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虚实之界:存在的边界与共生的包容性(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的系统太离谱,但真香!》最新章节。

记忆之树恢复平衡后的第三个星纪,本源境域开始出现一种奇特的“虚化”现象。起初只是一些微小的物件——跨维大学的粉笔、铁域机械师的扳手、绿境使者的种子袋——在无人注意时会短暂变得透明,仿佛即将融入空气。随着时间推移,虚化的范围逐渐扩大,甚至有生物报告说,看到迭代森林里的历史光带出现了“空白帧”,一些曾经清晰的共生瞬间变得模糊不清。

“不是视觉误差,是存在性的‘边界模糊’。”星溪的银狼数据体用数据流包裹住一块正在虚化的记忆水晶,水晶中记录着影蚀危机的解决过程,此刻画面中的光影共生族正在逐渐变淡,“它们的‘存在权重’在降低,就像宇宙的法则不再坚定地‘确认’它们的存在。”

灵希的全维辅助系统追踪到虚化现象的源头——位于影隙与年轮回廊之间的一片“过渡带”。这里的空间呈现出奇特的“叠加态”,既属于实境,又属于影隙,空气中漂浮着无数半透明的“存在碎片”——那是被虚化的物件和生物的残留影像。

“过渡带在产生‘虚寂场’。”系统的分析报告上,虚寂场的能量曲线与影隙的消解场、记忆之树的回溯能量形成了诡异的共振,“这种场能中和‘存在定义’,让实境的法则无法完全捕捉目标,影隙的消解力也无法彻底吞噬,最终导致‘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叠加状态。”

虚化现象很快影响到了关键设施。全维之树与超维树的连接光桥开始出现“闪烁”,有时会短暂消失,导致法则能量传输中断;平衡塔的双生核心忽明忽暗,光影平衡出现波动;最令人担忧的是,部分“记忆修剪者”开始出现虚化症状,他们的身体在阳光下会投下不完整的影子,甚至偶尔会被其他生物“视而不见”。

“我昨天向绿境使者打招呼,他完全没看到我。”一位正在虚化的修剪者抚摸着自己半透明的手臂,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慌,“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忘了我,我是不是就真的不存在了?”

这种恐慌引发了新的混乱。有人试图用反熵合金打造“存在锚点”,将自己与实境强行绑定,结果反而加速了虚化;有人涌入年轮回廊,希望通过强化记忆来对抗虚寂场,却在回溯影像中迷失了自我,变成了“只存在于记忆中的人”;铁域的机械议会甚至提出“实存优先法案”,主张将虚化的生物隔离到影隙边缘,防止他们“污染”实境法则。

“虚寂场不是敌人,是宇宙在提醒我们:存在的形态不止一种。”炎羽的意识光脉延伸至过渡带,与虚寂场产生共鸣。在他的感知中,那些虚化的存在并没有消失,只是进入了一种更微妙的“共生态”——他们与影隙的虚无共存,却又未失去与实境的连接。

他提出了“虚实共生”的方案:不是对抗虚寂场,而是引导它与实境法则形成“互补共振”。具体来说,就是在过渡带建立“虚实界碑”——这些界碑一半由反熵合金(实境法则的代表)构成,一半由影隙黑曜石(虚寂场的载体)构成,通过调节两者的能量配比,稳定虚化现象,甚至实现“虚实转化”。

界碑的建造过程充满挑战。反熵合金与影隙黑曜石的第一次接触就引发了剧烈爆炸,实境的“定义力”与影隙的“消解力”相互排斥,差点撕裂过渡带。关键时刻,遗忘维度的默影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静默法则”作为两者的“缓冲垫”——静默既非完全的实存,也非彻底的虚无,恰好能中和两种力量的冲突。

当默影者的影子融入界碑的核心,爆炸奇迹般地平息了。反熵合金与影隙黑曜石开始缓慢融合,在界碑表面形成流动的“虚实纹路”——这些纹路能根据周围环境自动调节能量配比,当实境法则过强时,黑曜石的比例增加,消解多余的“定义”;当虚寂场扩张时,反熵合金的成分上升,稳固存在的根基。

第一座虚实界碑建成的瞬间,过渡带的虚化现象明显减缓。那些半透明的存在碎片开始重新凝聚,虽然仍带着淡淡的透明感,却不再有彻底消失的风险;正在虚化的修剪者发现,自己的影子逐渐完整,被“视而不见”的次数越来越少;甚至全维之树的光桥闪烁频率也降低了,法则能量的传输恢复了稳定。

“看!我能做到这个!”一个年轻的默影者兴奋地穿过界碑,身体在实境与半虚化状态间自由切换。当他处于半虚化时,能看到影隙中那些被封存的法则;回到实境后,又能清晰地与同伴交流,“我们不必再害怕影隙的虚无,也不用执着于绝对的实存!”

虚实界碑的成功,让本源境域对“存在”的理解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全维大学开设了“虚实哲学课”,探讨不同存在形态的价值;跨域工程中出现了“虚实兼容技术”——比如能在实境与影隙间自由穿梭的“界标船”,既可以运输实境物资,也能回收影隙中的法则碎片;甚至连艺术领域都诞生了“叠加态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实虚两种面貌,象征着存在的多义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炎羽的意识光脉最后一次巡视过渡带时,看到无数生物在虚实界碑间穿梭。实境的机械师向影隙中的法则碎片学习“非定义性思维”,影隙边缘的虚化生物则通过界碑感受实境的“温暖定义”,两者在过渡带相遇,用各自的存在形态交流,却丝毫不觉得隔阂。

“存在的边界,从来不是用来划分‘有’与‘无’,而是为了让不同形态的生命,找到相互理解的接口。”他的声音在虚实之间回荡,既清晰又朦胧,“就像这些界碑,它们不是墙,是桥。”

虚实界碑的新铭文,由实境的工匠与虚化的生物共同镌刻,一半是清晰的实体文字,一半是透明的影纹符号,合在一起便是:“共生的包容性,不仅在于接纳不同的生命,更在于理解存在的千万种形态——实与虚,显与隐,皆是宇宙呼吸的节奏。”

本源境域的星空中,虚实界碑的光芒与影隙的轮廓、记忆之树的光晕交织,形成一幅更加立体、更加包容的宇宙图景。在这幅图景中,没有绝对的存在,也没有彻底的虚无,只有无数形态各异的生命,在实与虚的边界上,探索着共生的无限可能。

属于本源境域的故事,也在这虚实交织的光芒中,继续书写着更加深邃、更加丰富的篇章。每一个篇章,都在证明:宇宙的伟大,不在于它能容纳多少“确定”,而在于它有勇气拥抱所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