹如黑社会 ** ,一味向前冲锋。
战场上,指挥调度全依赖鼓角旗号。
李逵为人直率,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吃力,却精通复杂的旗号和战鼓。
每逢作战,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冲锋陷阵。
即便面对鲁智深、卞祥这样的高手,他也只能被动挨打;就算是对上项充、李衮,也只能处于劣势。
项充与李衮经过历练,已学会包抄与埋伏的战术,而李逵则成了单纯的实战经验积累者。
豹子头初来乍到时并不适应,但很快掌握了诀窍。
虽然他演练的机会不多,却击败过史文恭、孙安等人。
至于徐悟锋,凭借穿越带来的知识优势,在众人中显得尤为突出。
然而,他并非不可战胜。
很多时候,他故意设置难题进行实验,力求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对他而言,战场上少犯错误的关键在于平时多经历磨砺。
当下杨志正在山上,徐悟锋决心挖掘他的所有军事智慧,绝不会轻易放过。
起初,杨志感到十分尴尬,因情况紧急毫无准备,只能讲述家族的古战场故事。
作为杨家后代,他的言传身教显然与众不同,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让众首领赞叹不已。
论武艺,山上的好手自然不止杨志一人,但说到行军布阵之道,即使是综合大家所学,也难以超越这位出身将门的杨志。
鲁智深、林冲、卞祥等人虽强,却仍稍逊一筹,这便是家族传承的力量所在。
如果杨志的运气不是如此糟糕,复兴先辈荣耀并非遥不可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二天,杨志有所准备,并参与了兵阵演习,为了不被轻视,他分享了不少实用策略。
众头领纷纷记录,就连一贯莽撞的李逵也在多次实践中领悟到作战不能一味蛮干的道理。
若想避免梁山陷入困境,不仅士卒需要刻苦训练,首领更需全力以赴,不容懈怠。
连着三天过去,徐悟锋注意到杨志在观看士兵操练时跃跃欲试的模样,便大方地点头,允许青面兽一同参与。
九天时间转瞬即逝,眼看新年将至,杨志向徐悟锋告别,踏上了归途。
他深知,若继续留在水泊梁山,恐怕会难以割舍这份自在。
杨志并非天生悲观之人,他的家族曾辉煌一时,祖父杨怀玉更是享有“玉面虎”的美誉,相貌出众自不必说。
然而,脸上的青色胎记像是一道晦气符咒,伴随他一生,阻碍了他的前程,更使他时常陷入困顿。
东京城里,杨志不过是一名籍籍无名的制置使;但到了梁山,却成为众人争相结交的对象。
每日都有人邀他饮酒,虚心请教兵法,这令他倍感振奋。
梁山讲武堂的演武同样让杨志兴奋不已。
这里人才济济,无论是史文恭、林冲还是鲁智深,又或是山士奇、卞祥、孙安,无不让他赞叹连连。
梁山上下团结一心,即便是一般的喽啰或新来的百姓,也都洋溢着乐观的笑容,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这样的环境中,杨志也渐渐放松下来,但他明白,自己肩负着家族的责任,绝不能就此入伙。
徐悟锋理解杨志的处境,并未执意挽留。
他清楚,杨志在东京丢失花石纲后,又因生辰纲事件被迫 ** 。
这条路虽艰难,但他选择了坚持,而非走向末路。
当初加入高俅幕府押运花石纲时,杨志已承受了不少非议。
那些背后的指指点点,无疑是对祖辈荣耀的一种冒犯。
杨志深知自身处境,但他心中所想的是,不论过程如何,只追求最终的结果。
他相信,总有一天能攀上高位,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从而洗清过往的污点。
看着船即将靠岸,杨志思绪翻涌。
一行人踏上陆地后,徐悟锋带领群雄,亲自将杨志送出了十几里地。
杨志停下脚步,拱手道:"徐寨主及各位头领,请止步于此,我自往东京而去。”
徐悟锋递过一包金银,塞入杨志手中,说道:"若在京都不顺心,可随时返回梁山。”
"多谢徐寨主!"
杨志轻叹一声,再次向众人拱手,牵起徐悟锋赠的马,缓缓转身离去。
鲁智深摇头道:"这杨志也是个痴迷官职之人,丢失花石纲之事,即便当今赦免,高俅怎会轻易放过他?"
此言甚是准确,花石纲乃用来讨好皇帝之物,如今遗失,仅凭些许钱财就想安抚高俅,实属妄想。
众人皆点头附和,林冲更是长叹不已。
徐悟锋微笑道:"各人心志不同,不可勉强!强留其人,只会使其郁郁寡欢。”
无需多言,他便带领兄弟们返回山寨。
且说杨志牵着马,带着行囊财物,一路朝东京进发。
数日后,遥见汴梁城,只见:
万家灯火,红绿交错映辉;三市六街,衣冠云集繁华。
凤阁高耸,金玉璀璨;龙楼巍峨,琉璃闪耀。
花巷柳径,佳丽如云;楚馆秦楼,歌伎无数。
豪绅宴饮,公子游赏。
杨志寻了家客栈,安置好行李,卸下兵器,又饱餐一顿。
几日后,托人前往枢密院疏通关系,欲重新谋得殿司府制使之职。
杨志耗尽所有积蓄,连徐悟锋赠送的金银也用去大半,方获文书,得以面见殿帅高太尉。
杨志踏入厅堂,高俅阅尽他过往的历事文书后,怒指其鼻斥责:“汝等十名制使运花石纲,唯独汝将其遗失,且未呈报亦逃避追捕至今。
如今即便赦免汝罪,亦难再委以重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