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结拜兄弟(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西门庆干咳一声,“武都头,先敬您一杯,日后有事尽可找我。”

你说西门庆为何请武松?

这人行事作风与那高衙内如出一辙,不仅家中已有三位妻室,平日还常与几位结拜兄弟,所谓会中的十友,流连于风月场所。

那天的事情过后,西门庆从王婆家中匆匆返回府邸,听说武松已经回来,接连数日都不敢外出。

特别是此次郓州兵败,武松却带领五百乡勇平安归队,这令他在阳谷声名鹊起。

于是,西门庆一方面在知县处疏通关系,另一方面聘请了几位高手,以防武松上门时措手不及。

武松威名远扬,西门庆怎会不知?连猛兽都能应付,难道他这一百多斤的身躯,还敌不过猛虎?

几天后,家人通报说,武松那天去了县衙,却被知县打发走,此后一切如常,似乎什么都没发生。

西门庆听罢十分高兴,以为武松惧怕他的权势,决定息事宁人。

放下心来后,西门庆开始盘算另一件事,虽然即将迎娶孟玉楼,但一想起那位女子,就让他心神荡漾。

吴月娘早已知晓此事,对西门庆颇为不满。

她认为武松身为县里都头,又是知县的亲信,武艺超群,建议西门庆借此机会向武松赔礼道歉。

因此,西门庆才送出了请柬,但他另有打算。

他认为武松似乎有所退让,心中暗想:我之前如此过分,他都没有追究,现在我再进一步,应该也没问题吧?

想到这里,西门庆很快下了决心,先与武松建立良好关系,再伺机接近某人。

久而久之,好事自然水到渠成。

怀着这样的想法,西门庆邀请武松前来喝喜酒。

看到笑容满面的西门庆,武松心中冷笑,随即斟满一杯酒递给西门庆,说道:“西门庆,既然你这么说,喝了这杯酒,我们就当这事从未发生过。”

西门庆嘴角微扬,尽管心中暗惊,却依旧面不改色,笑着开口:"武都头敬的酒,我怎敢不饮?饮下此杯,你我便是挚友。”

话音未落,他已探手欲接过武松手中的酒杯。

然而,就在指尖即将触碰之际,武松却突然松手,酒杯坠地,摔得粉碎,酒水四溅。

"你这是……" 西门庆神情错愕。

"西门庆,看来你无意化解前嫌!很好,今日我们之间必须有个了断!" 武松冷哼一声,猛然抓起长木匣,用力一捏,木屑纷飞,露出了匣中寒光闪闪的钢刀!

……

阳谷县衙内,正值西门庆纳妾之日,他亦备了请柬送至知县府邸。

知县碍于身份不便亲自到场,仅遣人送了贺礼以示祝贺。

而知县稍感宽慰的是,自武松离开后,虽一度显得愤懑,但数日过去,他并未找上门寻仇,依旧如往常一般准时到县衙点卯。

"这样的事情,暂且忍耐便是。

西门庆虽为富户,又何必与他结怨?况且你武二郎的夫人尚且安好。” 知县心中盘算着,走向大堂外,眺望远处的独龙冈,听说梁山匪徒仍在祝家庄活动,似在囤积粮草。

"这些贼寇实在嚣张,公然劫掠,真让人忧心忡忡。

只盼他们早日撤离,莫要惹出麻烦。” 知县暗暗思忖时,忽见林县尉匆匆赶来,满面惊惧。

"林县尉,何事如此慌乱?此乃县衙重地,如此失态成何体统!" 知县皱眉斥责。

林县尉喘息未定,苦着脸答道:"大人,大事不好了!梁山贼寇攻城而来!"

"什么!?" 知县大惊失色,急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贼寇突然来袭?人数几何?"

林县尉神色慌乱,答道:"约有五百余人,领头的是一名僧人,自称鲁智深,说咱们提供的钱粮不足。”

阳谷知县疑惑道:“怎会不足?五万石粮、五万贯钱,我已核查,无误。”

林县尉回应:“大人,此事需问武松,他负责押运,或许只有他知道。”

“莫非武松中饱私囊?”阳谷知县沉吟,但觉得武松不似此等人。

林县尉急切地说:“大人,梁山兵马已在城外挑衅,若不见您,恐将攻城!”

“攻城?他们竟敢如此?岂非触怒朝廷?”

阳谷知县震惊,意识到形势危急,忙道:“速备马!”

林县尉迅速安排,与知县一同奔赴城西。

抵达后,知县登上夯土城墙,只见梁山队伍排列有序,身着褐衣,虽无盔甲却更显威严。

为首的胖和尚挥舞月牙铲,高声叫嚷:“阳谷知县何在?让他出来答话!”

林县尉提醒知县,知县勉强来到垛边,高声询问意图。

鲁智深质问:“你这昏官,明明答应五万石粮、五万贯钱,如今为何短少?莫以为我们好 ** !”

有人当众斥责阳谷知县为 ** ,他脸色阴沉。

然而,对方是梁山好汉,而非普通百姓或县衙差役,即便言语难听,他也只能忍耐。

阳谷知县开口道:“好汉,这批钱粮启程前,本官已亲自核查,分毫未少,其中定有误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鲁智深怒斥:“你以为我不知?你们这些蛀虫,只顾中饱私囊,不顾百姓死活,竟连梁山也敢侵吞!”

“一个时辰内,若不能筹齐五万石粮、五万贯钱,洒家便拆了你这阳谷县!”

阳谷知县闻言,额头渗出冷汗。

近 ** 刚让城中富户分担钱粮,如今哪里能在短时间内凑齐这笔数目?

但若不给,梁山好汉就要攻城了!

阳谷县的城墙只是黄土堆砌,高仅两丈有余,城内除了一些乡勇,再无其他守军,如何抵御梁山大军?

不仅是阳谷,北宋时期多数城池皆如此,除非重要关隘如四京等,才会使用砖石加固。

后来影视剧中常见的青砖城墙,实则是明清时期的景象。

阳谷知县急切地说:“好汉,钱粮并无问题,不如我去唤押运的武松出面对质?”

鲁智深冷笑:“你莫要骗我,那打虎英雄武松的名声我早有耳闻,怎会做出这种事?”

“你这昏官不必多言,速速筹粮,否则时限一到,休怪洒家无情。”

林县尉低声建议:“大人,此番梁山来意恐是 ** 。”

阳谷知县皱眉道:“这些匪徒贪婪至极,实在可恶。

刚向富户征过钱粮,再要他们出钱,恐怕不易。”

林县尉进言:“大人,此事关乎全县安危,只需向富户说明利害,他们自会权衡利弊,毕竟梁山就在城外,若让他们攻入,城破人亡,无人能幸免。”

阳谷知县愁眉苦脸地说:“看来只能这样了。”

话音未落,城下突然响起急促的马蹄声。

一骑快马自北方疾驰而来,马上之人一身褐衣,显然是梁山泊的人。

只见他下马后快步走到鲁智深面前,拱手禀报道:“头领,北面有官兵正朝此地赶来。”

声音洪亮,城上的知县、县尉以及守城士卒皆听得明白。

得知官兵即将到达,众人顿时面露喜色。

城下,鲁智深惊问:“来的可是友军?多少人马?”

手下答道:“具体出处不明,可能是大名府或东昌府的队伍,约有一千人,装备精良,还配有骑兵。”

鲁智深沉思片刻,对着城头高呼:“阳谷知县,今 ** 们侥幸脱险,这些银钱先留着,明日我会亲自带人再来讨要。”

言毕,鲁智深招呼众人迅速撤退。

见强盗离去,阳谷知县松了一口气,说道:“真是万幸!若非官兵及时赶到,阳谷定会大乱。”

林县尉提醒道:“知县大人,刚才那贼头说了,明日还会再来,这支队伍恐怕只是路过,并非长期驻扎。”

知县闻言,心中又生忧虑,忙问:“这可如何是好?”

林县尉略作思考,建议道:“待官兵到来,先让他们留宿,明日贼人再来时,我们就有倚仗了。”

知县皱眉道:“梁山贼匪狡诈,若知道城外有官兵,明天定不会前来,而官兵一旦离开,他们便会卷土重来。”

林县尉笑道:“此事容易解决。

这伙贼寇盘踞在祝家庄,我们可以召集城中富户筹集一万贯,送给官兵首领,让他帮我们铲除这伙匪徒。

这样不仅保住了县城,还能立下大功,岂不是两全其美?”

阳谷知县眼前一亮,连连点头:“此计甚妙,等那支官兵一到,就由你去办理。”

林县尉得意地笑了:“大人只管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

话音刚落,便听见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举目望去,只见一队兵马从北方行来,其中还有骑兵随行。

士兵们铠甲耀眼,兵器泛着寒光,分明是一支精锐之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