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医者仁心,救母有望(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吕氏被禁足,杖毙的宫婢血迹未干,东宫之内,仿佛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洗刷过,暂时恢复了表面的平静。然而,在这份脆弱的宁静之下,暗流依旧汹涌。

朱雄英却无暇顾及这些。他大病初愈,身体里那属于现代医学博士的灵魂,正被一股更为焦灼的忧虑所占据。

他的母亲,太子妃常氏。

巫蛊案的喧嚣刚刚散去,朱雄英便第一时间赶到了母亲的寝宫。一踏入殿内,一股混合着汤药苦味与沉沉暮气的味道便扑面而来。这味道,他再熟悉不过——那是生命力在被一点点抽走的讯号。

常氏斜倚在榻上,身上盖着厚厚的锦被,却依然难掩其消瘦的骨架。她的脸颊苍白得近乎透明,唯有两抹不正常的潮红,像是开在雪地里的病梅,凄美而触目惊心。她正偏着头,用一方丝帕掩着嘴,压抑着喉间的痒意,发出低沉而绵长的咳嗽声。

“母妃。”朱雄英轻声唤道,快步走到床前。

“英儿?”常氏听到儿子的声音,费力地转过头,眼中瞬间焕发出温柔的光彩,“你怎么来了?身子大好了吗?快让母妃看看。”

她想伸出手,却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朱雄英连忙上前,轻轻拍着她的后背,眼神却锐利如刀,扫过她咳在丝帕上的点点殷红。

*是血。典型的肺痨症状。*

侍立一旁的太医令徐养善见状,连忙躬身道:“太孙殿下,太子妃娘娘凤体虚弱,经不得劳神。殿下大病初愈,亦不宜在此久留,恐……恐过了病气。”

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不易察arle的敬畏。自从朱雄英用一张“神仙方”治愈天花后,整个太医院对这位八岁的皇太孙,已经不敢再有半分轻视。

朱雄英没有理会他,只是专注地凝视着母亲。他拉过常氏的手,将自己的小手贴在她的手腕上。常氏只当是儿子在与自己亲昵,欣慰地笑了笑。

然而,朱雄英的指尖,却在进行一场跨越六百年的精准诊断。

【望】:面色苍白,两颧潮红,是为阴虚火旺之兆。口唇微紫,乃血行不畅,肺气壅滞。神情倦怠,形体消瘦,此为久病耗损,气血两亏。

【闻】:殿内药气浓重,但仔细分辨,能闻到常氏呼吸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腥甜气,这是肺内积热化腐的表征。

【问】:他仰起头,用最天真的语气问道:“母妃,您是不是一到下午就觉得身子发烫,晚上睡觉又会出好多汗,把里衣都浸湿了?”

常氏一怔,随即爱怜地摸了摸他的头:“小人儿家,怎么知道这些?是,母妃是有些……有些不爽利。”

朱雄英又问:“那您咳嗽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胸口这里,像是针扎一样疼?”他指了指自己右侧的胸肺部。

这个问题,让一旁的太医令徐养善的眼神陡然一凝。寻常问诊,只会问胸口疼不疼,而这位小殿下,却能精确到具体的位置!

常氏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点了点头:“英儿……你怎么……”

【切】:朱雄英的手指始终搭在她的寸口脉上。脉象细、数,如丝线在指下急促滑动,重按则无力。此乃典型的阴虚肺燥、虚火内焚之脉。

一番望闻问切,流畅自然,仿佛只是孺子与母亲间的亲昵互动。但在朱雄英的脑海里,一个清晰的现代医学诊断已经形成:*开放性、浸润性肺结核,右上肺叶病灶可能性大,伴有结核性胸膜炎,长期低热、盗汗、咯血,已导致重度营养不良和贫血。*

太医们诊断为“痨瘵”,方向没错,但他们的治疗,太保守了。只是一味地用沙参、麦冬、玉竹之类滋阴润肺,却不敢用药攻伐病邪。这无异于给一座朽烂的木屋刷上新漆,看似光鲜,内里却在被蛀虫啃噬,早晚要轰然倒塌。

“徐太医,”朱雄英松开母亲的手,转过身,稚嫩的脸上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母妃的病,单靠滋补是不行的。”

徐养善心中一凛,躬身道:“请太孙殿下示下。”他已经不敢再用“指教”二字,而是用了“示下”。

“母妃体内,盘踞着一股极厉害的‘燥邪’,”朱雄英换上了一套他们能听懂的理论体系,“此邪如同微小的虫豸,名曰‘痨虫’。它啃噬肺叶,耗损精血。若只知滋补,无异于饲虫为患。当务之急,需三管齐下。”

“三管齐下?”徐养善和几位随侍太医面面相觑。

“其一,清肺杀虫。”朱雄英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我拟一方,以百部、白及、夏枯草为主药,清热解毒,杀虫止血。再辅以黄芩、地骨皮,清泻肺火。此为治其本。”

他口中所说的几味药,正是后世中医治疗肺结核的常用药,尤其是百部,素有“杀痨虫”之效。这些药性猛烈,太医们平日里对太子妃这样的金贵之躯,绝不敢轻易使用。

“其二,固本培元。”他继续说道,“杀虫之药,恐伤正气。故需另择一处宫殿,须得庭院开阔,日照充足,通风爽利。母妃每日需在此静养,多晒日光,呼吸新气。饮食上,停掉那些滋腻之物,改用牛乳、羊乳、血豆腐、清炖的精肉,以血肉有情之品,补养气血。此为治其标。”

这番话,更是让太医们目瞪口呆。痨病之人,最忌风寒,向来都是门窗紧闭,层层包裹。这位小殿下竟主张通风晒日?还有那饮食,不都是该用燕窝、人参之类的滋补吗?牛乳、血豆腐……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这已经不是医理,而是闻所未闻的养生之道了!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断绝病根。”朱雄英的目光扫过殿内,最后落在那个用来倾倒痰盂的角落,“母妃咳出的痰血,乃‘痨虫’之巢穴,秽浊不堪。若处置不当,随风而散,非但于母妃无益,更会殃及旁人。即刻起,所有痰盂内都需盛放石灰粉,每日一换,换出之物,必须深埋于无人之处。所有伺候之人,近身时需以三层细麻布掩住口鼻。母妃所用碗筷,皆需用沸水反复烹煮。此乃‘洁净之法’,可防‘痨虫’再生。”

隔离、消毒、加强营养、日光疗法、对症下药……

朱雄英用一套完全符合中医理论外壳的语言,将现代肺结核的核心治疗方案,完整地、系统地、无可辩驳地呈现了出来。

整个寝殿,鸦雀无声。

徐养善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不是听不懂,而是听得太懂了!朱雄英的每一个字,都仿佛一道惊雷,劈开了他固守了几十年的医学观念。那套“痨虫”之说,那套“洁净之法”,简直是……简直是经天纬地之才才能想出的绝妙理论!

它不仅解释了太子妃为何久病不愈,更解释了为何痨病常常“一门同病”,具有传染性!

“神仙托梦……原来,神仙不仅赐下了救命仙方,更传下了这等旷世医理……”徐养善喃喃自语,看向朱雄英的眼神,已经从敬畏,化为了狂热的崇拜。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都因为激动而颤抖:“太孙殿下……不,小医神在上!臣……臣等愚钝,今日得闻至理,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臣恳请殿下赐下药方,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亲自为娘娘煎药试服!”

这一跪,代表着整个太医院的彻底臣服。

朱雄英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救母亲,他必须要有绝对的指挥权,容不得半点折扣和质疑。

……

事情上报到乾清宫,朱元璋和马皇后听完朱标的转述,亦是震惊不已。

朱元璋在御案后来回踱步,布满老茧的大手紧紧攥着,半晌,他猛地一拍桌子:“就照大孙说的办!给咱换!把东宫旁边最敞亮、日头最好的暖阁给咱腾出来!太医院那帮废物治了几年都没起色,咱信我大孙!他能把自个儿从鬼门关拉回来,就一定能救他娘!”

马皇后则拉着朱雄英的手,眼圈泛红,又是心疼又是骄傲:“我苦命的英儿啊,你这脑子里,到底还装着多少让祖母惊奇的东西?你放心去做,宫里的人手,你只管调遣。谁敢不尽心,祖母亲自扒了他的皮!”

她的话语朴实,却带着母仪天下的威严与决断。

朱雄英顺势依偎进马皇后怀里,用一种带着后怕的童稚语气,轻声说:“皇祖母,孙儿怕。孙儿怕吕娘娘的人,会……会害母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