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蔡筱跑了(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看到身后火光闪烁,早已筋疲力尽的官兵们无不面露恐惧。

为了活命,他们只能咬牙坚持,拖着几乎瘫痪的双腿,一步步向前移动。

更多士兵在逃了一天后早已支撑不住,到了夜晚,不少人在掉队后选择留在原地准备投降。

然而,仍在逃亡的官兵听见身后传来凄厉的呼喊,更是心寒至极。

既然投降也是死路一条,他们又能如何?

随着马蹄声、脚步声渐近,梁山兵马步步逼近,随后响起的呐喊声和号角声让溃逃的官兵更加恐慌。

此时,官兵队伍彻底陷入混乱。

一路的疲惫与失败,使他们的士气荡然无存。

夜幕降临,恐惧笼罩大地,令他们陷入更深的慌乱之中。

如今,这支队伍已如散落的砂砾,被人称为乌合之众,即便如此,仍有人对其赞誉有加。

邓宗弼回首,满是无奈地说:“眼下该何去何从?莫若先撇开他们,尽快赶往广济军要紧!”

辛从忠点头回应:“言之有理,咱们还是赶紧撤离吧!”他看着疲态尽显的士兵,许多人已然掉队,只能迅速做出决断。

二人商定之后,带领数十名亲信先行西行。

其余之人,既无能力突围,也丧失了投降的勇气,只能选择各自逃命。

一路上无人提议布防,凡是有此念头者,早已倒在战场之上。

更何况身处旷野,四周并无可用之地形,又能如何防御?

突然传来阵阵惨呼,那是因速度迟缓而被追击者所杀的声音。

辛从忠心中郁结难平,数十年戎马生涯从未经历这般 ** 战。

此刻他甚至萌生放弃逃亡、决意赴死的决心,至少这样胜过因疲惫而丧命。

不知跑了多久,他们遇到了另一支队伍,正是王焕与梅展,这让两人倍感欣喜。

王焕看到仅剩几十名士兵跟在辛、邓二人身后,疑惑地问:“为何人数反而减少?”

辛从忠苦涩地回答:“我们集合了两千余人,但梁山军紧随其后,许多将士掉队了。”

王焕叹息一声,明白当前局势严峻,他也清楚梁山军就在后方追击。

于是众人急忙朝广济军方向撤退。

再说蔡攸一路疾驰,返回广济军后,意识到自己逃走可能导致全军溃败,此地亦不可久留。

他稍作思索,派人告知广济军知州,嘱咐其继续收集残兵败将,待朝廷派遣新将领后再做打算。

而他本人则借故养伤,乘车回到了东京。

王焕和梅展抵达广济军时,得知蔡攸已逃至东京,不禁愤懑难当。

广济军知州见二人归来,便将整编部队的任务交予他们。

王焕与梅展连夜奔逃,疲惫至极,却仍不敢稍作停歇。

他们迅速整顿部队,派遣探马巡查四周,以防梁山义军突袭。

正在忙碌之际,一名小校急匆匆前来报告:“大人,城外出现一批溃兵!”

王焕听后大惊,立刻集合全部兵力赶往城外布防,并将这些溃兵纳入军中。

直至午间,一切才算稳定下来,但还未等他喘口气,探子便带来消息:梁山主力已逼近城池。

王焕和梅展神色凝重,急忙去见广济军知州。

知州本对军事一窍不通,听到敌军来袭,顿时慌乱不堪:“梁山气势汹汹,二位将军有何妙计破敌?”

王焕苦笑摇头:“我军接连失利,士气低迷,恐怕难以正面抗衡梁山。

况且他们的石炮威力巨大,外营根本无法固守。

恳请知州准许我军入城据险自保,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知州心中无策,若城外局势崩坏,广济军亦难保全,于是勉强应允,但要求他们约束部下,不得 * 扰百姓。

得到许可后,王焕和梅展立即指挥各部有序入城,分配至各个防守点。

人群中,邓飞和欧鹏满脸尘土与血迹,铠甲上斑驳的痕迹显示他们刚经历了一场恶战。

然而,两人精神饱满,浑身充满力量。

走过城门时,他们不约而同露出笑意。

大军进城仅一个时辰,梁山兵马便抵达城下。

整齐排列的队伍中,徐悟锋遥望城头,见到插在那里的认军旗,确认是王焕所在。

身旁的徐京提议:“徐寨主,我与王焕相识,不如让大军展示一下。”

徐悟锋点头叮嘱:“前辈务必谨慎行事。”

随后,徐京策马至城下安全距离内,高声喊话:“王焕,多年不见,近来可好?”

王焕冷眼瞪视徐京,怒斥:“徐老儿,你既投靠贼寇,今日又有何言辞?”

徐京大声说道:“老兄台,如今贵城中的兵马怕是已疲惫不堪,而我梁山又有飞石炮相助,阁下又何必徒劳挣扎呢?”

梅展冷哼一声:“徐老猿,刚投降不久便倒戈,这些年朝廷的供养怕是都喂了狗。”

“此人年轻时就被唤作四足蛇,如今愈发世故,与他生气实在不值。”

王焕摇头对徐京喝道:“徐老猿,要战便战,不必多言!”

徐京笑了笑,又说:“老兄台,我只想问一句,蔡攸现在何处?”

王焕心中一颤,急喝道:“何事?”

徐京喊道:“老兄台莫要隐瞒,蔡攸想必已经逃了吧?”

城上将士闻言一阵 * 动。

知州急切地说:“蔡大人正在衙门休养,莫受贼人挑拨。”

“让他出来!”

“让他出来!”

“让他出来!”

士兵们不为所动,齐声高呼。

知州见状大惊失色,城上将士情绪激昂,似乎要失控。

王焕明白继续掩饰只会带来麻烦,于是喝道:“蔡大人伤重,已返回东京疗养,朝廷很快会派新统帅接手,诸位莫要轻举妄动。”

这番坦白让士兵渐渐平静。

城外徐京大笑:“王老哥,不必再骗人了,蔡攸不过皮肉伤,哪有重伤之说。”

“我们同是领饷的将士,蔡攸所得最多,这点小伤便回京养病。

我们所得微薄,却仍需奋战。”

此言一出,原本稍安的士兵再次躁动。

王焕怒发冲冠,喝道:“徐京,若要攻城便攻城,再这般胡言乱语,休怪我不讲情面!”

徐京接着说道:“王老哥,你们昨夜奔波一夜,怕是也累了,不如开门归降,免得两军交战,白白伤亡。”

知州明白十节度的关联,立刻说道:“将军切莫轻信,梁山不过乌合之众,岂能成大事?”

王焕怒斥道:“徐老猿莫多言,战场上见分晓!”

此时,一名小校急急赶来禀报:“将军,城内两支队伍正在交战。”

王焕大惊,忙道:“怎么回事?快带我去!”

若在此刻发生士兵冲突,一旦失控,很可能引发全军哗变。

王焕匆忙下城,却被徐悟锋注视,随即下令各部准备攻城。

跟随小校,王焕迅速赶到现场,只见两方人马剑拔弩张,每方都有百余人。

“住手!全都停下!”王焕高声呵斥。

两方人见王焕到场,其中一人即刻跪拜:“将军,是他们挑起事端!”

话音未落,对面有人喝道:“胡说,分明是你们挑衅!”

王焕稍感安心,局势尚可控制,遂走向前问:“何事如此紧急,非要在此时动手?”

“若不交代清楚,休怪我不讲情面!”

“将军,事情是这样……”

先前开口的男子话未说完,身后一人忽然冲出,一刀刺中王焕大腿。

王焕震惊不已,还未反应,邓飞、欧鹏便齐齐扑上,将其生擒。

这一突发状况让在场官兵皆惊呆。

“杀——”

与此同时,城外喊杀声四起。

东京汴梁。

蔡攸出征后,赵佶如释重负,有九节度支持,十五万大军讨伐反贼,自认胜券在握。

不久前,大理国主段和誉遣使进贡,令赵佶甚是得意,遂封其为云南节度使、大理**。

段和誉,即段正严,正是《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年仅三十四岁。

这天,赵佶难得主动处理政务,在御书房批阅奏章时,忽然听到小太监禀报:“陛下,淮康军节度使蔡大人求见!”

赵佶听闻蔡攸来访,手下一颤,御笔在奏章上留下一道墨痕。

他抬起头,将笔放回笔架,沉稳开口:“让他进来。”

小太监领命离开,不多时,蔡攸裹着一身白布,狼狈地闯入,一边爬行一边哭喊:“陛下,臣无能,请陛下责罚!”

赵佶闻言大惊,连忙起身:“莫非大军又败于梁山贼寇?”

才刚出兵不久,十五万大军竟已溃败,即便盛夏时节,赵佶心中仍掠过一丝寒意。

“哎呀!”

蔡攸因伤痛发出一声低呼,随即趴倒在地:“当时与贼寇激战,臣前往前线探查敌情,不幸被徐海射中一箭,导致大军稍有损失。”

“本欲整顿人马再次出击,无奈伤势严重昏迷过去。”

“醒来后发现已被亲信送回京城养伤,耽误了军机要务,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赵佶听他说完,急忙追问:“那我大军如今如何?”

蔡攸连忙解释:“臣昏迷前已安排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暂代军务。”

“原以为调养后可继续作战,不想突生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