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薛家图谋黛玉(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官居一品养黛玉》最新章节。

袭人顿了顿,观察着宝玉的神色,声音放得更柔,带着纯粹的“关心”:“都说姨妈亲,骨头断了连着筋。如今咱们太太去了,我还以为薛姨妈这般疼二爷,上京来,怎么也得替二爷在京中物色一处好房产,哪怕就是自家空闲的宅子,说‘借’给二爷暂住,也是个疼惜的意思。有宫里娘娘和老太太的面子在,二爷您难道还会真要了不成?不过是全了亲戚的情分,显得更亲近罢了。如今这样倒叫我有些看不明白了。”

贾宝玉原本对这些经济俗务最是厌烦,但听袭人说得恳切,又是“一心为了他”的样子,倒也不好斥责,只皱了皱眉,放下手中的玉,说道:“你操心这些做什么?薛姨妈和宝姐姐待我们自然是极好的。她们住在府里,老太太也欢喜。我知你是一心为了我,只是这话往后别再说了,仔细让人听去,还以为我惦记着薛家的东西呢,没的让人笑话!”

袭人见好就收,立刻顺从地点头,脸上露出温婉的笑容:“二爷教训的是,是我想左了。我不过是心疼二爷,顺嘴跟二爷嘀咕两句,别人那儿,我自是一个字都不会多说的。”

她手下动作不停,继续温柔地替宝玉篦着头,仿佛刚才那番暗藏机锋的话,真的只是随口一句闲谈,风过无痕。

――

且说薛宝钗在宝玉处碰了个软钉子,心中憋闷,回到梨香院时,脸上虽强自镇定,那眉宇间的郁色却如何也掩不住。

薛姨妈正坐在炕上做着针线,抬头见女儿这般情状,心下便是一沉,忙放下手中活计,拉过女儿的手关切道:“我的儿,这是怎么了?出去时还好好的,怎地回来就这般模样?可是在哪儿受了委屈?”

宝钗强撑的镇定在母亲温柔的询问下瞬间瓦解,她眼圈一红,也顾不得许多礼数,顺势伏在薛姨妈的膝上,肩头微微耸动,呜咽起来,却又不肯放声,只那压抑的哭声更显委屈。

薛姨妈心疼得不行,正要再问,却听见门外一阵响动,帘子一掀,带着一身酒气的薛蟠大步走了进来。

他见妹妹伏在母亲膝上哭泣,顿时勃然大怒,粗声吼道:“这是哪个王八羔子敢欺负我妹妹?告诉哥哥,我这就去拆了他的骨头!”说着便要转身往外冲。

宝钗见状,连忙抬起泪痕斑驳的脸,伸手拉住薛蟠的衣袖:“哥哥休要莽撞!没人欺负我……”

她抽噎着,将今日如何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如何瞬间冷了脸,如何甩手而去的情形,细细说了一遍。末了,她看向母亲,泪眼中带着迷茫与忧虑,低声道:“母亲,我只怕……只怕这宝玉,终究不是个能读书上进、支撑门户的。若他一直是这般性情,我们……”

薛姨妈听到是为了这个,心中也是一阵酸楚,她揽过女儿,自己却也垂下泪来:“都是我不好,是为娘没用若不是家里这般光景,营生一日不如一日,何至于要用我儿的姻缘来为家族谋划?委屈你了,我的儿……”

宝钗见母亲落泪,反而强自收住悲声,用帕子替母亲拭泪,语气坚定了几分:“娘,您快别这么说。为薛家谋划,是女儿心甘情愿的。女儿今日落泪,并非后悔,只是……只是心里有些没底。您看,如今贾家二老爷还是待罪之身,流放未归。宝玉又是这般……厌谈经济、不喜仕途。女儿若真嫁了他,日后这日子,当真能如我们所愿,光耀门楣吗?我心里实在是慌。”

薛姨妈握紧女儿的手,压低声音分析道:“傻孩子,你且宽心。只要宫里的贤德妃娘娘圣眷不倒,二老爷特赦回京便是早晚的事。至于宝玉……”

她顿了顿,声音更轻,“娘也没指望他真能封侯拜相,只要能考中个秀才,有个功名在身,凭借他贤德妃亲弟弟、国公府嫡孙的身份,足够为你哥哥,为我们薛家遮风挡雨、疏通门路了。这就够了!”

她见女儿仍是眉头不展,想了想又道:“横竖如今还有一年国孝,婚嫁之事动弹不得。咱们且再看一看,冷眼瞧瞧宝玉那孩子。若他实在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等明年出了国孝,咱们就想个由头搬出这府去另住。到时候再细细为你物色一门好亲事,也还来得及。我儿这般品貌,还怕寻不到好人家吗?”

一直在一旁焦躁踱步的薛蟠,听着母亲与妹妹的谋划,忽然插了一句,语气带着些自嘲与不平:“哼,说起来,我的婚事,不也能用来‘交易’么?怎么光盯着妹妹?”

他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却像一道闪电,骤然劈开了薛姨妈脑中固有的思维。

是啊!明明儿子年岁更长,为何自家从前所有的谋划,都下意识地压在了女儿身上,从未将儿子的婚事真正作为重振家业的关键一步棋?她只犹豫了一瞬,便下意识地将此归咎于儿子平日太不成器,而女儿又太过懂事能干,以至于她这个做娘的,竟忽略了儿子婚姻的价值。如今被儿子这一点,她豁然开朗——可不是么!明年出了国孝,蟠儿正是该成家立业的年纪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立刻转向宝钗,带着征询的语气:“我的儿,你素来最有主意。依你看,你哥哥……该娶个什么样的姑娘,于咱们家最有益处?”

宝钗早已止了泪,闻言眸光微闪,沉吟片刻,抬起眼,清晰而冷静地说道:“若论最好……自然是能娶到康乐县主,于哥哥,于咱们薛家,都是最好的出路。”

“什么?康乐县主?!”薛姨妈和薛蟠异口同声,都被这话惊得愣住了。

薛姨妈下意识地摇头,“这……这如何使得?那康乐县主是何等身份?她父亲和叔叔都是皇上跟前得用的大臣,她自身有封号,深得皇后娘娘青眼……咱们家如今这般境况,怕是……怕是连边儿都够不着啊!”

薛宝钗却显得成竹在胸,她坐直身子,分析道:“母亲,若直接去求,自然是痴心妄想。但您别忘了,这府里的老太太,可是康乐县主的亲外祖母!平日里,咱们只需多在老太太跟前走动,旁敲侧击,只说些‘县主身份尊贵,若将来能嫁在知根知底的亲戚家里,彼此照应,老太太也能放心’之类的话。老太太年纪大了,最是疼惜晚辈,又看重娘家亲戚的情分。听得多了,未必就不会动心。只要老太太点了头,肯出面撮合,这事未必就没有一两分指望。”

薛姨妈听着女儿的分析,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越想越觉得此法虽有些冒险,却并非全无道理。而薛蟠在一旁,听说有可能尚主,当上县马爷,顿时觉得脸上有光,那点子不情愿也抛到了九霄云外,搓着手笑道:“若真能如此,那自然是极好的!妹妹果然好算计!”

于是,在这梨香院小小的厅堂内,薛家三口人暂时抛开了因宝玉而产生的烦恼,开始围绕着如何攀上康乐县主这门亲事,低声细语地谋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