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灾人祸,英君救民(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洪武九年,夏。一场大火,仿佛从天而降,炙烤着富庶的江南。
自春末以来,整个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滴雨未落。往日里碧波万顷的太湖,水位下降了足足数尺,露出了大片龟裂的湖床。原本纵横交错、舟楫往来的河网,多数已断流干涸,只剩下些许浑浊的死水潭,散发着鱼虾腐烂的腥臭。田地里,早稻的禾苗早已枯黄成一片焦土,晚稻的秧苗更是无水下种。赤地千里,饿殍始现。
八百里加急的军情奏报,如雪片般飞入应天府的皇城。紫禁城的奉天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陛下!苏州府报,流民已达三万!再不开仓,恐生民变!”户部尚书茹太素脸色煞白,声音都在发颤。
“陛下!杭州府、嘉兴府皆已出现大户哄抬粮价,米价一日三涨,百姓易子而食之惨剧,恐非危言耸听!”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痛心疾首。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脸色铁青,那双经历过无数风浪的眼中,此刻燃着熊熊怒火。他一掌拍在龙案上,发出沉闷的巨响。
“开仓!放粮!减赋!免税!”老皇帝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声音嘶哑,“这些话,咱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年年灾,年年赈,国库的粮食是大风刮来的吗?江南乃我大明财赋重地,若江南不稳,国本动摇!除了这些老生常谈,你们这群饱读诗书的文官,就想不出别的法子了吗?”
殿下群臣噤若寒蝉。他们能有什么法子?自古以来,遇上这等天灾,无非就是祈雨、赈济、安抚。可如今龙王爷像是睡死了过去,祭坛都设了七八座,除了多烧掉些香烛,连一丝云彩都未见。
就在这死一般的沉寂中,一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响起。
“皇爷爷,孙臣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皇太孙朱雄英自东宫属官的队列中走出,立于殿中。他身着青色常服,面容沉静,与周围焦灼慌乱的臣子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元璋看着自己最钟爱的孙子,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些许:“英儿,你有何话说?”
“皇爷爷,各位大人,”朱雄英环视一周,不卑不亢地说道,“开仓放粮,减免赋税,固然是安抚灾民的必要之举。但这只是扬汤止沸,而非釜底抽薪。”
“哦?”朱元璋来了兴致,“你倒是说说,何为釜底抽薪?”
“此次江南大旱,根子在于‘水’。无水,则田地龟裂,禾苗枯死。就算我们把国库的粮食都运过去,也只够灾民吃一时。待粮食吃尽,田地依旧是荒田,灾民依旧是流民。来年,甚至后年,朝廷的赋税从何而来?江南的元气,何时才能恢复?”
朱雄英顿了顿,声音愈发铿锵有力:
“孙臣以为,单纯的赈灾,是为‘输血’。而真正的救灾,应当是帮助灾区‘造血’!当务之急,不是从遥远的京师运粮,而是就地取材,解决水源问题,让百姓能自救,能恢复生产!”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詹徽皱眉道:“太孙殿下,此言未免过于理想。天不降雨,河川干涸,这水源又从何而来?”
“天不降水,地中有水!”朱雄英目光如炬,“江南水网密布,地下水脉必然丰沛。寻常的浅井或许干了,但只要我们能打出更深的井,必然能取到水!此外,太湖、鄱阳湖等大泽虽水位下降,但尚未完全干涸。我们可以修筑临时的沟渠,用器械将水引至高处,灌溉周遭田亩。再有,指导百姓改种耐旱的作物,推广节水的灌溉之法……多管齐下,定能缓解旱情!”
“打深井?修水渠?荒唐!”一名翰林院的学士忍不住出声反驳,“太孙殿下可知打一口深井耗时多久?修一条水渠又要征发多少民力?远水解不了近渴,等你那井打好,百姓都饿死了!”
朱雄英微微一笑,似乎早料到会有此问:“这位大人所言,是按常法。若用上格物司的新技术,则不可同日而语。”
“格物司?”
这个刚刚成立不久,在许多官员眼中不过是太孙玩闹之所的衙门,此刻被猛然提起,众人皆是一愣。
“正是!”朱雄英胸有成竹,“孙臣斗胆,请皇爷爷下旨,由孙臣亲自率领格物司所属‘博士’,并调拨燕王府查抄所得钱粮之一部,即刻南下救灾!孙臣立下军令状,一月之内,必让江南重见活水,稳住民心!”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皇太孙要亲赴灾区?这可是千古未有之事!储君之尊,万金之躯,岂能轻动?万一在灾区有所闪失,那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太子朱标第一个站出来,急声道:“英儿,不可!灾区疫病横行,民情复杂,太过凶险!”
“父王!”朱雄英转身,对着朱标深深一揖,“儿臣身为大明储君,食民之禄,享民之养。如今百姓有难,儿臣岂能安坐宫中,纸上谈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乃圣人教诲。儿臣若不能与子民同甘共苦,将来有何颜面承继大统,君临天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番话,说得朱标哑口无言,眼眶泛红。
朱元璋一直沉默地看着自己的孙子,那双深邃的眼中,有震惊,有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赏与骄傲。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那个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一心要为百姓打造一个太平盛世的自己。
“好!”老皇帝猛然一拍龙椅扶手,站起身来,“咱的皇孙,有这等胆魄!咱准了!咱不但准你南下,还给你临机专断之权!江南三省所有地方官吏,皆受你节制!户部、工部、兵部,全力配合!咱倒要看看,你这格物司,究竟能给咱,给这大明,变出什么戏法来!”
---
皇命一下,格物司这座刚刚搭起架子的新机器,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运转起来。
城南的衙署内,灯火彻夜通明。朱雄英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摊开巨大的江南舆图,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救灾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张衡!”
“臣在!”算学所首席博士墨玄机侍立一旁,而张衡作为司正,当仁不让。
“根据舆图和各地水文奏报,用你的算学模型,立刻推演出旱情最严重、但地下水脉最可能存在的关键区域。我要你精确到县,到镇!我们的人力物力有限,必须用在刀刃上!”
“遵命!三日之内,必出结果!”张衡领命,立刻带着墨玄机和一众算学博士投入到紧张的计算中。
“铁臂!”
“草民在!”那独臂的汉子大步上前,眼中闪着兴奋的光。
“传统的打井法,太慢!我要你立刻组织工匠,连夜试制新式打井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和重力,造出能快速冲击钻进的‘人力冲击钻’。还有,深井取水,不能再靠人力一桶桶提。我要你造出高效的提水器械,比如‘龙骨水车’的变种,或是利用链条和齿轮的‘永动提水机’!图纸我来画,你负责实现!”
朱雄英说着,拿起炭笔,就在一张白麻纸上飞快地勾勒出后世“冲击钻”的简易结构图和链式水泵的草图。这些超越时代的设计,看得铁臂目瞪口呆,随即眼中爆发出狂热的光芒。
“殿下……这……这简直是神工鬼斧!草民……领命!便是三天三夜不合眼,也要把这神器给造出来!”
“英娘!”
“民女在。”那名沉静的农学博士上前一步。
“你立刻整理所有耐旱、生长期短的作物品种,比如荞麦、绿豆、部分薯类。准备好充足的种子。到了灾区,一旦有水,立刻指导百姓改种这些作物,以最快速度恢复收成。另外,将你那些防虫害的药方,简化成百姓易于制作的版本,一并带上。”
“民女明白!”英娘重重点头,神情坚毅。
“宋应星!”
“臣在!”
“你为此次南下总调度。负责所有人员、物资的清点、运输和分配。格物司初立,此战便是我们的扬名之战,亦是生死之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臣,愿立军令状!”宋应星躬身一揖,眼中满是决然。
短短三日,在朱雄英的亲自督导和格物司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一切准备就绪。数十辆大车上,装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钢铁构件、齿轮、链条,以及一袋袋精挑细选的种子。一支由格物司五十多名“博士”和两百名熟练工匠组成的救灾队伍,在五百名京营精锐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向南开拔。
---
车队一路南下,沿途的景象,触目惊心。
官道两旁,田地尽是焦黄,土地龟裂出一道道深不见底的口子,仿佛大地干渴的嘴。昔日清澈的河流,如今只剩下一条蜿蜒的泥坑。不时能看到成群结队的灾民,面黄肌瘦,眼神空洞,步履蹒跚地向着北方逃难。他们看到这支装备精良的队伍,眼中露出的不是希望,而是麻木与恐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