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集:旧党构陷,证据罗织(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历代风云五千年》最新章节。

尸佼得知心腹被擒,心中暗叫不好。他知道,甘龙定然已经知晓了他们的计划,接下来的处境会更加艰难。他坐在府中,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默默祈祷:"商君,您一定要平安无事,大秦的变法大业,不能毁于一旦啊!"

第四章 君心难测,风雨欲来

咸阳宫大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嬴驷端坐于王座之上,面色冷峻,手中拿着甘龙等人联名呈上的弹劾奏章,久久不语。奏章中罗列的商鞅罪状,每一条都触目惊心,再加上那封伪造的通魏书信与兵器清单,仿佛商鞅真的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

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大气不敢喘。变法派大臣们神色焦急,却不敢轻易开口,生怕触怒新君;旧贵族大臣们则面露得意,等待着嬴驷下旨严惩商鞅。

甘龙出列,躬身道:"陛下,商鞅罪行昭昭,证据确凿,若不及时处置,恐危及大秦社稷。恳请陛下下旨,即刻将商鞅捉拿归案,明正典刑!"

杜挚与其他旧贵族大臣纷纷附和:"请陛下严惩商鞅!"

嬴驷的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最终落在了尸佼身上。他知道尸佼是商鞅的门生,想听听变法派的看法。"尸佼,你有何话说?"

尸佼心中一紧,上前躬身道:"陛下,商鞅变法二十余年,为大秦鞠躬尽瘁,使大秦从积弱之国变为强秦。甘龙等人所呈证据,恐有不实之处。恳请陛下彻查此事,切勿轻信谗言,错杀忠良!"

"证据确凿,何来不实?"甘龙厉声反驳,"尸佼乃商鞅门生,自然为其辩解。陛下,若再拖延,恐商鞅得知消息后,率军谋反,到那时,悔之晚矣!"

嬴驷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想起了当年商鞅在朝堂上独断专行的模样,想起了师傅公子虔被处以劓刑时的惨状,心中对商鞅的芥蒂渐渐加深。但他也清楚,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若真的杀了商鞅,变法大业是否会就此夭折?

就在嬴驷犹豫不决之时,内侍禀报:"陛下,商於派来的使者求见。"

嬴驷心中一动,道:"宣他进殿。"

片刻后,一名身着粗布衣裳的使者走进大殿,正是赵良所扮。他躬身行礼:"小人奉商君之命,前来向陛下表明忠心。商君听闻朝中流言,心中惶恐,愿即刻回咸阳,面见陛下,澄清一切误会。"

赵良的话让殿中群臣哗然。旧贵族大臣们纷纷劝阻:"陛下不可!商鞅此来,定是有所图谋,万万不可让他入城!"

变法派大臣则趁机进言:"陛下,商君愿回咸阳辩白,足见其心中坦荡。恳请陛下准许他入城,让他与甘龙等人对质!"

嬴驷看着赵良,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这是一个试探商鞅的机会。若商鞅真的谋反,定然不敢轻易回咸阳;若他心中坦荡,或许真的能澄清误会。

沉吟良久,嬴驷终于开口,语气冰冷:"传朕旨意,召商鞅即刻回咸阳议事。朕要亲自听他辩解,若他真有谋反之心,朕定不轻饶!"

旨意传出,咸阳城内一片震动。旧贵族们没想到嬴驷会召商鞅回咸阳,心中不免有些慌乱;变法派则松了一口气,认为这是为商鞅辩白的机会。

甘龙府中,甘龙得知消息后,非但没有慌乱,反而露出了一丝冷笑:"商鞅果然敢回咸阳,这正好省去了我们捉拿他的功夫。待他入城,便是他的死期!"

杜挚道:"大人,我们需提前布置,在咸阳城外埋伏甲士,待商鞅入城时,即刻将他拿下!"

甘龙摇头:"不可。君上已下旨召他回咸阳,若我们在城外动手,便是抗旨。我们只需在朝堂之上,拿出证据,让他百口莫辩。君上对他本就心存芥蒂,只要我们再加把火,定能让君上下定决心杀他。"

他顿了顿,又道:"另外,你需暗中联络廷尉府,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君上下令,即刻将商鞅打入天牢,不容他有任何辩解的机会。"

杜挚颔首:"属下明白。"

商於营垒中,商鞅接到了嬴驷的诏书。他拿着诏书,久久伫立在风雪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景虎等人得知后,再次劝阻:"商君,此去咸阳定然凶险,甘龙等人早已布下罗网,您万万不可前往!"

商鞅转过身,看着众人担忧的目光,缓缓道:"君命不可违。若我不去,反倒坐实了谋反的罪名。再者,我若不去,甘龙等人定会更加肆无忌惮,变法大业恐将毁于一旦。"

他知道,自己这一去,便是一场生死较量。但为了守护变法成果,为了大秦的未来,他别无选择。

临行前夜,商鞅彻夜未眠。他独自一人来到校场,看着那些在风雪中操练的新军将士,眼中满是不舍。这些将士,是他亲手挑选、亲手训练的,是秦法的忠实践行者,也是大秦未来的希望。

回到营帐后,商鞅伏案疾书,将自己多年来推行变法的心得、对秦法未来的规划,以及对官吏考核、农田水利等方面的建议,尽数写在竹简之上。这是他毕生的心血,他希望能将这些留给秦国,留给后世。

天快亮时,商鞅将景虎召到营帐中,将写满竹简的《开塞》篇初稿和一枚青铜虎符交给了他。"此乃我毕生心血,你需妥为保管。若我有不测,你需率新军坚守商於,切勿轻举妄动。秦法已深入民心,只要新法不废,大秦终会强盛。"

景虎接过竹简和虎符,早已泪流满面,"商君,您放心,末将定以死守护新法,守护商於!"

商鞅拍了拍景虎的肩膀,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知道,一场决定大秦未来的风暴,即将在咸阳城上演。而他,便是这场风暴的中心。

第五章 孤骑赴险,前路未卜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商於营垒之上。积雪覆盖的校场上,三千新军将士身着甲胄,手持兵器,整齐地排列成方阵。他们目光坚定地望着营门方向,空气中弥漫着悲壮的气息。

商鞅一身素色锦袍,腰间悬挂着象征商君身份的玉珏,独自一人站在营门之外。他身形瘦削,却透着一股不容撼动的气势。身后,景虎与一众将领躬身站立,眼中满是担忧与不舍。

"商君!"将士们齐声呼喊,声音响彻云霄,震得枝头的积雪簌簌落下。

商鞅转过身,看着这些与他一同经历风雨的将士,眼中泛起泪光。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我此去咸阳,必能澄清误会。你们只需坚守商於,遵秦法,听君命,待我归来!"

说完,他翻身上马,没有回头,朝着咸阳的方向疾驰而去。黑色的骏马踏过积雪,留下一串深深的蹄印,很快便消失在远方的山峦之间。

将士们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纷纷跪倒在地,"恭送商君!"的呼喊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带着无尽的期盼与担忧。

商鞅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沿途的风景飞速倒退,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过往的画面——与秦孝公在栎阳街头徙木立信,看着百姓从怀疑到信服;在咸阳城内推行新法,与旧贵族激烈辩论;在商於训练新军,看着一群农夫成长为精锐士卒......这些画面,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心中,支撑着他前行。

途中,他路过一个村庄。村庄里炊烟袅袅,百姓们正在田间劳作。看到商鞅的身影,百姓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躬身行礼:"见过商君!"

商鞅勒住马,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推行变法,就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秦不再受他国欺凌。如今,百姓们的生活日渐好转,这便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一名老者走上前,捧着一碗热汤:"商君一路辛苦,喝碗热汤暖暖身子吧。"

商鞅接过热汤,一饮而尽。暖流顺着喉咙滑入腹中,驱散了一路的疲惫。他对老者道:"多谢老丈。如今大秦推行新法,百姓有田可耕,有功可赏,好日子还在后面。"

老者连连点头:"全靠商君推行新法,我们才有了今日的好日子。商君放心,我们都知道您是好人,那些流言蜚语,定是有人故意陷害您!"

商鞅心中一暖,翻身上马,继续前行。百姓们的信任,让他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无论前方多么凶险,他都要为自己辩白,守护好变法大业。

三日后,商鞅抵达咸阳城外。远远望去,咸阳城的城墙巍峨耸立,城门处守卫森严。他知道,这座城市中,早已布满了针对他的罗网。

就在他即将抵达城门时,一名黑衣人突然从路边的树林中冲出,挡在他的马前。商鞅勒住马,警惕地看着对方。

黑衣人躬身行礼:"商君,属下是赵良的手下。甘龙等人已在城内布下埋伏,廷尉府的甲士随时可能动手。赵良大人让属下告知您,切勿轻易入城!"

商鞅心中一凛,却并未退缩。他沉声道:"君命已下,我若不入城,便是抗旨。甘龙等人的阴谋,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黑衣人急道:"商君,甘龙等人已买通了廷尉府的官员,只要您入城,他们便会即刻将您拿下,不容您有任何辩解的机会!"

商鞅看着咸阳城门,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即便如此,我也要入城。我要亲自面见君上,揭穿甘龙等人的阴谋。若我退缩,变法大业便会毁于一旦,我对不起孝公,更对不起大秦的百姓。"

说完,他拍了拍黑衣人的肩膀:"回去告诉赵良,让他继续联络变法派大臣,寻找甘龙伪造证据的破绽。只要证据确凿,君上定会明察秋毫。"

黑衣人见商鞅心意已决,只得躬身退下。商鞅深吸一口气,催动马匹,朝着咸阳城门缓缓走去。

城门处的守卫看到商鞅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异样。他们早已接到命令,密切关注商鞅的动向。一名守卫上前,躬身行礼:"见过商君。君上已等候您多时,请随属下入城。"

商鞅微微颔首,跟着守卫走进城门。城内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百姓们看到商鞅,纷纷驻足观望,眼中满是好奇与担忧。商鞅目光平静地扫过人群,心中清楚,这场关乎大秦未来的较量,已经正式开始。

穿过繁华的街道,商鞅来到咸阳宫前。守卫通报后,内侍引着他走进大殿。大殿内,嬴驷端坐于王座之上,面色冷峻;甘龙、杜挚等旧贵族大臣立于一侧,眼中带着挑衅;尸佼等变法派大臣则面露担忧,看着商鞅一步步走进大殿。

商鞅走到大殿中央,躬身行礼:"臣商鞅,参见陛下。"

嬴驷看着他,沉默片刻,开口道:"商鞅,甘龙等人弹劾你私通敌国、囤积粮草、意图谋反,可有此事?"

商鞅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嬴驷:"陛下,臣冤枉!甘龙等人所呈证据,皆是伪造,臣愿与他们当庭对质,以证清白!"

甘龙上前一步,冷笑道:"商鞅,证据确凿,你还想狡辩?那封通魏书信上的字迹,与你平日所书别无二致;兵器粮草清单,有你府中仆人作证。你还有何话可说?"

商鞅看着甘龙,眼中闪过一丝不屑:"甘龙大人,仅凭一封伪造的书信和一份虚假的清单,便想定我的罪,未免太过可笑。若我真要私通敌国,为何要将粮草兵器囤积在商於?为何要亲自训练新军守护大秦疆土?"

他顿了顿,继续道:"陛下,臣推行变法二十余年,为大秦鞠躬尽瘁。若臣有谋反之心,早在孝公在世时便可动手,何必等到今日?甘龙等人之所以诬陷臣,不过是因为变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想恢复旧制,继续鱼肉百姓!"

大殿内,双方的辩论愈发激烈。嬴驷坐在王座上,神色阴晴不定。他看着商鞅坚定的眼神,又看着甘龙等人拿出的"证据",心中的天平不断摇摆。

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商鞅知道,他必须拿出足够的证据,揭穿甘龙等人的阴谋,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守护好大秦的变法大业。而咸阳城的上空,乌云密布,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