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蛟龙争斗(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徐和点头继续道:“我还有一位朋友,欲向仁兄引荐,不知意下如何?”

张叔夜颔首表示欢迎:“若有贤才,自是多多益善,请仁兄介绍。”

徐和说道:“小弟有一故友,名为杨腾蛟,居于南旺镇,擅使金蘸大斧,望嵇仲兄前往招揽。”

张叔夜道:“多谢兄台指点。”

两人交谈之际,门外忽然走进三人,两位青年男子约莫二十岁上下,一位少女年近十八,容颜清丽脱俗,身着道姑服饰。

徐和笑呵呵地道:“这是我的两个儿子,长子徐长生,次子徐伟生。

这是我侄女,小名青娘,自幼父母双亡,由我抚养长大,习道多年,平日以道姑装扮示人。”

“孩儿们,这位是咱们州里的张叔夜知州,快上前见礼。”

徐长生、徐伟生与徐青娘齐声问候:“见过府尊大人。”

徐青娘声音清脆:“不知大人驾临,不知所为何事?”

张叔夜答道:“正是为了梁山之事。”

徐长生接口道:“那伙匪徒势力不小,听说最近攻破了大名府和高唐州,还将高廉的头颅割下,消息已在济州传开。”

张叔夜叹息:“此事让我忧心忡忡。”

众人又寒暄几句后,张叔夜起身告辞,打算前往南旺镇寻找杨腾蛟。

走了一个多时辰,张叔夜抵达南旺镇,经人指引很快找到杨腾蛟的居所——一座简朴的农家院子。

张叔夜轻叩柴扉,不久一名身形魁梧的大汉开门而出,面色青黑,目光炯炯。

杨腾蛟打量张叔夜,见其气度非凡,便拱手相询:“请问阁下尊姓大名,来访所为何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叔夜仔细观察杨腾蛟,微笑回应:“阁下果然英姿勃发!我是本地知州张叔夜,承蒙徐溶夫推荐,特来拜访壮士。”

杨腾蛟先是一愣,随后皱眉道:“原来知州大人驾到,不知有何要事?”

换作旁人得知对方身份,恐怕早已诚惶诚恐,请人入内落座,但这杨腾蛟毫无反应,令张伯奋、张仲熊兄弟颇感不满。

张叔夜毫不在意,继续说道:“听闻壮士武艺超群,如今梁山贼寇横行,壮士不妨加入军旅,为国效力。”

“为国效力!”杨腾蛟冷哼一声,“我只是草莽出身,怎堪此重任……”

⑤⑥②[

⑧!⑧④①鲁匹夫,只想安稳度日,吃饱穿暖便足矣。”

“至于报效朝廷,我只是平民百姓,朝廷无需我效力。

大人此行恐怕是白费工夫了。”

张叔夜微怔,说道:“难道壮士不愿相助?现今贼寇攻陷大名府、高唐州,朝廷即将出兵讨伐,到时候壮士定能建功立业。”

杨腾蛟平静地说:“既有朝廷大军出征,何需小人?朝中人才众多,想必比我这样的粗陋武艺强得多。”

张仲熊忍不住喊道:“你简直是不知好歹!我父亲身为知州,亲自与你交谈,你竟如此无礼!”

杨腾蛟回应道:“小人只是乡野愚夫,识字不多,若有冒犯之处,还请知州大人海涵。”

张伯奋急道:“父亲,此人既不答应,何必再费唇舌。”

“住口!”

张叔夜喝止后,转向杨腾蛟问道:“听壮士言辞,似有诸多不满,可否告知一二?”

杨腾蛟轻笑,说道:“大人错会了,小人并无怨言。

只是先父刚离世,正在守丧,故而无法应允大人美意。”

张叔夜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如此,本府不再打扰。”

随即,张叔夜摇头,带着两个儿子和随从离开。

杨腾蛟冷哼一声,关上柴门,回屋去了。

杨腾蛟靠打铁维生,臂力非凡,喜好枪棒技艺,略通文墨;其父以砍柴为生。

杨家父子勤劳节俭,积累起四五十亩良田,本欲留给后代,岂料朝廷推行括田法,多年努力化为乌有。

杨腾蛟之父年迈体弱,近年卧病在床,突然得知家田被夺,一时悲愤交加,含恨离世。

因此,杨腾蛟对官府深恶痛绝,这才对张叔夜态度冷漠。

张叔夜不明 ** ,满怀期待而来,却无功而返。

且说大名府陷落之日,梁中书夫妇在李成护送下,一路奔至开德府。

即便盔甲凌乱,衣衫破损,虽损兵折将,庆幸三人保住性命,此为万幸。

然而丢失大名府,梁世杰难辞其咎,即便岳父权高位重,他也无法完全免责,心中郁结难舒。

再者,大名府失守,府库多年积蓄的金银财宝恐已被贼寇劫掠一空,损失之大令梁中书痛心疾首。

数日后,梁中书派探子打探消息,得知梁山兵马已撤退,遂与李成带领残部返回大名府查看实情。

家中财宝自不必提,府库亦被洗劫一空,点滴不留。

梁中书不敢拖延,立刻草拟奏章上报朝廷,同时致信太师蔡京,催促尽快调兵遣将,平定贼寇之患。

五更时分,宫中景阳钟鸣,待漏院群臣齐聚,蔡太师率众至玉阶前,面见道君皇帝。

净鞭三声响过,文武两班肃立。

天子端坐,殿头官宣旨:“若有奏事者出列启奏,无事则卷帘退朝。”

蔡京出班奏道:“启禀圣上,梁山徐悟锋等部贼寇,公然攻破大名府、高唐州,劫掠府库,掳掠粮仓。”

“杀戮军民,贪欲无度,所到之处无一能敌。

若不尽早剿捕,日后必成大患。”

赵佶闻言震惊,听闻又是梁山贼寇,不禁怒道:“怎又是这群贼寇?之前朝廷大军围剿未果,还毁了济州城!”

“此前众人皆言暂且容忍,如今贼寇竟攻陷大名府,难道还要纵容不成?”

天子面色阴沉,语调严厉。

大名府为四京之一,今竟被贼寇攻破,岂不是预示东京城也难保?

谏议大夫赵鼎出班奏道:“先前屡次调兵出征,皆损兵折将,实因未能占据地利所致。

依臣之见,不如下旨招安,召其入朝,使其成为良臣,以御外敌。”

蔡京尚未开口,高俅便怒不可遏,斥道:“身为谏议大夫,竟敢破坏朝廷纲纪,你这般狂妄之人,罪该处死!”

蔡京都已获知消息,高俅怎会不知?梁山贼寇攻破高唐州,更当众处决了告发他叔伯兄弟高廉的人。

高俅听闻此事,几乎气得呕血。

高家一门,或为市井无赖,或为朴实汉子,个个不成器,纵然高俅人脉广布,其他人都难成气候。

高廉、高封兄弟二人,在这帮人中算是出类拔萃的,实属难得。

如今高廉、高封兄弟相继丧命于梁山,高俅心中恨意难平。

赵鼎刚开口,他便立刻呵斥。

赵佶也冷眼看着赵鼎,随即革去了他的官职,贬为平民,驱逐出朝。

随后,赵佶环视群臣,问道:“这般匪寇横行,何人能率兵剿灭?”

高俅随即进言:“这些草寇不过欺凌弱小,岂敌朝廷精锐?臣举荐一人,定能平定。”

赵佶道:“卿若推荐,必是良才,速速遣其出征,捷报传来,加官晋爵。”

高俅答道:“此人乃开国名将呼延赞后人,名唤呼延灼,擅使铜鞭,勇不可挡,现任汝宁郡都统制,麾下兵强马壮。”

“若让呼延灼领军,必能剿灭梁山贼寇,生擒匪首徐悟锋押解京城,以正国法。”

“陛下可授予他兵马指挥使之职,率精锐之师扫荡梁山,凯旋回朝。”

高俅看似漫不经心地举荐一人,仿佛对天下将帅了如指掌。

呼延灼出身显赫,祖上有功绩,深得赵佶赞赏,满朝文武亦无异议。

殊不知,高俅为了找到合适人选,费尽心思,熬白了多少头发。

今年高俅巡查京畿各州禁军时,发现汝州禁军实力雄厚,而汝宁郡都统制呼延灼又是名将之后,于是将其铭记于心。

身为禁军统领的高俅,每逢巡查各州禁军,都会借此机会大捞一笔。

识时务者得以继续为国效力,不识相的则会被迫赋闲归乡,这也考验着各地将领的智慧。

究竟是清廉从政,还是继续为国效力,全在一念之间。

高俅深知自身才智有限,绝不会让无能之人占据要职。

赵佶准奏,颁布圣旨:“既是铁鞭王的后裔,定然可靠,速召呼延灼入京觐见。”

当日退朝后,高俅立即命枢密院派一名官员,持圣旨前往传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