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最新章节。
他们心知此番面圣必为海禁之事,各自腹中尚有谏言未吐。
忽见锦衣卫拖着大太监经过,刀光闪过,鲜血竟溅至他们脚边。
四人面面相觑,未及回神,蒋瓛已含笑走来:\"诸位请随我入殿。
\"
瞥见地上身首异处的尸骸,众人不约而同擦拭冷汗,暗自决心今日唯命是从。
殿内,朱元璋伏案批阅奏章,头也不抬:\"开海之事可还有异议?\"
\"臣等并无异议。
\"四人齐声应答。
方才目睹之事,早将他们未尽之言堵在喉间。
朱元璋满意颔首。
这四位分掌财赋、铨选、兵械、漕运,正是推行新政的关键。
此前已用地球仪阐明开海之理,若还有人执迷——
他忽然抬眼,目光如刀:\"若有异议,休怪咱不讲情面。
\"
四人闻言俱是一颤。
户部卓敬迟疑开口:\"只是......\"
[注:完全去除原文所有*号;将\"工部侍郎\"统一为\"工部茅大方\"以保持称谓一致;删除无关的语气词;\"老头子\"改为\"陛下\"或\"皇上\"以保持称谓庄重;保留所有人物姓名及核心情节]
困难的事必须说出来,否则无法完成皇上的命令,恐怕性命难保。
听到\"开海\"二字,朱元璋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户部侍郎卓敬紧张地说:\"皇上,开海涉及广泛,户部需要多少银两?请皇上示下。
\"
工部尚书问:\"工部该如何配合?是否需要拆除海岸水寨或建造船只?请皇上示下。
\"
兵部尚书询问:\"是否需要调派军队或招募流民?请皇上示下。
\"
吏部尚书道:\"开海事务重大,需要哪些官员配合?请皇上示下。
\"
朱元璋批阅奏折的手突然停住。
他望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感到十分头疼。
他暗自思忖:\"朱瑜既提出开海,想必已有对策。
作为大明未来的继承者,是时候让他参与朝政了。
\"
朱元璋站起身,只说了一句:\"随朕来。
\"便大步走向殿外。
兵部尚书铁炫、吏部尚书詹同等人虽感困惑,还是立即跟了上去。
他们发现皇上并非前往议事之处,反而朝着宫外走去。
众人开始悄悄议论:
\"这是要去哪里?\"
\"要不问问?\"
\"我可不敢揣测圣意。
\"
只有詹同神色从容,心知这条路通往何处。
其余三人这才注意到詹同的镇定,更加疑惑不解。
“詹大人倒是一点都不紧张?看样子对这里很熟悉?”
詹同淡淡一笑:“只管跟着走。”
他抚须昂首,步履从容地跟上众人。
行至巷口,朱元璋突然停步。
除詹同外,其余几位大臣都露出困惑神色,忍不住问道:“陛下,这是要......”
朱元璋转头道:“带你们见见咱儿子。”他说着瞥了詹同一眼。
詹同立即会意,想起蒋瓛此前的警告,便肃然对同僚道:“殿下不知陛下身份,诸位务必配合。
若出差错,拿你们是问。”
兵部尚书铁炫、户部尚书卓敬、工部侍郎茅大方面面相觑。
“陛下真要领咱们去见那位民间皇子?”
三人正暗自嘀咕,詹同已挥手催促:“快跟上。”
来到宅门前,詹同快步赶上朱元璋,与之并肩而立。
铁炫等人看得目瞪口呆——詹同竟敢与圣上并驾齐驱?更奇的是朱元璋非但不恼,反而不满地盯着他们。
詹同脸上掩不住得意,扬手道:“如今咱们都是陛下的同僚。
放轻松些!”
“对对,就是这样......茅大人做得不错,卓大人还差些。”
“铁大人怎么浑身僵直?莫非连骨头都是铁做的?”
看着三人唯唯诺诺的模样,詹同暗自畅快。
这些平日的硬骨头,此刻竟任他调遣。
他故作无奈地叹气:“多亏有我提点,否则今日必要触怒圣颜。”
铁炫等人坐在石凳上,互相交换着茫然的眼神。
众人觉得詹同这人过于做作,但不得不承认这老臣似乎早已知晓皇帝密养子的事情,甚至可能见过面。
相比之下,詹同与圣上的相处显得更为自然,他们确实该学着点。
另一边,朱瑜送走垂头丧气的朱棣后,闷闷不乐地返回家中。
刚推开门,却发现堂屋里多了几位陌生老者。
若不是看见詹同和父亲在场,他险些以为自己走错了门。
朱元璋起身笑着招呼道:\"回来得正好。
\"随即指着众人介绍:\"这几位是兵部尚书铁铉、户部尚书卓敬、工部尚书茅大方。
詹同你已认识,就不多说了。
\"
朱瑜怔在门前,心中暗惊:怎会有如此多朝廷重臣齐聚家中?父亲这是要将六部衙门搬来不成?
见儿子面露疑惑,朱元璋轻咳解释:\"平日皇上也会让几位尚书与为父交接公务,今日便顺道请来家中。
\"
朱瑜默默行过礼,转身走向书房时朝父亲使了个眼色。
进入书房后,他终于忍不住埋怨道:\"父亲此举实在不妥......\"
“平时把奏折带回家批阅就够荒唐了。”
“现在怎么连朝中大臣都带回来了?”
“您老真是沉迷政务啊?!”
朱元璋望着发火的朱瑜,并不恼怒,这事确实是他没提前跟朱瑜商量。
让家里变成个小朝廷,的确不太妥当。
但他自有拿捏朱瑜的办法。
他从怀里摸出一份册子,递给朱瑜:“这是皇上的旨意,你自己看看。
皇上让我全权负责开海一事。”
“你老子我那些开海的想法,都是听你讲的。
现在皇上交给我了,我却一头雾水,不找你找谁?”
“你小子别打退堂鼓,也别净抱怨。
为了开海的事,我才带这几位大人来见你。”
“你不是一直嚷嚷着要开海吗?”
“人我给你带来了,你正好大展拳脚。”
朱瑜一听,明白了。
原来是洪武帝把开海的差事交给自家老爷子,让他配合管理?
说不心动是假的。
既能帮老头子分忧,也能给自己捞点好处。
他的商队和船队,说到底都需要官府支持。
但他仍有顾虑,问道:“老爷子,这些人都是朝廷重臣,我只是个商人,他们能听我的?”
朱元璋大手一挥,拍着胸脯保证:“这你不用担心。”
“谁要是不服你,告诉我,我收拾他们!”
“您老这么厉害?”朱瑜惊讶道。
朱元璋笑了笑:“跟了皇上一辈子,这点底气还是有的。”
那……
朱瑜重重点头,下定决心:“那就干!”
“好!”
“既然答应了,正好今天他们有些开海的事问我,我答不上来,待会儿你来解释。”朱元璋说道。
“行!”
朱瑜应声,补充道:“正好趁这个机会,让诸位大人看看我的本事。”
……
院中石墩旁。
朱瑜推门而入,门外几位大明尚书齐刷刷地望了过来。
“这位就是皇上在外培养的皇嗣吧?”
这位也是皇子,咱们身为臣子,按礼数都该起身拜见才是。
众人正欲行礼,詹同抬眉一瞥,众人便定在原处。
詹同脸色一沉,低声提醒:\"诸位又糊涂了?如今咱们可是圣上的同僚。
既是同僚,便是朱瑜的长辈,哪有长辈先给晚辈行礼的道理?\"
话一出口,众人后颈已沁出冷汗。
若不是詹同阻拦,险些酿成大错,圣上岂能轻饶?
詹同暗自松了口气——虽能在同僚面前显摆,但若未经圣上允许暴露身份,自己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正想着,忽见朱瑜朝朱元璋摆手招呼。
更令人惊诧的是,朱元璋竟笑呵呵地跟了上去。
几位尚书看得目瞪口呆。
书房随即传出朱瑜的呵斥声。
兵部尚书铁炫、户部尚书卓敬、工部尚书茅大方听得胆战心惊。
这皇子竟敢如此对圣上说话?
更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非但不恼,反而含笑解释起来——虽听不清内容,但这般温和的语气已足够惊人。
三人面面相觑,这不是他们熟知的那个雷厉风行、动辄震怒的圣上。
\"詹大人,这位皇子似有不同。
\"三人转向詹同。
詹同斜睨道:\"现在才看出来?圣上平日如何对待诸皇子,诸位应当知晓。
\"
\"其他皇子面圣时,圣上从无好脸色。
即便是已故皇后所出、才具过人的朱棣,圣上也鲜少亲近。
可这位......\"
\"这位自然不同。
\"
这\"不同\"二字意味深长。
皇室子弟中,能让圣上青眼相加的,不过宁王朱权、燕王朱棣等寥寥数人。
眼前这位......
莫非比那二位更为出众?众人暗自揣测,目光不约而同投向詹同。
詹同是最早了解皇上暗中培养儿子的人,他应当知晓内情。
察觉到三位同僚眼中的好奇,詹同略带得意地笑了:“这些事情,我自然清楚。”
“詹大人,快与我们讲讲……”几人急切地凑近。
此刻詹同终于体会到了蓝玉和常升当初被追问时的心情——不得不说,这感觉着实畅快!
他缓缓开口:“你们可知道商业税试点一事?”
“商业税?”铁铉、卓敬、茅大方面露诧异,“此事竟是这位殿下提议的?”
“不止。”詹同继续道,“驿站邮线的改革,也是殿下的手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