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最新章节。

这时,顾明也开了口。

“诸位切记一点,咱们的营帐已被焚毁,许多御寒装备也不见了踪影。

依我推测,接下来几日气温恐怕还会下降。

咱们现在返回,或许还能熬到家;若在草原滞留太久,后果……我就不多说了。”

众人瞬间愣住,意识到悬在头顶的难题。

李武微微一笑:“怎么,有人想退缩?”

张武立刻联想到进入草原前的一场较量,看到李武认真的神情,嘴角扬起笑意:“就算有人想认输也不丢脸,败给咱们兄弟二人并无不可。”

中护卫中的急脾气立刻反驳:“胡言乱语!谁退缩谁就是孬种。”

张武仰头,一副懒得搭理的模样。

顿时惹得许多人牙根发痒。

朱能此刻注视着李武,严肃问道:“你执意要追?”

他话音刚落,在场所有人都静了下来,齐刷刷顺着他的视线望向李武。

对于李武,这些人多少心生敬意,不仅是近来展现的毅力,还有昨夜他冲锋陷阵的身影,带着火光引领众人前行的画面,深深烙印在脑海中。

李武略作沉思,抬头对众人说道:“咱们在草原受了不少罪,如今发现线索,怎能放弃追逐?至于风险或寒冷等难题,总有办法克服。

就说这寒冷吧,咱们几个大男人抱成一团,我实在不信这点冷就能困住咱们。”

朱能点头,目光随即转向顾明。

归根结底,顾明是此次行动的领头人。

“那就追吧。”

顾明下了决心,随即下令,“既然决定追击,大家速速行动。

要是稍后雪势加大,将痕迹遮盖,再想追就来不及了。”

众人听命,迅速站起,各自简单活动身体后,纷纷跃上马背,循着痕迹追了下去。

顾明对追踪之术颇有心得,仅凭留下的痕迹就能推测出对方离开的时间长短。

有了他的帮助,团队在追寻目标时都多了几分把握。

夜幕降临之际,顾明挥手示意停下,自己跃下马背仔细检查脚印后说道:“这些痕迹愈发新鲜,我们离他们应该不远了,接下来务必保持安静。”

李武随后走近,模仿顾明的检查方式观察一番,又向他询问:“你觉得还有多远?如果距离不算太远的话,我们可以熄灯徒步前进,他们晚上必定扎营,不用担心丢失踪迹。

让老伍牵着马跟在后面,也能防止马蹄声引起注意。”

顾明稍作思考便点头同意:“行,这样稳妥些。”

于是众人相继下马,将坐骑交给老伍后,开始轻步快跑朝前追赶。

随着速度加快,体温逐渐升高,虽寒意不再明显,但体力却迅速下降,预料过不多时便会感到饥饿且疲惫不堪。

渐渐地,四周陷入彻底黑暗之中。

几人摸索着继续前行一段路后,隐约望见远处有火光闪烁。

当队伍逐渐靠近,攀上一座小丘后,终于见到山脚下避风处驻扎的敌营。

那营帐与马匹数量约莫四五十。

几人伏于山坡之上,尽可能隐藏身形。

朱能低声问顾明:“你经验丰富,可否辨认出这是哪一族的军队?”

顾明凝神端详一阵后无奈摇头:“距离太远,看不分明。”

然而此时,李武忽然开口道:“我倒是认出了一个人。”

在众多营帐环绕中,一处篝火旁坐着一位女子。

她的蒙古装束显示出非同一般的身份,摇曳的火光映衬得她面容更加妩媚动人。

此刻的她已不再是初次相遇时那副朴实的模样,只是右臂缺失,略显残缺。

她正是其其格——当年李武救下朱玉英时被当作农妇抓来的女人。

朱能等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李武,他指向火光中的其其格说道:“瞧那位独臂女子,我们曾有过冲突,她那只胳膊就是我所斩断的。”

李武感慨道:“万万没想到,她竟能从王府的追捕中逃脱。”

王府?!

朱能瞬间明白过来:“该不会是那个永安郡主的匪徒吧?”

李武点头默认。

朱能双目顿时闪过锐利光芒。

永安郡主被掳之事,据传是北元丞相咬住所为。

李武虽有所闻,但自从救下朱玉英并揽得功名之后,便未过多留意此事。

此时听朱能提及,李武心中亦是一震,此次出征本就是为了探寻咬住等人驻扎的大营位置,而眼前其其格一行人的举止,分明似正赶回营地。

这不是正好...

李武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顺藤摸瓜”

四个字。

顺着眼前这些线索,终将能找到咬住与乃儿不花等关键人物。

众人皆领悟此理,目光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士兵没有不爱功绩的,不然又为何要冲锋陷阵呢?

几人勉强压下激动的情绪,缓缓从矮坡撤下,确定安全无虞后,才开始商议具体行动计划。

最终决定如下:

夜晚由两人守望,其余人就近休憩;白天则由两人牵马尾随,同时交替骑乘休息。

无论如何,必须保证始终有人监视其其格一行人。

当日,李武与张武负责看守任务。

二人再次爬上山坡,起初尚感温暖,但夜半气温骤降,周身渐渐冰冷刺骨。

地面仿若结霜,寒气侵袭全身。

没多久,两人便难以忍受,彼此对视一眼,退至坡后蹲下继续观察。

即便如此,寒意依旧从脚下蔓延,不过片刻,双脚已全然麻木,恍若非己所有。

时光悄然流逝。

无论多冷多累,总会熬过去的。

清晨,顾明前来替换李武二人时,发现他们早已相互依偎取暖,对此毫无羞涩之意。

“你们快起来活动一下,待她们离开,你们便可留下生火取暖,恢复体力。”

顾明说道。

二人点头遵命,退至一旁让位给顾明。

就这样,李武等人轮番值守,始终远远跟随其其格一行人。

整整四天。

那四日,令所有人铭记于心。

终于,其其格她们抵达了她们的大本营,而这条路线上的一举一动,都被李武等人尽收眼底。

苦心之人,终究不负所托。

……

北平城,燕王府。

近来,整个王府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内侍与府兵们说话都小心翼翼。

就连徐妙云和朱高炽等人,也不再放声大笑。

这一切的根源,都源于燕王府的主人。

朱棣坐在后殿,听着臣子们的奏报与商议,却总是心神不定,不自觉地望向远方的草原。

整整一个月了。

依旧没有北元残部的消息。

谈何出征,又怎可出征?

人生一世,若无法建立不朽功业,何以心安!

后殿之中。

朱亮正在禀报,提到晋王时,将神游天外的朱棣唤回现实。

“晋王?晋王有何事?”

朱棣问。

朱亮整理了思绪,说道:“晋王传来消息,他率军深入草原,北元残部闻风而逃,踪迹全无。”

闻风而逃,踪迹全无?

“胡闹。”

朱棣猛地拍案而起,让殿下的众人惶恐不已。

“广袤草原何其辽阔,不详加勘察便贸然深入,遇不上敌人才怪,除了浪费军资,还能有何收获。”

朱棣愤怒指责晋王的北征策略,旁人却无人敢插话。

其实他们都明白,这些日子朱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朝堂之上,不少人称赞晋王弘扬国威,而私下却对燕王按兵不动颇有微词。

幸亏圣上英明,洞察一切。

否则,燕王怕是早被气病了。

随着朱棣的话语一句句出口,他渐渐平静下来,但很快又想到,若是晋王真的侥幸击溃北元残部,他恐怕会气得吐血。

急躁的情绪再度占据他的内心。

“现在还有几支侦察队未归?”

朱棣再次问道。

朱亮答道:“尚有五支。”

五支。

朱棣倚靠在椅背上,闭目深吸一口气。

必须带回确切情报。

一定要!

他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近在咫尺,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

朱棣甚至为此默默祈祷,希望能得到上天眷顾。

谁能料到,堂堂燕王在面对自己无法掌控的局面时,也会像普通百姓一样无助。

就在此刻,一名士兵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禀告殿下,斥候队带回了确切的消息。”

朱棣猛然从椅子上站起来,震惊之余,脸上逐渐浮现出狂喜之色。

“很好。”

朱棣接着说道,“立刻让他们进来。”

殿内其他人听到这个消息,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们同属燕王一脉,燕王受挫,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很快,

一群衣衫破烂、冻得脸色发青的斥候进入了大殿。

众人看到他们的样子,无不惊讶,尤其是朱亮几乎要脱口而出。

这支斥候队伍正是李武等人。

此时,朱亮的目光始终紧盯着朱能,嘴唇微微颤动。

一趟任务,怎会如此狼狈?

朱棣仔细打量这些人,其中有不少是他认识的,比如朱能、李武,但如今他都有些不敢相认了。

“你们怎么弄成这样?”

李武等人彼此对视后,示意顾明上前回答。

顾明上前拱手,开始讲述。

他的语气平和,既不过于急促也不拖沓,只是简单而冷静地描述了他们遭遇狼群、烧毁军帐、丢失行李,以及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追踪其其格等人、查明敌营位置的全过程。

尽管语气平静,但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他们大多曾到过草原,深知那里的昼夜温差极大,在帐篷里有时都难以入睡,更别说在旷野中长时间坚持。

朱亮望着朱能,目光中既有心疼,也有深深的欣慰。

有这样的儿子,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李武等人也觉得这次任务不易,这些天几乎没好好睡过觉,只是断断续续地小憩片刻,醒来活动一下身体,再次入睡又被冻醒,能够撑到现在,全靠一股倔劲儿。

然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李武看到了朱棣眼中的欣赏。

朱棣注视着众人,眼中赞许之意愈发浓厚。

“很好,理应嘉奖!此次北伐结束后,必定重赏。

接下来就看我的了,既然已获准确定北元的位置,那便由我朱棣肃清漠北。”

朱棣放声大笑。

初征之旅

李武等人呈报侦察成果之后,北平一带迅速行动起来,各处卫所的将士纷纷向古北口大营聚集。

李武他们这些护卫军,自然而然被纳入中军序列。

三月初二,朱棣率领诸将穿过古北口长城,快速向乃儿不花驻扎的迤都进发。

大军之中,李武带领他的总旗部队默默前行。

在这浩浩荡荡的人马中,他们犹如沧海一粟,毫不引人注目。

李武的这支总旗是步兵,这正合他心意。

尽管这些天在马背上待了不少时间,虽然骑术有所提升,但现在一见到马,大腿内侧依旧发颤。

行军途中,偶尔与张武对望,彼此都会心一笑。

一天的行军结束后,士兵们闲下来聚在一起聊天,话题总是围绕着三个老生常谈的内容:谁娶了新媳妇,哪家有漂亮寡妇,还有就是多么羡慕那些骑兵。

李武也混在人群中愉快地闲聊,前两个话题让他美得咧嘴直笑。

但提到骑兵时,李武就提不起兴趣了。

突然有人问李武:“李百户,说到骑兵你怎么不说话了?说起小媳妇和俏寡妇时,你说的可是让我们闻所未闻的趣事,能不能也给我们讲讲骑兵的事?”

要是之前的话题。

比如什么曹操大战大小乔。

或者极品家丁萧家母女三姐妹。

又或者武松劝嫂子改嫁之类的故事。

不拘年代、职业,都能聊上一阵。

但骑兵有什么好聊的呢?难道告诉他们自己骑得都想吐了?

李武摇摇头,表示毫无兴趣不想说。

在场不仅有李武他们的总旗,还有其他总旗队伍的成员,见状便想李武。

“李百户,你是嫉妒得不想说了吧?”

旁边的薛禄怎能坐视他人挑衅李武,顿时急切地为李武辩护起来。

“嫉妒?哼,我们百户有什么好嫉妒的?前几天他还加入过斥候队呢,那些乃儿不花的位置还是我们百户探查出来的,骑兵有什么稀奇的,那是我们百户不愿意干,要是愿意的话,一句话就能转骑兵,而且肯定比那些骑兵干得好……”

说着说着,薛禄转向李武,骄傲地问他:“李老大,要不要你给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人讲讲?”

“不用,你会讲,你给他们多讲讲吧。”

薛禄一愣,看到李武那鼓励且期待的眼神。

李武忽然觉得,听着旁人对自己奉承夸奖,也是一种乐趣。

……

大军继续平稳前行,李武与张武所属的两个总旗队士兵间,似乎因互相嘲讽而滋生了某种情谊。

在这即将开战的关键时刻,两人竟渐渐亲近起来,休息时常见他们肩并肩谈笑。

有时,朱能和顾明等中护卫也会过来与他们闲话几句。

偶尔,李武和张武也会前往中护卫的驻地,渐渐地,他在那里的熟人多了起来。

就这样,大军逐渐靠近迤都。

……

而在迤都。

其其格独自坐在营帐内的火盆旁,直到咬住掀帘而入,才回过神来,随即快步上前迎接。

“阿布,跟他们商议得怎么样了?”

咬住走到火盆边烤了烤火,回答道:“他们不愿再迁移,若要迁徙,确实诸多不便。”

“可是他们难道不知明军已有侦察兵潜入四周?而且我们的探子早前就传来消息,今年春天明军定会南下攻打我们草原。”

其其格焦急地说。

“这些他们都清楚。”

咬住点头表示理解,但脸上满是忧虑:“但他们的话也不无道理,你的手下已经将那些明军探子全歼,他们未必能找到我们,即便找到,我们也可以与其交战,我们的部族总计有数万人呢。”

其其格听后心中愤怒。

她抚摸着断臂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李武的身影,咬牙说道:“阿布啊,明人向来狡猾善战,谁知道他们有多少侦察小队?如果真让明军打过来,这些年我们又何曾战胜过他们的大军?”

咬住陷入沉思,一言不发。

其其格长叹一声道:“要不这样,我们带着部众退到二十里外,让乃儿不花他们留守此处,我觉得这里已经不够安全了。”

咬住愤怒地质问:“我们同属一个部落。”

其其格毫不畏惧,继续说道:“我又没说要完全分开,这样做,若明军真的来袭,我们还能彼此支援;即便无法相救,至少也能保住我们的根本。”

“够了,别再说。”

咬住烦躁地摆了摆手,随后语气缓和了些道:“让我想想吧。”

……

明军加快步伐前进。

然而越接近迤都,天气骤变,接连两天下雪,今天雪势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猛烈。

仿写:

宛如仙人饮醉,胡乱挥舞间将满天云团打散洒落。

积雪愈来愈厚,一脚踩上去便深陷其中。

士兵们的步伐愈发艰难。

这日驻扎下来,朱棣的大帐之中,众将士依照次序坐下,商议军机要事。

不少将领提出,大雪封路,行军不易,若贸然前进,不但可能遭遇伏击,就连后续的粮草辎重也会脱节,不如在此扎营,耐心等待天气回暖。

朱棣站在地图前,目光紧紧锁住地图上位于迤都的小红旗,离得如此之近,此刻停步怎能甘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