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原始人29(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无限穿越之寿终正寝》最新章节。
她望着满地碎片,脑海中浮现出当初那被皑皑白雪吞噬的部落场景。
那些可能还没来得及挣扎的人们,那些来不及带走的粮食和工具,就这样永远消失在冰雪之下。
她之前去救鄯笠部落的人时已经觉得很震撼了,那么多人都被她救出来了,不知道别人感不感动,反正自己是感动的不得了。
结果几个月后,却有人告诉他有好多人都丧生在了那场雪崩中,她的心里就更加无法平静了。
她当初就该去各个部落搜寻一下,说不定就能救下那些苦命人呐!
“神女?”叶见她脸色苍白,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您怎么了?咱们苍岩部落地势高,又有您庇佑,不会有事的。”
宋菲菲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
宋菲菲蹲下身子,缓缓捡起木碗,摩挲着碗沿的纹路,像是要从这粗糙的触感中汲取力量。
她抬头看向叶,目光坚定:“地势高、有我护着,这些不是我们松懈的理由。
雪崩能吞噬整个部落,谁能保证下次它不回来?
不会有洪水、山火?
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当天夜里,宋菲菲回到空间,翻看着平板电脑里的防灾资料。
闪烁的火光映在她紧锁的眉头上,映照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地震应急措施、火灾逃生指南、洪水防范要点、泥石流……
突然,她的手指停在“物资储备”那一页,眼睛猛地一亮。
第二天清晨,宋菲菲召集所有族人。
她声音铿锵:“从今天起,每个人除了要做的活,都要准备好‘应急包’,里面至少要放三块熏肉、五斤干粮、一个水囊、两套御寒兽皮,再加上一些应急用的草药。
这应急包是为了应对那些突发状况使用的,无论是天灾人祸,大家都要立马背上应急包逃跑。
平日里不要使用里面的任何东西,若是逼不得已用了,一定要及时补上。
这应急包必须放在你们触手可及的地方,当遇到危险时,这些东西能保你们性命。记住了吗?”
族人们面面相觑,有位年长的妇人犹豫着开口:“神女,准备这么多东西就那么放着不用,会不会太浪费?我们平日里都舍不得吃那么多……”
“这怎么能是浪费呐!我们准备这些东西是为了关键时刻救命用的,又不是不要了。
为了能保证这些食物不腐坏,大家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一次。
哦,对了,你们等一下。”
宋菲菲提高声调,伸手从空间里取出一捆用藤蔓编织的绳索。
“看看这个,这逃生绳我之前是不是都教你们编过,现在家家户户应该都有吧!
这绳子的作用特别多,可以用来捆柴火、可以捆兽皮、也可以当做绳梯用。
去年冬天雪崩时,若是其他部落也有这样的准备,或许就能顺着陡坡滑下来,而不是被活埋!
但大家用绳子的时候,一定要会打结。
打的结若是不结实,很容易会掉下去的,到时候小命可能就不保了。”
她将在电脑上学习的打绳结的方式交给族人们,让他们不停的锻炼,直至熟练掌握。
宋菲菲不止让族人们学习象形文字,还教大家辨认方向。
没办法,天气晴朗,无论是树叶还是小草和花都长了出来。
植物太过茂密的后果就是哪哪看起来都差不多,根本就无法辨别方向。
为此,宋菲菲特意开了一堂课,专门给大家讲解怎么样在户外识别方向。
宋菲菲手把手地教族人们用太阳、树木年轮、苔藓生长方向来辨认方向,还将兽骨打磨成简易指南针。
族人们围坐在她身边,目光专注,连最调皮的孩童都托着腮认真听讲。
正当部落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准备时,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外出打猎的族人脸色煞白,跌跌撞撞地冲进部落:“不好了!黑岩部落方向浓烟滚滚,怕是发生了大火!”
宋菲菲心头一紧,立即召集青壮族人:“大家带上水囊、沙土和木锹,跟我去帮忙!”
这木锹是孙菲菲教族人们做的,仿制了铁锹的样子。
待他们赶到黑岩部落时,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
熊熊烈火借着风势疯狂肆虐,茅草屋接连被吞噬,哭喊声、呼救声混着浓烟弥漫在空中。
宋菲菲顾不上呛人的烟雾,大声指挥:“大家分成两队,一队用沙土灭火,一队救人!”
她冲进火场,在浓烟中隐约听到微弱的哭声。
循着声音找去,发现一个孩子被困在燃烧的木屋角落。
宋菲菲用兽皮捂住口鼻,冲进火海,将孩子紧紧护在怀中,迅速往外跑。
刚一踏出木屋,身后的屋顶轰然倒塌。
经过几个时辰的奋力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
黑岩部落的族长握着宋菲菲的手,老泪纵横:“多亏了神女相助,不然我们整个部落就完了!”
宋菲菲看着满目疮痍的部落,想起自己之前准备的防灾措施,当即决定:“我教你们搭建防火隔离带,用石头砌墙,再种上耐火植物,这样下次遇到火灾就能多一分保障。”
回到苍岩部落,宋菲菲更加坚定了防灾的决心。
她带领族人们在部落周围深挖防火沟。
同时,她还组织了多次防灾演练,模拟火灾、洪水等突发情况。
族人们背着应急包,按照预定路线有序撤离,动作越来越熟练。
随着时间推移,其他部落听闻苍岩部落的防灾措施,纷纷前来学习。
宋菲菲毫不藏私,将自己所知倾囊相授。
不过,好些人来学习的时候,都看上了他们田地里的那些农作物。
面对其他部落投来的觊觎目光,宋菲菲并未遮遮掩掩。
她大方地带着众人来到田间,观看随风摇曳的玉米苗、嫩绿的小麦和刚刚抽穗的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