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红二、六军团黔东再播革命火种(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最新章节。

红二、六军团战略转移

一、誓师突围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则面临敌人更大规模的“围剿”,红二、六军团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电报通信已中断数月。11月4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在桑植县刘家坪召开会议,根据中革军委8个多月前所指示的“你们主要活动地区是湘西及鄂西,次是川、黔一部。”“当必要时,主力红军可以突破敌人的围攻线,向川黔广大地区活动,甚至渡过乌江,但必须在斗争确实不利时,方能采取此种步骤”的指示和中央政治局遵义会议精神,分析了敌我形势,认为:红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任务已经完成;目前数十倍于己之敌不断逼进,根据地日益缩小,部队给养也很困难,根据地已不可能再继续固守,如在敌包围外线作战,原有根据地附近的地理条件和敌军的兵力部署情况,也不利于红军主力活动。会议确定突围远征,向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方向实行战略转移,创造条件,转入反攻,争取在贵州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红二、六军团向贵州转移,向西南方向突围是去黔东的捷径,但在龙山、永顺一线,敌人布置了7个多师的重兵防堵,不利红军通过。于是决定选择敌人防御力量比较薄弱的东南方向迂回突围,以声东击西的方法,迷惑敌人,打乱敌人的部署,实施湘中战役,并争取在此富饶地区补充人力、物力、财力,然后再南下湘中,向贵州转移。11月初,红二、六军团集结桑植县,进行转移前的各项准备,将地方独立团组成第五师和第十六师,并确定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坚持根据地斗争,向西佯攻,尽量吸引牵制敌人兵力,掩护主力突围,如斗争条件确实不利或红二、六军主力继续西进,则可向黔东转移,与主力会合。这次突围,从战略转移方针的确定到行动前的准备,以及时间和方向的选定,完全是一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和积极主动的行动。

11月18日,红二、六军团总部下达突围命令。19日上午分别在刘家坪和瑞塔铺举行突围誓师大会。当晚,红二、六军团2万余人从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20日黄昏,以出敌不意的神速行动,在大庸、溪口之间的张家湾一带,强渡澧水,一举突破了湘敌李觉经营已久的澧水防线,连夜向南急进,于21日到达离澧水140里的沅江渡口洞庭溪,迅速全歼渡口两岸守敌,又顺利地突破了敌人的沅江封锁线,进驻沅陵桥梓坪一带。然后兵分三路,直插湘中,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红六军团东渡资水,到23日,先后占领了新化、蓝田(今涟源)、锡矿山等地;红二军团于27日进占辰溪、浦市、溆浦等县,从而控制了湘中广大地区。

红二、六军团长驱直入湘中,威逼长沙,打乱了敌人妄图“聚歼”红军于龙山、永顺、桑植的计划,震动了敌人,迫使蒋介石重新调兵遣将,将原在湘黔、湘鄂防线上的守军撤离,重新将第十师、第十九师、第十六师、第六十三师等部编为第四纵队,以李觉为纵队司令,指挥各部,“围剿”红军;并调集樊崧甫、汤恩伯、郭汝栋等纵队及陶广纵队2个师,采用正面追击、两翼迂回的战术,妄图将红二、六军团限制和消灭在沅江和资水之间。

红二、六军团在湘中经过一周的休整,扩充了近万名新战士。在敌人主要“追剿”部队7个师接近的情况下,主动退出湘中,按预定计划向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

12月11日,红军主力从溆浦出发,佯向东南急进,造成再渡资水之态,把追击的国民党军全部吸引了过去。当敌人拥向资水边上时,红军却调头回师向西,于12月21日进到高沙、洞口地区。红二、六军团在瓦屋塘遭敌堵截,遂改道南取武阳,直奔绥宁以北竹舟江、麻塘,然后进入黔阳地区。12月27日,红军从江西街渡口渡过清水江(沅江上游),北进芷江。

二、便水战役

1936年1月1日,红二、六军团进抵芷江以西冷水铺地区,把追击和迂回的敌人全部甩到了后面,粉碎了敌人企图于沅江、资水“围歼”红军的计划。为了实现“红军创建新根据地的计划,红二、六军团决定在芷江、晃县之间组织便水战役。1月2日,红二、六军团前四师,由芷江上坪、门楼坳进入晃县的波州、曹家溪、新店坪、马三桥、兴隆坳、龙塘坪,占领龙溪口。这时,两军团决定一部分兵力西取晃县及黔东的玉屏以作为临时后方,并以少数部队向北活动,以迷惑敌人,主力则集中于波州、龙溪口地区,寻机反击尾追之敌。

1月3日,红二军团直属部由芷江三里桥、新店坪、波州,到达玉屏县新店。一部从晃州、岩坳、龙塘坪至龙溪口。红五师及十六师到达晃州后,渡过舞水占领玉屏县兴隆街,分驻于兴隆街、塘湾、长乐坪及县城附近。红六军团部分到达晃县后,驻于波州、暮山坪、瓦屋坡、曹家溪、白土、苗冲等地。此时,樊崧甫纵队之先头部队,才进榆树湾,郭汝栋主力尚远在麻阳附近,均距红军有4日路程。汤恩伯纵队在金座停止推进,准备回宝庆防范广西军阀。尾追红军之敌,仅为湘敌李觉、陶广两个纵队,但其主力亦距红军二三天路程,只有第十六师章亮基部最靠前,已从芷江向晃县前进。这个师只4个团,且疲惫而孤立。1月4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集齐龙溪口总指挥部开会,决定在便水打击尾追之敌第十六师,为实现在湘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计划打开新的局面。同时,红五师沿新修公路经贵州大龙、大鱼塘前进,下午4时进占黔东玉屏县城,一个前哨小分队进抵青溪县的羊坪。另一个小分队从玉屏县城出发,往晃县的黄雷乡小銮塘一带侦察,预防陶广纵队绕凉伞对红军进行包抄袭击。同时,驻龙溪口的红军派一小分队往

北活动,经洞坡进入玉屏县田心坪(今田坪)。在田心坪街上打了2户土豪,当日返回龙溪口。

1月5日,章亮基第十六师4个团从芷江竹坪铺、冷水铺一带向晃县伸进。红十六师、十七师从波州从河铺地区出发,沿公路回击,进至芷江的牛屎坑、上坪一带,与敌前卫2个团遭遇,展开激战。红二军团四、六师从晃县龙溪口、龙塘坪、兴隆街、兴隆坳等地出发,经大湾罗、木垛溪,再过贵州省溪县(今万山特区)的深冲、力坳、龙塘、大榜和湖南芷江的仲黄坪,傍晚进到涧溪,并分兵两路:一路向新店坪、便水急进,拟控制新店坪、便水浮桥,阻敌增援,不意与敌第九十五团接触。另一路则迂回到敌九十二团右翼,准备截断上坪与新店坪敌之联络。战斗打响,激战一整夜。6日,敌第十九、六十三两师相继增援赶到,红六军团五十一团虽然从右翼插入敌人纵深地区,开展攻坚战,但由于缺乏后续力量支援,撤回原阵地坚持战斗。到15时,战斗仍无进展,于是红二、六军团先后撤离战斗,向黔边转移。这次战斗取得重大胜利,毙俘敌人近千人,但红军也受到很大伤亡,红四师参谋长金承忠、十一团长覃耀楚牺牲。

便水战役中,当地人民给予了红军部队大力支援。省溪县横坡刘元生等帮助红军抬伤员、运弹药、送饭菜。战斗结束后,红六师从湖南仲黄坪返回省溪大榜、龙塘、力坳,自雷打坡入晃县;红四师从湖南马路坡进入省溪,经黄道司、老院子、板栗湾、瓦寨等地到晃县,同时还有部分红军由省溪黄道司经白屋场上标杆岭入高楼坪的羊尾舟、高楼坪、鸭林寨、新庄、大坪、老山口至铜仁的牛场坡、大坪场。红军所到之处张贴“打倒蒋介石”、“红军打富救贫”等大量标语,进行革命宣传。

三、玉屏田心坪战斗

1月6日,红五师驻玉屏的1个营于凌晨奉命撤回大鱼塘。7日,红二、六军团趁章亮基部受到沉重打击不敢冒进的时机向黔东进军,红十六师及红校从晃县的龙溪口出发,经洞坡进入田心坪。

田心坪位于玉屏县东北隅,历属铜仁、江口、思南、印江商旅食宿之栈口。红二、六军团由湘入黔转移去江口,这是必经之地。时黔敌蒋在珍1个师驻守铜仁,湘敌郭汝栋囤兵麻阳,离铜仁85公里,道路崎岖,不易增援。蒋在珍孤军守城,离田心坪尚有40多公里,若倾巢注入田心坪防线,又怕红军从松桃入铜仁,迫使他兵力分散,防线拉长。在这种情况下,红军要进取铜仁是很容易的。但是,红军的任务是向石、镇、黄进行战略转移,扫除转移道路上的障碍,才能顺利实现目标,因此,红军入黔第一仗就是拿下田心坪。

田心坪守敌有李昌荣团1个营。红十六师师长周球保把攻打田心坪据点的任务交给四十七团。同时派便衣侦察由麻阳进入省溪县的漾头、瓦屋、敖寨、金星场,与省溪纵队会合,做出攻打省溪县城和铜仁县城的态势,迫使蒋在珍师主力不敢离开铜仁。敌人中计,敌军情报告说:“江日龙溪口之匪一路由高楼坪向省溪县城进逼,一路经田心坪向我取包围之势”,“更有匪便衣队三四百,绕我省溪后方之金家场”。

红四十七团团长覃国翰、政委刘礼年、参谋长朱世伯接受任务后,对敌情作了分析,进行了作战分工。由朱世伯带领二营正面攻击;覃国翰率一营左翼包围。红军到达马家冲时,在马家坳、黑岩脑遭到阻击,红军以猛烈的火力攻破敌阵地后,进击田心坪街头的营盘凸,敌人溃逃,红军又分两路猛打猛冲,一路以朱世伯带领主攻田心坪街上,同时用少数兵力沿枞山坡脚经老砂坑、赶场坝至大屯坡背后,切断敌人向省溪逃遁的退路;一路以覃国翰率领从马家坳绕桃树坪、刘家垅往油房背迂回,堵截往铜仁溃退之敌。在一个上午的激战中,敌军李昌荣团损失惨重,1个营几乎被全歼。红四十七团参谋长朱世伯壮烈牺牲。四十七团广大指战员英勇顽强,为打开红军前进通道首立其功。国民党的日报表记载:“我蒋师驻省溪之李团,鱼日派兵一营向田心坪游击,当在该处与匪激战,李团长闻讯即率兵一营前往增加,激战至阳辰,踞玉屏之伪五师赶至加入,因寡众悬殊,李团遂绕道撤回,固守省溪城……,我李团一营亦伤亡官兵二百余名,第三营伤亡官兵百余,并阵亡团部副官谢孝一员。”

田心坪战斗之时,红二军团直属队和红四师从晃县进抵玉屏县的汪家溪、田冲一带。红六师在晃县马鬃岭与敌陶广纵队的先头部队遭遇,激战后转移到龙溪口,固守碉堡,准备阻击来犯之敌。红五师横渡舞水到趴角垅和罗家寨宿营。当日晚,红六军团两个师在田心坪、小江口一带宿营。同时,组织群众打击了当地的土豪劣绅。红二军团直属队和四师在汪家溪演戏,宣传红军宗旨和打富济贫的革命道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月8日,红六师兵分两路:主力进入田冲与前卫部队会合;1个团经洞坡、田心坪绕道团山,过六马河经竹寨,再过车坝河抵前光屯。至此,红二、六军团全部撤离晃县进入玉屏县境。同时,红五师从趴角垅出发,与当日从汪家溪出发的红二军团直属队和红四师在田冲会合后,经田心岩冒寒过河。当日,红五师及红二军团直抵朱家场,击毙了负隅顽抗的土豪郑尔昌和其子郑道生(朱家场区长)。在青山坳活捉了朱家场区班丁徐长生,为民除了害。

在便水战斗期间,红军进入玉屏酒店塘砂厂(汞矿),把当时在砂厂拣砂和坑底抽水的一些湘黔边境穷苦青年视为亲兄弟,在红军的动员下,他们互相邀约,先后有50多人参加了红军。红军进驻玉屏时,刘兰亭等17名青年参加红军。在玉屏期间,打了田心坪街上的熊老长、王万顺等30多户土豪,并将几万斤粮食和许多衣物分给穷苦农民和城镇贫民,对少数贫困户,红军还直接把衣物、粮食送到他们家中。同时传播革命真理,宣传抗日,写下了“打倒土豪分田地”、“打倒日本”、“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队伍”、“民众要想安居乐业,必须打倒土豪劣绅”等10余条革命标语。

四、经铜仁进驻江口

1月8日,红六军团十六师、十七师由田心坪、小江口经烂泥坳、瓮袍进入铜仁县的牛场坡。在牛场坡小街两旁的民房板壁上,写下了“打富救贫”、“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等标语。后经张海屯、包缅、田坝到达大坪场。在包缅附近与敌柏辉章部遭遇,击退敌人后,宿营大坪场、田坝。并打开了两户大地主的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红二军团六师抵前光屯、赶场坝、木弄,红四师抵岑巩县的龙鳖。同日,红六军团十六师进入江口县境,经龙阳、翁岩坝、四保、清水塘、凯文至野猪冲一带宿营。9日晨经大冲口、崔家坡等地到望城坡,组织向江口县城发起进攻,上午9时占领江口县城,师部驻扎磨湾。同日,红二军团一部从岑巩羊桥、廖家坪进入江口县境,经民和的腊岩、金银窝出岑巩平牙、凯阳屯,也进入江口县。1月10日,红十六师分兵太平,攻打秦家屯;红十七师进驻凯德,分兵洪坪打土豪,攻打林家洞,又进兵坝盘、坝黄开展宣传、扩军等活动。

五、红十八师归建

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署突围转战时,确定红十八师3000多人留守根据地,坚持战斗,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突围。红十八师在“游击专家”张振坤师长兼政委的指挥下,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向保靖方向发起猛烈攻击,把敌人吸引到西北方向,成功地策应了主力部队取东南方向突破澧、沅封锁线。当敌人发觉红二、六军团的战略意图后,即调李觉师、钟光仁师和新三十四师以及团防队、土匪武装等数十个团10多万人包围了红十八师。红十八师英勇善战,巧与周旋,经过两个月的艰苦战斗,先后经湖南的洗车沟、湖北的咸丰、四川的酉阳,于1936年1月7日进入贵州松桃县关子门,夜宿甘龙口。8日,经火烧桥、石梁、印江张家坝、团龙进入江口县的坝梅,夜行军经堰边溪、军屯至德旺一带宿营。9日,接到军团部电令“前往江口归建”。10日,经茶寨、红石梁、官坝、苗匡至太平宿营,11日前往江口磨湾归建。肖克、王震等率队前往太平迎接红十八师。归建的指战员,又见到了阔别的首长和同志们,他们拥抱在一起,用欢呼和泪水,表达着相互的思念、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他们终于又团聚了。

红十八师在留守根据地,掩护主力突围转战中付出了很大牺牲。红十八师从1935年11月17日起告别军团首长和同志们,以抱定牺牲的决心去开辟新的战场,他们处处暴露自己,把大批敌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历经54天,身经数十次战斗。待掩护主力跳出包围圈后,历尽艰辛回归主力。到江口归建时,原3000余人减至600多人。军团部决定将十八师缩编为红六军团五十三团。1月12日,军团领导人在磨湾设宴欢迎胜利归建的红十八师全体指战员。当天红十七师向闵家场进发,师部驻扎小溪村。13日,红十六师、红校及军团部开向闵家场一带休整。18日,红六军团经闵家场、小溪、观音塘、张家寨、狗脚屯、平寨向石阡县前进,当日抵石家场宿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