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最新章节。

二贤温婉开口:“待会儿喝完酒,记得抽空过来一趟。”

“何事?”

“前几天村里有人来拜年,送来些山珍野味,你带回去两份,给爹娘尝尝鲜。”

张武摇首道:“不必如此,家中仅我父母三人,吃什么不是一样,你还是留给小六小七吧。”

二贤瞪眼斥道:“叫你来你就来,啰嗦什么!”

稍作停顿,瞥见堆叠的建材,续言道:“若非你帮忙,这些天老三怕是忙得焦头烂额。”

张武憨态可掬地附和:“这是我分内之事。”

二贤白他一眼,转身欲行,却步履未稳,复又折返叮嘱:“记住了我的话,别贪杯。”

“嗯。”

……

数日后,应天府。

朱元璋收到朱棣的奏章,阅毕未即刻放下,略作思忖,令近侍取来辽东近期的军情简报,逐一对比分析。

双方所述竟略有出入。

朱元璋唇角微扬,冷哼一声:“泰宁卫的军事情报呢?将所有相关情报尽数呈上。”

不多时。

朱元璋安插于辽东、大宁、泰宁卫等地的密探递送的信件悉数到齐,他缓缓阅读。

这些信件均来自前两日,朱元璋早先已审阅过,内容难免有些滞后,然结合朱棣新近送来的最新情报,足以辨别真伪。

朱元璋深知蓝玉与蒙古人存在往来交易。

对此,朱元璋尚能接受。

但他绝不能容忍蓝玉残害忠良。

待朱元璋得出结果后,浑身散发出一股令人胆寒的气息。

许久,他才平静下来,压低嗓音下令道:“将辽东等处的文书送往太子那里,让他仔细过目。”

随行的太令而去。

再过了两天,来自北平、大宁、辽东等地布政司的奏章陆续呈递到朱元璋案前。

朝廷顿时忙碌起来。

阿扎失里已有反意,清河关形势告急。

……

洪武二十四年,原元辽王阿扎失里反叛大明,率部扰清河关。

正月初十,傅友德奉旨出征,燕王朱棣督军同行,意欲彻底稳固自铁岭卫至全宁卫一线的边疆态势。

驻扎于的傅友德立刻遣人与朱棣商议此次出征细节。

商定之后,

大军随即行动。

北平自年初战事结束后,不到一年光景,作为边防重镇的冷冽氛围再度弥漫全城。

燕王护卫军迅速响应调遣,随后在朱棣率领下奔赴前线。

朱棣精神抖擞,策马扬鞭,此刻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在北平及边疆事务中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让他无比兴奋。

他似乎看到开国名将的时代正在落幕,而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然开启。

此时,铁岭卫清河关。

被拘禁至今的李武等人终能见到光明。

当初,李武等人带着张琪的返回清河关后,立即表明燕王护卫军百户身份,并与守军协调布防。

之后,他带着薛禄等人携阿扎失里之子首级前往铁岭卫指挥使衙门。

起初众人以为他在戏谑,直至李武掷出阿扎失里之子头颅,他们才严肃对待,迅速组织兵力分赴各关口设防。

然而,李武等人功过难辨,最终被软禁于张琪宅邸内。

李武走出房门时,阳光刺眼,他微微闭上双眼。

待稍作适应后,他转向一旁的铁岭卫指挥同知致谢。

“多谢大人这段时间的庇护。”

“你本无过错,何需言谢?你可知,当日朝堂之上,皇上因你怒斥百官,又有谁敢妄加置喙。”

李武摇头道:“我所谢者非此也。”

李武对朱元璋是否会追究自己的行为并无过多忧虑。

朱元璋素来刚毅,李武亲手除掉张权,这在朱元璋眼中或许是一种功绩。

李武深知朱元璋不可能没听说蓝玉及其义子的跋扈,说不定朱元璋正希望有人能教训一下这些目中无人的人。

因此,李武特别感激这位指挥同知这段时间以来对他们提供的安全保障。

毕竟这里曾是张权的地盘,少不了他的党羽,李武杀了张权,必然会有复仇者找上门。

指挥同知听出了李武言下之意,笑着低声说道:“张琪已逝,你为他报了仇,总不能让你也跟着送命。”

李武恍然大悟,自己又一次因张琪得到了庇护,想到张琪,他的目光不由暗淡下来。

指挥同知安慰道:“战事结束后,铁岭卫必定会进行一番整顿。”

李武深以为然,叹息道:“不该死的都死了,可不能再让该死的继续活着。”

指挥同知点头同意,随后两人沉默片刻。

指挥同知拍拍李武肩膀说:“不多说了,你准备一下,两天后我领兵逼近白城,配合大军行动,届时你就能见到燕王。”

“阿扎失里已经逃走了?”

李武问。

指挥同知略显惊讶地看着他。

“猜到他会跑?”

李武点点头。

指挥同知接着说:“阿扎失里率军攻打清河关,两日未果,便往北撤退,正如你所料,他耗不起时间。”

说完,指挥同知仔细打量李武几眼,但随即意识到李武效忠于朱棣,沉吟片刻后认为李武必然是朱棣信任之人,便没有再多说什么,摇摇头转身离去。

李武见指挥同知走远后,回头嘱咐手下收拾行装,自己则打算带薛禄等人出去逛逛。

然而刚绕过一个回廊,李武就看见了一位少女——张柔甲。

所有人都喜爱纯真的笑容,李武也不例外。

就像步入中年的男人,往往更倾心于十八岁的姑娘,她们身上散发的朝气能抚慰岁月留下的疲倦。

越是陷入忧郁的人,越懂得纯真笑容与笑声的价值。

此刻,那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少女,也开始流露出忧伤,她的笑意中逐渐掺杂了些许勉强。

李武长叹一声,走向前去。

李武凝视着张柔甲,轻声问道:\"张姑娘,往后有何打算?若有需我协助之处,务请告知。”

张柔甲微微抬眼,对上李武的目光,缓缓摇头。

原本她并无开口之意,但见李武眉宇间隐隐带着歉意,心地善良的她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将计划道出:\"家叔钟情于此地,族中决定将其安葬此处,而后举族返回安庆。”

李武点头回应,思忖间却觉无言可表,只得留下一句:\"如若有所需求,不必客气。”

话毕,李武转身欲离。

未及他行远,张柔甲忽而唤住:\"听闻你是位百户?\"

李武驻足回望,坦诚答道:\"先前公务在身,未能相告实情……\"

\"无妨。”张柔甲截断道,稍作迟疑,坚定地问:\"此番,你是否亦将出征?\"

李武颔首。

\"盼君凯旋。”张柔甲语气温和。

李武一怔,随后郑重应诺,这才缓步而去。

张柔甲重新落座,陷入沉思,直至月环走近,她方将月环抱入怀:\"自此后,我不愿再涉足军旅之事。”

\"本就不该涉足其中。”

张柔甲默然无语。

自踏入辽东以来,这段时日里,她恍然领悟,将军之职并非为耀武扬威。

……

白城遭阿扎失里遗弃后,顿时寂静许多。

直至大明出征之师抵达,方重现往昔繁华。

阿扎失里并非愚者,深知游牧部族方能给明廷制造麻烦,故而绝不会滞留白城,毅然决然弃之。

朱棣等人对阿扎失里的举动并不意外,早有预料。

于是大军径直入驻白城修整,商议后续行动。

张武闲暇时与朱能等人聚谈。

谈及李武时,有人忽然问:\"老李怎还不来?许久不见,甚是想念啊。”

\"莫非你想与老李切磋?\"

那人连连摇头,夸张道:\"谁愿跟那怪物较量,多没趣。”

众人闻言哄笑。

顾明笑道:\"或许快到了。

说起来,咱们此次任务着实艰险。”

随即,顾明拣些可言之事,洋洋自得地讲述起来。

此举令张武颇感不悦。

看你那副得意样,不过是跟着李老大跑了一趟差事罢了,要不是有伤者,功劳哪轮得到你?

顾明依旧神气地说:\"谁能伤到我?这怨不得别人吧。”

张武翻了个白眼,无话可说了。

朱能听了一会儿,忍不住开口问:\"你们说,这次李老大立了功,会不会再升一级?我听说,你们右护卫骑军里一直空着个千户的位置呢。”

刚才还眉飞色舞的顾明,一听这话,立刻愁眉苦脸起来。

\"不至于吧,这么快就升了?我现在连总旗都觉得挺难为情的。”

别人互相看了看,这事似乎真不好说。

的确太快了些。

……

------------

春节刚过,天气似乎更冷了些,已经是二月,草原上依然不见一丝暖意,仍然得裹着厚重的棉衣,即便偶尔有阳光洒落,那点温暖也难以驱散寒冷。

李武跟随铁岭卫的人进入白城后,便与他们道别,径直前往朱棣的住处。

他在白城停留许久,当时形势危急,不得不仔细了解此地的布局,因此对这里还算熟悉。

不同的是,之前的白城充满不安,而如今看到往来的大明将士,他心中莫名安定,只有这样,才觉得泰宁卫属于大明疆土。

见到朱棣后,朱棣情绪激动,拉着李武聊个不停。

李武并不急躁,带着微笑耐心回应,不时逗得朱棣开怀大笑,气氛十分融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