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最新章节。
察罕懊恼地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起初打算借其其格之手除掉一位朱棣看重的百户,并且听倪谅说此人能力非凡,再借机让赵金虎接手除掉其其格,也算立功一件。
无论如何,都是占便宜的事。
但没想到,燕王府的人早已守在那百户家门口,而且一直紧盯着其其格,令他不得不担忧其其格是否会在临终前说出什么,只能暗中解决。
这样一来,这事赔本了。
还被迫仓皇逃离北平。
不过好歹只牵连到赵金虎,这条线及时切断,没留下太多痕迹。
若让其其格落入王府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要知道当时为了取得其其格的信任,他还特意透露了两三个关键人物。
这时,赵金虎走近察罕身旁,察罕转头瞄了他一眼,问道:“当年你哥哥让你改名换姓来北平,后悔了吗?”
“谈不上后悔。”
赵金虎摇头道:“在哪当兵不是当呢。”
“确实如此。”
察罕笑了笑,他本是蒙古人,随父归附大明,对此深有体会。
“刚才你在想什么?”
赵金虎好奇地问察罕。
察罕抿了一口水,扬起眉毛反问:“当初你也赞成处死那个叫李武的,现在你还认为值得吗?”
赵金虎低头沉思片刻,严肃地点点头说:“绝对值得。
你不了解,李武不过一年便从总旗升到百户,不但武艺超群,还擅长训练士兵,且机智过人,不然也不会被朱棣看中,不用多久,他定会成为朱棣的重要助手。”
察罕轻笑两声,带着几分轻蔑。
赵金虎皱眉道:“你不信?我告诉你,他加入军队才一年多,却已在护卫军中站稳脚跟,上承朱棣恩宠,下与多位将领关系融洽。”
“世故圆滑?”
察罕笑着回应:“这种善于交际的人我也见过不少,终究不过是小人物罢了。”
赵金虎摇摇头:“不一样。”
可具体哪里不同,他也说不清,最后只能苦笑着说:“如果有机会,你自己看看就明白了。”
“要想我看,他得有所成就才行,一个小小的百户还不配,随我手就可以掐死他。”
察罕得意地说道。
赵金虎想想也是,察罕是什么人?太子和凉国公的亲信,受封的大明侯爵,李武怎能与之相比,恐怕这辈子也难以企及察罕的高度。
想到这里,他也忍不住笑了,觉得之前对李武的评价确实过高了。
“好了,别提这事了,赶路要紧。
等到了辽东安置好你,先过几年安稳日子。
待太子登基后,再想办法让你回家团聚。”
察罕站起身拍了拍裤腿。
随后,他又招呼其他人:“别休息了,走!”
……
燕王府。
李武来到后,朱棣直接将调查结果给他,让他自行查看。
李武看完后,反而松了一口气。
虽然不太应该,但看到赵金虎、察罕等人,似乎并无针对自家的私人怨恨,看来主要是其其格针对李家,如今其其格已死,家中危机算是解除了。
朱棣似能理解李武的想法,冷哼一声,心中暗忖:若李武不在乎家人,他不放心使用;若过于在意家人,又令他头疼。
“安心了吧?这些人与你并无私仇。
不过,还有些未查出的人,可能与你有仇,还需继续追查。
北平城不可能只有这几个小角色有问题。”
李武起身谢过朱棣。
燕王朱棣轻轻拍了拍手掌,“不必谢我。
即便是在北平,我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今日唤你前来,实则另有要事相商。”
李武恭敬地低头答道:“殿下但有所命。”
然而,朱棣并未立刻开口,而是沉吟片刻后,突然话锋一转问道:“你对家中亲眷有何想法?”
李武一时不解,却仍答道:“只盼家人平安顺遂。”
朱棣微微颔首道:“好,既如此,若你能顺利完成我交代之事,我定保你晋升千户,并额外赐予赏赐,以解你心中顾虑。”
李武听闻此言,毫不犹豫地道:“殿下尽管吩咐便是。”
“两件事需办。”
朱棣缓缓起身说道:“其一,前往辽东,伺机除掉察罕,具体手段我不干涉,但若是露出破绽牵连于你,我绝不会施以援手;至于赵金虎,能活捉最好,若不行,也务必将其,我要看看还有谁敢在北平城生事。
“其二,暗中调查泰宁卫指挥使阿扎失里,最好是混入蒙古部落,探明今年冬天蒙古各部会聚集何处,究竟有何图谋,以及参与的部落都有哪些。”
李武眉头微蹙,细细思量朱棣所言,这两项任务都不容易完成。
朱棣静默不语,只静静地等待李武的回应。
没过多久,李武开口道:“殿下,属下愿赴辽东,纵是舍命也要将事情办妥。
只是恳请殿下能否先赐下赏赐,让我免去后顾之忧。”
说罢,李武觉自己这般请求似乎欠妥,又补充道:“殿下明鉴,属下一向志向远大,然首要心愿仍是守护家人周全。
前些日子的事实在令人胆寒,属下今生不愿再经历类似险境。”
李武神情忐忑。
出乎意料的是,朱棣竟放声大笑。
“回府等候便是,真是每次都要讨价还价,有意思得很!”
……
ps:恳请各位投下宝贵的月票支持
---
燕王府内,李武离开后,朱棣凝视远方,似在深思。
一旁始终未发一语的道衍开口道:“殿下此举颇有风险啊。”
朱棣依然沉默,道衍大师捻动佛珠,继续说道:“皇上虽然年迈,但仍关注北平局势,殿下又何苦与蓝玉争斗,更何况杀了察罕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房间里,气氛略显沉寂。
朱棣目光深邃,似在思索什么,随后转头望向道衍,语气笃定而坚决:“今后的日子还很长,难道每次都要迁就于他吗?若一味纵容,只会助长他的气焰。”
道衍微微颔首,未置一词。
片刻后,朱棣突然发问:“大师,你真的认为李武能胜过察罕?要知道,察罕绝非易与之辈,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智谋,当年都曾令朱亮吃过苦头,不然也不会如此受蓝玉器重。”
道衍扬眉一笑,“殿下是在怀疑自己的判断吗?”
朱棣将手中的信笺缓缓放下,似有所思。”不过是孤注一掷罢了。”
道衍闭目沉吟,心中却另有考量。
他深知朱棣并非莽撞之人,更不是那种只知游猎享乐的藩王。
往昔一句戏言便能触动朱棣,使其倾心结交;而近年来,朱棣那股扩张疆域的雄心更是显露无疑。
道衍轻笑一声,没有点破朱棣的心思,以免他误以为自己在嘲笑他麾下人才匮乏。
此时,朱棣脑海中浮现出李武的身影,想起初次相见时,那股自信从容的姿态,令人印象深刻。
尽管李武身上有些特质与自己相似——都怀揣改变世事的信念,却又不尽相同,具体如何,却难以言表。
不过,朱棣不得不承认,他对李武确实另眼相待。
他仰头眺望窗外,心中默默祈祷:莫要让我失望……
与此同时,在李武家不远处,燕王府的三保前来拜访,并带来了两人两女作为随行人员。
两名男子年纪较轻,约莫二十余岁,虽不及李武高大,但体格健壮,双手布满老茧,显然长期习武。
两位女子则显得年长一些,大约三十出头,举止优雅端庄,跟随在三保身后,礼貌周到。
三保笑着招呼众人:“别愣着了,快上前拜见。”
四人齐刷刷转向李武,恭敬地跪下行礼:“见过老爷。”
李武大吃一惊,连忙避开,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盯着三保:“这是怎么回事?”
话音未落,他已经急切地让他们起身。
三保哈哈一笑,“这是殿下送给你的。”
李武眉间微蹙,这便是朱棣打算赐予的东西?简直荒谬至极,随即苦着脸说道:“我只是个小小的百户,怎敢劳烦王府的人。”
“别担心家里人的事了,在殿下面前忧虑这些毫无意义,他给你的,尽管放心使用。”
李武将三保拉到一边,低声询问:“三保兄弟,仔细给我讲讲,不然今别想离开。”
三保忍俊不禁地笑了笑,然后认真地向李武解释。
“你尽管放宽心,殿下并无他意。
这四人从小就在王府长大,那两位男子名为马仁与马毅,既能守护家园,日后家中若有外人来访,也能助你一臂之力。
将来你的妹妹们外出时,有了他们便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还有那两个女子,夏菊与冬梅,能帮你料理内务。
你如今已是百户,妹妹们的婚事难免会涉及诸多礼节,不能再像从前那样随意。
你不必担忧,他们都是自愿前来,其实他们在王府难以崭露头角,跟着你反而是个机遇。
不过殿下特意叮嘱了一点。”
李武注视着三保。
三保继续说道:“殿下提到,如今让他们协助你,若日后你寻得更中意的人选欲替换他们,全凭你的意愿。
无论是派往闲职或安置于田庄,只要记得善待即可,终究是殿下念及旧情。”
听完三保的话,李武这才稍感宽慰,但紧接着又愁眉苦脸地说:“可我家实在没有多余的地方供他们居住。”
三保取出一张房契,指向李武隔壁的住户:“殿下怎会没安排?先让他们暂居隔壁,你只需稍作改造即可。”
……
待三保离开后,天已渐晚,李武思索片刻,便带着马仁四人去拜见家人。
庭院里。
李武将马仁四人引见给家人之后,整个屋子的人都满心疑惑。
李武没有过多解释,而是直接将隔壁的房契丢给了老三,原本是想让老三将两家打通,但随即又琢磨了一下说道:“既然要修缮,就不只是打通那么简单了。
等你伤好以后,找人来重新规划一下,两座方方正正的房子即使连通了,也不会变成一个整体。”
老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接着,李武让马仁四人先回到隔壁,可随即又想起了石暖。
石暖一直待在老三身旁。
石暖与小喜不同,她以前是借住在李武家,和四妹五妹同住一间房。
后来不知为何与老三闹了矛盾,老三央求李武让她搬到冷暖阁那边住,这才免去了不少麻烦。
然而,当石暖得知老三受伤的消息后,又泪眼婆娑地搬了回来,这段插曲似乎让他们的关系有所缓和。
“如果你觉得这里拥挤,也可以收拾隔壁的一间屋子先过去住。”
李武对石暖说道。
石暖犹豫片刻,看了看老三,见他点头,自己也跟着点了点头。
李武无奈地瞪了他们俩一眼,但他此刻也没什么好说的,事情交代完毕后,他便准备离开回屋了。
可是家里人仍然满脸疑问,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张玉清。
张玉清将李武拉到一旁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前两天你不是还让我去打听吗,怎么今天出去一趟就把房子买回来了?”
这对张玉清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她知道李武有能力,但也太过惊人了吧。
“这是王府送的,那四个人也是。”
张玉清愣了一下,随即问道:“你是不是又接了新的任务?”
李武点点头,他知道张玉清担心,但他出门也无法完全隐瞒,不过他还是习惯性地安慰道:“你别担心,这份差事没什么危险。
王府赏赐这些,只是看到咱们家最近出了点事,特意派人来保护咱们。”
张玉清顿时有些生气,瞪了李武一眼:“上次你还说没事,可你回来的时候还不是浑身是血。”
说完,张玉清不理李武,转身回去对二贤等人说道:“你们杵在这里干什么?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一边说着,一边气冲冲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二贤她们依旧一头雾水。
李武叹了口气,也转身回屋去了。
傍晚准备晚餐的时候,李武再次看到张玉清从房内走出,走向厨房。
一番精心挑选后,一顿丰盛的晚饭端上了桌。
……
(=入辽。
绝非李武一人独行。
提到朱棣交给李武的两件事,一件关乎私事,一件关乎公事,这两件事单凭李武一人难以完成,所以他必须找一些自己信得过的人一同前往。
于是,李武先到军营挑选了几个人。
有薛禄、胡长勇这样的高手,又因此次还需与蒙古人接触,便又到中卫营拉上顾明和两位老付,三位蒙古同胞。
总共凑齐了十二人。
顾明等三位蒙古同胞曾与李武一同去过漠北,猎过狼群,在冰天雪地中同行过。
加之这段时间的相处,足以信任。
待他确定好团队,随时可出发之时,当天便赶往燕王府。
朱棣见到李武后,并未立刻提及公务,而是笑着问道:“家中安排妥否?马仁等人可还可用?”
“多谢殿下关心,家中已安置妥当,随时可以启程。
至于马仁他们,说实话,真是让我惊喜。”
朱棣饶有兴致地看着李武。
李武笑道:“马仁他们第二天就在家中养了两条大狗。”
朱棣一怔:“你家之前没养过两只看家护院的狗吗?”
李武苦笑着摇头,他向来没有养宠物的习惯,而且后世的事就更不用说了,谁能记得养狗最初是为了看门护院呢?
张玉清她们或许知道,但家里女儿多,还有两个调皮的孩子,哪有精力养?连孩子都顾不过来。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有人专门照看狗,就算小六、小七调皮跑去逗狗,也有大人在场,不会被狗咬。
说起这事,李武第一次见到那两条狗时,心里的踏实感就油然而生。
朱棣忍俊不禁地摇摇头,不知该如何评价李武。
然而,渐渐地,朱棣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收起笑容,显得格外威严。
他递给李武一本册子。
李武接过,刚要翻开,朱棣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你自己决定,要不要看这本册子。”
李武心中一震,立刻意识到这本册子非同小可。
看过之后,无论身处何地,他都将无法摆脱朱棣的影响,只要稍有三心二意,恐怕朱棣不会轻易放过他。
然而,若换作旁人或许还会权衡利弊,考虑对人生、未来的影响,但李武根本无需多想。
朱棣的势力如日中天,不投靠简直愚不可及。
李武随后翻开那本册子。
一直在留意李武表情变化的朱棣满意地笑了,觉得自己对他寄予厚望并未落空。
册子里列着几人的名字,旁边写着各自的职务。
李武仔细一看,发现这些人全都分布在辽东各处。
这时朱棣开口说道:
“你把这些名字记下来,在辽东若有困难可向他们求援,特别是关于蒙古人今年冬天会聚的情况,这件事不必过于谨慎,让应天知晓也无妨。
不过刺杀察罕的事,还得靠你亲自出手。
首先,辽东各地耳目众多,借助他人之力容易牵连王府,毕竟察罕终究是大明的侯爵,一旦朝廷追究起来,我可以推脱,你却无法回避;其次,参与的人越多,你暴露的风险越大,你知道暴露的后果吗?”
“知道。”
李武回答。
实际上,朱棣想要除掉察罕,不过是给蓝玉一个警告,但此事绝不能让蓝玉查出端倪。
只要蓝玉将矛头指向朱棣,恐怕又要掀起波澜。
这也是朱棣派遣李武远赴辽东而不启用当地人的原因。
即使朱棣在辽东的人再可靠,在这件事上他也信不过。
他们不像李武,一家老小以及李武的前途都掌控在朱棣手中。
如此一来,即便事情败露被追查到,朱棣也可以将责任推给李武,李武则只能默默承受,无话可说。
“对了,察罕此行到辽东究竟做了些什么,你也尽量了解清楚。”
朱棣忽然想起这一点,叮嘱道。
李武答应下来。
随后,李武与朱棣围绕此次入辽之事继续交谈了一阵,直到李武没有疑虑,才起身告辞。
可是,李武刚站起来准备离开时,朱棣再次叫住了他。
朱棣注视着李武,似乎在沉思些什么,过了片刻才开口说道:“办事要小心,别刚担起重责就栽在里面。”
李武点头致谢,并顺便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李武离开燕王府回到家后,发现张玉清已经为他整理好了行装。
李武走上前和张玉清闲聊几句,还不时对行装提出一些建议。
张玉清白了李武几眼,自顾自地收拾,完全不理会李武的意见。
张玉清手边的事情还没忙完,却又忍不住再次说道:“大哥,我知道燕王很器重你,母亲也没阻拦你建功立业,你想要让家里有面子,保护家人,我也明白。
但你在外面也要多想想家,别太莽撞,免得丢了性命。
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即便家里再风光,又有谁能担得起这份责任?就连马仁他们几个也养不起这样的局面。”
李武郑重地点了点头。
……
第二天清晨,李武等人便启程了,朱棣为他们安排了新的身份,他们乔装成药材商人,朝山海关方向进发。
与此同时,从安庆卫早早出发的一支商队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遇到了麻烦。
一群山匪将商队团团围住。
商队中的所有男性都握紧武器,严阵以待。
为首的山匪独眼龙,鹰钩鼻,三角眼,脸上还有一道疤痕,单看这副模样便知其凶狠残暴。
此刻,他掂了掂商队首领递上的买路钱,目光又扫向商队的货物,一边沉思一边将钱揣回怀中。
然而,当他抬起头时,眼中杀意已浓,手中大刀翻转,刀尖直指商队首领。
“你当我真是乞丐不成?”
商队首领顿时吓得倒退几步,一时手足无措。
就在这时,一声清脆的喝声传来:
“你本来就和乞丐没什么两样!”
话音未落,一个矫健的身影从一辆马车中跃出,手中长枪挥舞自如,动作干净利落,仿佛早已胸有成竹,稳稳地落在马背上。
她身着素白男装,扎着高高的马尾,却略施粉黛,显然不是男子。
一声吆喝后,马匹疾驰而去,直奔独眼龙。
独眼龙本想发火,却发现对方竟是个绝色女子,心中一愣,但随即又怒火更甚——美貌也不能让她嚣张跋扈。
还未等他开口,已有几个小喽啰冲上前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