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母子团圆,天伦之乐(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当第一缕晨曦穿过窗棂,将金色的光斑洒在寝殿的地面上时,持续了一整夜的紧张与死寂,终于被一声清脆的鸟鸣所打破。

危机过后的宫殿,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宁静。太医们早已在敬畏与疲惫中悄然退下,只留下最信得过的宫人,屏息侍立在远处。

朱雄英彻夜未眠,但他毫无倦意,精神前所未有地清明。他静静地坐在床沿,握着母亲常氏开始回温的手,感受着那沉稳而有力的脉搏,如同倾听一曲世间最美妙的乐章。

那口腥臭的淤血,带走的不仅是体内的沉疴败血,更带走了笼罩在东宫上空近十年的阴霾。

常氏睡得很沉,很安详。这是十年来,她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睡眠。没有噩梦,没有盗汗,没有被无休止的疼痛惊醒。她的眉头完全舒展开来,苍白的脸上,褪去了病态的潮红,浮现出一种雨后初晴般的洁净。

“水……”

一个微弱如蚊蚋的声音,从常氏干裂的唇间溢出。

朱雄英猛地回神,眼中瞬间亮起光彩。他小心翼翼地抽出手,亲自倒了一杯温热的蜜水,用小巧的银匙,一滴一滴地,轻轻沾湿母亲的嘴唇。

甘甜的液体渗入唇瓣,常氏的睫毛又颤动了几下,终于缓缓睁开了双眼。

这一次,她的眼神不再是前一夜的迷蒙与虚弱,而是带着一丝初醒时的茫然,和一丝看清眼前人之后的清亮。

“英儿……”她看着儿子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略显憔悴的脸庞,心中一阵刺痛,“你……守了一夜?”

“娘,我不累。”朱雄英的声音沙哑,却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喜悦,“您感觉怎么样?”

“好……好多了……”常氏感觉着自己的身体,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仿佛一直压在身上的万斤巨石被挪开了,四肢百骸虽然依旧酸软无力,但那种深入骨髓的沉重与疼痛,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就是……有些饿了……”

“饿了”这两个字,从常氏口中说出,对于朱雄英而言,不啻于天籁之音。

“儿子早就备好了!”他笑着,像个得了夸奖的孩子,快步走到一旁的小火炉边。

那里温着一盅早已熬得烂熟的米油。揭开盖子,一股浓郁的米香瞬间溢满了整个寝殿。这不是普通的白粥,而是用上等的贡米,以文火熬煮数个时辰,撇去米粒,只取上面最精华的那一层米油,色泽乳白,浓稠如脂。

朱雄英亲自用汤匙舀起,吹了又吹,直到温度恰到好处,才小心翼翼地送到母亲嘴边。

“娘,您慢点。”

常氏顺从地张开嘴,那温润香醇的米油滑入喉中,仿佛一股生命的暖流,瞬间扩散到五脏六腑。饥饿已久的身体,贪婪地吸收着这最纯粹的滋养。

一勺,又一勺。

朱雄英喂得耐心,常氏吃得安详。这简单至极的一幕,却有一种令人动容的力量。它洗去了所有的权谋机变,剥离了所有的身份荣光,只剩下最纯粹、最本真的母子亲情。

一碗米油见底,常氏的脸上,竟奇迹般地泛起了一层淡淡的红晕。

从这一天起,康复的画卷,便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展开。

---

康复的诗篇:从病榻到庭院

朱雄英将自己从繁杂的政务中暂时抽离,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母亲调理身体的“事业”中。他为常氏制定了一套精细到每个时辰的康复计划,那份计划书,比任何一份呈递给皇帝的奏疏都要详尽。

* 药石之变:从苦涩到甘醇

曾经充斥着苦涩药味的寝殿,如今飘散的,是各种药膳的清香。朱雄英摒弃了所有药性猛烈的汤剂,转而亲自调配食疗方。他将名贵的紫河车、冬虫夏草研磨成粉,混入燕窝、雪蛤之中,用甘泉水细细炖煮,再以蜂蜜、冰糖调味。

每日,他都亲手喂母亲服下。

“娘,尝尝这个,这是用天山雪莲的花瓣加上百花蜜熬的膏,润肺安神最好。”

常氏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笑着将那晶莹剔-透的膏-体含入口中,满口芬芳。病痛的折磨曾让她对一切药物都充满了抗拒,但如今,这带着儿子心意与体温的“药”,却是世间最甜美的珍馐。

* 气色之变:从纸白到桃红

常氏的身体,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土地,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生机。

第一周,她脸上的苍白褪去,变得莹润。

第二周,她可以靠着软枕,在床上坐上小半个时辰,与儿子说些体己话。

第三周,在朱雄英的搀扶下,她时隔数年,双脚第一次重新踏在了坚实的地面上。

那一天,当她扶着朱雄英的手臂,颤巍巍地在寝殿内走了几步时,殿内所有的宫人都激动得跪了一地,无声地抹着眼泪。

到了第二个月,她已经能在宫人的搀扶下,走出寝殿,来到庭院之中。

初秋的阳光,温暖而不灼人。常氏披着一件柔软的披风,贪婪地呼吸着庭院中带着花香的清新空气。阳光照在她的脸上,为她渡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她的面颊,已经恢复了健康的桃红色,一双明眸顾盼之间,虽然还带着几分久病的虚弱,却已然有了昔日将门虎女的风采。

“英儿,你看那只喜鹊。”她指着枝头一只正在梳理羽毛的喜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孩童般的笑容。

“娘喜欢,儿子就让人把全南京城的喜鹊都抓来,给您养在院子里。”朱雄英半开玩笑地说道。

“傻孩子。”常氏嗔怪地看了他一眼,眼中却满是宠溺,“有你陪着,娘看什么都是欢喜的。”

母子二人,或是在庭中散步,或是在廊下对弈,或只是静静地坐着,看云卷云舒。朱雄英会给她讲江南的风土人情,讲均田新政后百姓的笑脸,但绝口不提其中的凶险与杀伐。而常氏,则会给他讲他小时候的趣事,讲那些她因病痛而错过的,属于他成长的点点滴滴。

“……你三岁的时候,最喜欢跟在你父王身后,像个小跟屁虫。有一次他上早朝,你偷偷跟了出去,结果在奉天门外迷了路,急得哇哇大哭,还是你皇爷爷亲自把你抱回来的……”

常氏的声音温柔而舒缓,朱雄英静静地听着,心中被一种巨大的幸福感所填满。这些属于“他”却又不属于他的记忆,在母亲的讲述中,变得无比真实而温暖。前世的孤寂与遗憾,在这一刻,被彻底抚平。

---

父亲的眼泪:迟来的团圆

太子朱标,作为大明最勤勉的储君,这些日子承受的压力,几乎到了极限。一边是江南新政的收尾与朝局的稳定,一边是妻子命悬一线的煎熬。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眉宇间刻满了深深的疲惫与忧虑。

这一日,他处理完手头的政务,拖着沉重的步伐,习惯性地走向妻子的寝殿。他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去面对那熟悉的、令人窒息的药味和妻子虚弱的睡颜。

然而,当他踏入庭院时,却愣在了原地。

院中的那棵桂花树下,他的妻子常氏,正坐在一张软椅上,手里拿着一把小剪刀,认真地修剪着一盆秋菊。她的身旁,儿子朱雄英正含笑看着她,不时地递上工具,或是低声说着什么。

秋日的阳光穿过桂花树的枝叶,在他们母子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常氏的侧脸柔美安详,带着健康的红晕;雄英的目光专注而温暖,充满了孺慕之情。

岁月静好,宛如一幅画。

朱标的眼睛,瞬间就红了。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甚至抬手揉了揉,确定这不是自己因为过度疲惫而产生的幻觉。

“殿下……”一旁的宫人轻声提醒。

常氏与朱雄英闻声回头。

“标哥。”常氏站起身,对他露出了一个温柔的微笑。那笑容,明媚得让朱标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

“常氏……”朱标快步上前,一把将妻子拥入怀中。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这个在朝堂上温润如玉、沉稳持重的太子,此刻却像个孩子一样,将脸埋在妻子的肩窝,任由滚烫的泪水,浸湿她的衣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