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刚与火(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港综之江湖》最新章节。

缅甸北部重镇"木姐"的街头飘着雨丝。陈耀(陈然)站在"鸿运贸易行"的二楼玻璃幕墙后,望着楼下街道上缓缓驶过的装甲车队——六辆T-72坦克披着洪兴红绸,炮管上的编号"GD-001"在雨幕里泛着冷光。他摸了摸西装内袋里的翡翠平安扣,那是陈然留下的,此刻正贴着心口发烫。

"耀哥,"阿积的声音从耳麦里传来,"军火商代表到了,带了保加利亚的翻译。"

陈耀整理了下领口的洪兴徽章,那是他亲手设计的双蛇缠绕图案,蛇眼嵌着红宝石——象征警惕与守护。他推开玻璃门,雨丝裹着潮湿的木樨花香涌进来。街对面停着辆黑色奔驰,车窗摇下,露出张络腮胡的脸,左眉骨有道枪伤疤痕。

"陈先生。"男人的英语带着中东口音,伸手时手腕上的金表闪了闪,"我是阿卜杜拉,代号'沙漠之鹰'。"

陈耀握住他的手,触感粗糙。"阿卜杜拉先生,"他说,"洪兴要的不是战争机器,是守护的工具。"他指了指窗外正在卸货的反坦克炮,"这些M113装甲车,我们要的是它们的装甲,不是炮弹。"

阿卜杜拉笑了,露出被烟草熏黄的牙齿:"陈先生真是聪明。我知道你们在种榴莲,但木姐的佤邦残部还有三百支AK,缅北的毒枭买通了克钦独立军......"他从西装内袋掏出份清单,"这些武器,够你们撑过雨季。"

阿积带着两个安保队员走上前。他们的战术背心上别着洪兴的红鹰徽章,腰间挂着93式手枪——这是陈耀特意让人改装的,保险栓加了两道锁,防止走火。"陈总,"阿积翻开清单,"二十辆T-72坦克,八门2S1自行榴弹炮,十二套'石勒喀'车载高射炮......"他的手指停在某一行,"还有配套的维修零件和弹药箱?"

"当然。"阿卜杜拉打了个响指,两个手下抬着个铁皮箱过来。打开时,陈耀瞥见里面的黄铜弹壳泛着幽光——是定制的穿甲弹,弹头上刻着"GD"。

"洪兴的规矩,"陈耀突然开口,"武器必须经得起三重检验:第一,洪兴工程师拆解检查;第二,第三方机构做弹道测试;第三,"他指了指阿依——她抱着个笔记本站在人群后,"由洪兴的农业专家签字确认,这些武器不会污染土壤。"

阿卜杜拉愣了愣,随即大笑:"陈先生,我在阿富汗卖了二十年军火,头回遇见要环保评估的买家。"他从箱子里取出个密封袋,"这是以色列IMI公司的质检报告,每枚炮弹的火药成分都标得清清楚楚。"

陈耀接过报告,目光扫过"无重金属残留"那行字,点了点头。他转身看向阿积:"让三组的工程师现在就拆第一辆坦克。我要看看集团工程师能不能仿制。

阿积应了声,带着人走向坦克。陈耀望着他的背影,想起三天前高晋在电话里的提醒:"木姐的克钦帮最近在修工事,他们有俄制道尔防空导弹。"此刻,街角的咖啡馆里,几个戴面纱的女人正用望远镜盯着这边——那是克钦帮的眼线。

"陈先生,"阿卜杜拉压低声音,"我听说洪兴在种榴莲?"

"是啊。"陈耀指了指窗外,"南边村的榴莲园,下周就能挂果。"他从西装内袋掏出张照片,"这是昨天刚摘的,我让人用卫星传过来的。"

阿卜杜拉接过照片,看着金黄的榴莲肉,眼神软了软:"我在沙特有个农场,种椰枣......"他把照片还回去,"陈先生,武器的事,你定时间。我让人把清单里的东西,三天内送到洪兴城的橡胶园。"

雨停了。陈耀站在二楼,望着装甲车队缓缓驶进洪兴城的西门。城墙上,近卫营的队员们举着红兴的红绸,孩子们追着坦克跑,把野花插进炮管。阿依抱着小棠从人群里挤出来,小姑娘举着个榴莲,奶声奶气地喊:"陈爷爷,这个比坦克还甜!"

陈耀笑了。他摸出兜里的翡翠平安扣,对着阳光。此刻,橡胶园的方向传来拖拉机的轰鸣——那是洪兴新买的农用机械,正在翻整刚收缴的罂粟地。远处,港岛方向的货轮鸣笛,船头的洪兴红绸在风里猎猎作响。

陈耀去参观大学毕业典礼,第一届毕业生50人将被分配到洪兴安保集团,配合集团新购进的坦克,火炮组建两个团的准军事力量。

合成团陈耀第一次提出组建合成团成为洪兴集团下一年度最重要的工作,所有预算开支都要为合成团让路。

阿卜杜拉带着军火来的,走的时候是带着100人的洪兴安保人员走的,他们会以雇佣军的身份进入阿.富汗号称帝国坟墓的地方进行军事学习,跟他们一起走的还有洪兴集团的军事订单武装直升机,防空炮。

暮色渐浓时,洪兴城的灯火次第亮起。陈耀站在市政厅顶楼,望着远处的橡胶园和果园,像望着一片绿色的海。海的尽头,是港岛的方向,那里有洪兴的新总部,有新加坡的农产品加工厂,有无数双期待的眼睛。

而在他脚下,二十辆T-72坦克正安静地停在仓库里,炮管上的红绸被风吹得轻轻扬起。它们不再是战争的工具,而是洪兴的勋章——刻着"守护"二字,镀着橡胶的清香,裹着榴莲的甜。

这是洪兴的钢与火之歌,也是陈耀的新生誓言:

以铁铸根,以火炼心,

但使洪兴所在处,

无饥民,无战火,

唯有稻浪翻,榴莲香满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