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雍正朝传奇名臣 之李卫(1)(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清宫秘史十二章》最新章节。

在雍正朝官场中,李卫无疑是一个独特且引人注目的存在。

他既无儒雅翩翩的风度,亦非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说他是大老粗一点不为过也。

他对待属下尽显冷酷,稍有差池非打即骂,与同僚相处也常有失礼数,动辄颐指气使。

然而,他对雍正皇帝却忠心耿耿,甚至有人戏称他是雍正所养的忠犬。

李卫以其自认为正确却略显粗鲁的方式治理辖区,竟使得当地治安良好,呈现出天下无贼、夜不闭户的景象。

如此悬殊的对比,他究竟是造福一方的好官,还是手段严苛的酷吏,至今仍争论不休。

……

李卫出生于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与汉高祖刘邦算得上是同乡。

说来也巧,李卫与刘邦性格颇为相似,虽都未受过系统的教育,却无师自通头脑灵活,充满机变。

李卫出身殷实之家,可惜父亲早逝,所幸母亲精明能干,一手把他拉扯大。

“孩子,上学堂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个大官,可别像咱村里二狗家的孩子,除了放羊啥都不会。”

李卫的娘叮嘱着,几乎成了李卫每天上学前必做的事。

“行了娘,放心吧,儿子长大了当个大官,不让人家笑话咱。”

李卫说归说,玩归玩,少年的他生性顽皮,不是上树掏鸟窝,就是捉弄私塾先生,十足一个姥姥嫌舅舅烦的捣蛋鬼。

年少时无心向学,长大后参加科考便屡屡名落孙山。

“娘,别逼孩儿了,那些字我不认得,它们和我不熟悉,孩儿不是读书的料!”李卫嬉皮笑脸说道。

母亲见状,深知通过科举让儿子步入仕途希望渺茫,家中既然富有,便干脆拿出钱财为他打点,捐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职位,李卫由此踏入官场。

兵部员外郎属从五品官员,主要职责协助郎中处理兵部各类事务,诸如军事行政、武职选授、兵籍管理等。

若类比到现代,大致相当于国防部的处长或某一具体业务部门的负责人。

这一年,李卫年仅 29 ,对他而言,此官职起点着实不低。

毕竟举人、监生初入仕途,通常也只是担任七品县令,相较之下,李卫的起步堪称顺遂。

“古惑仔”的烙印很难从李卫身上消失殆尽,他依然保留着些许少年的印记,因此在官僚队伍中显得格外刺目。

另类未必没有办事能力,李卫干起事来雷厉风行,有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蛮劲,工作推行的十分顺利。

两年后,李卫转任户部郎中,主要掌管户部各司事务,涵盖户籍、田赋、税收等诸多方面,相当于国家财政部某一司局的司长。

“哈哈,想不到我大字识不了一箩筐大老粗,居然也当上大官了。”李卫睡觉都有时会笑醒。

“爹,多亏你在天之灵保佑孩儿。”李卫发誓要做更大的官。

彼时康熙在位,他的顶头上司正是十三阿哥胤祥。

李卫任职户部郎中时,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刚直性格。

当时,分管户部钱粮收支的亲王,下基层每收纳一千钱粮,都要额外多收十两,美其名曰“平余费”,实则中饱私囊。

李卫多次好言劝阻,“亲王,这样做违反皇上旨意,还是不要多收百姓钱粮了。”

亲王却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

李卫并未选择忍气吞声,而是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大胆又巧妙的办法。

他在户部走廊放置一个柜子,将多收上来的钱粮贴上“亲王余钱”的字条,如此一来,亲王这种不合理的敛财行为便被公之于众。

这一举动让亲王颜面扫地,最终不得不停止多收之举。

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竟敢公然向亲王“叫板”,这份胆识与智谋,实在难能可贵,也因此,十三阿哥胤祥对李卫留下了深刻印象。

康熙驾崩,雍正继位后,十三阿哥深受雍正重用。

在雍正的诸多弟兄中,他与十三弟情谊最为深厚。雍正命十三弟允祥负责清理国库亏空事宜,允祥随即向雍正推荐了李卫。

恰在此时,云南盐务部门连年亏损,堂堂国家垄断企业,不仅不盈利,反倒赔钱,你说怪不怪?

雍正为此大伤脑筋,他召来张廷玉问道:“张先生,盐务是国家专营,为何云南总亏钱?连自给自足都难以维持。”雍正用征询的目光望着张廷玉。

“皇上,云南盐政亏钱,实乃内部管理出了问题,要转亏为盈,非下重手砍断与私盐贩子相勾结的利益链不可。”

张廷玉顿了顿又道:“微臣听说李卫铁面无私,何不派他去整治云南盐务?”

雍正早闻李卫办事雷厉风行,又有十三弟的极力推荐,于是任命李卫为云南盐驿道,期望他能盘活云南盐政。

“盐驿道”这一官职,主要负责云南地区的盐政与驿传事务。

李卫欣然领命,即刻带着随从走马上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