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储君威重,开启新篇(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他的长杆,依次点过沙盘上插着的几面小旗。

“这是你二叔,秦王朱樉,镇守西安。这是你三叔,晋王朱棡,镇守太原。还有你四叔,燕王朱棣,镇守北平……他们手握重兵,如同一道道坚实的屏障,为大明拱卫边疆。有他们在,咱睡得安稳。”

朱元璋的脸上,充满了对自己这番布局的得意与自信。这是他的“众建藩王,以卫社稷”之策。

朱雄英静静地听着,目光在那些代表着藩王的旗帜上逡巡。他知道,历史的拐点,就在眼前。

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走上前,拿起另一根稍短的木杆,轻轻地点了点南京城的位置。

“皇爷爷,这些屏障,坚固无比,的确能为大明抵御外侮。”他的声音平静而清晰,“可屏障,既能对外,亦能对内。万一有一天,这屏障不想再做屏障了,那它离南京,离这大明的心脏,又有多远呢?”

朱元璋的笑容,微微一滞。

朱雄英继续说道,他的语气不带丝毫情绪,却字字诛心:“皇爷爷,您与诸位叔王,是父子。父子之间,血浓于水,自然同心同德。孙儿与叔王们,是叔侄,尚能以礼相待。可将来呢?孙儿的儿子,与叔王们的儿子,是堂兄弟。孙儿的孙子,与叔王们的孙子,血脉已然疏远。”

“当御座上坐着的,是他们的侄孙,甚至是更远房的亲戚时,远在边疆,手握数十万雄兵,坐拥一省财赋的藩王,看着金陵城的繁华,心中……会作何想?”

他抬起头,直视着朱元璋的眼睛,问出了那个最致命的问题:

“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祸,皆是宗室操戈,殷鉴不远。皇爷爷,我们又该如何保证,我大明不会重蹈覆辙?”

“轰!”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朱元璋的脑海中炸响。

他一生多疑,算计人心到了极致,却唯独在自己的儿子们身上,倾注了太多的信任与亲情。他想过武将勋贵会反,想过文人士绅会反,却从未深思过,自己亲手打造的这道“屏障”,会成为刺向心脏的利刃。

朱雄英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内心深处那个被刻意忽略的、最黑暗的盒子。

武英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朱元璋的脸色阴晴不定,粗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他盯着沙盘,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要将那一个个藩王的名字看穿。

许久,他才沙哑地开口:“那依你之见……当如何?”

朱雄英知道,时机到了。

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身,走到了沙盘的边缘,目光越过了代表着大明疆域的海岸线,投向了那片代表着无尽海洋的空白区域。

“皇爷爷,您常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这‘天下’,真的只有这九州方圆吗?”

他手中的木杆,指向了东方,指向了那片蔚蓝。

“往东,过琉球,是倭国。再往东,是否还有更广阔的陆地?往南,穿过占城、暹罗,那片巨大的南洋群岛,物产丰饶,其广不亚于我大明一省。我们为何总将目光局限在长城内外,与草原上的蛮族反复拉锯,却对这片唾手可得的财富与疆土,视而不见?”

朱元璋被他这天马行空般的思路,引得一怔,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木杆看去。

朱雄英的声音,充满了某种蛊惑人心的力量,仿佛在为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描绘一幅前所未闻的宏伟蓝图。

“皇爷爷,大明的龙,不应只盘踞在陆地上。诸位叔王,皆是人中龙凤,与其让他们在边境与草原上消耗精力,甚至内生嫌隙,何不给他们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分封于内,则成祸患。若分封于外呢?”

“以大明为宗主,册封诸王于海外。让他们带着大明的军队,带着大明的文化,去征服那些蛮夷之地,去开拓新的疆土!他们所打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将是我大明的域外之邦;他们所获取的每一分财富,都将充实我大明的国库。他们的野心,将成为帝国向外扩张的利刃,而不是悬在自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分封海外,开疆拓土!”

最后八个字,朱雄英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整个武英殿,仿佛都被这八个字震得嗡嗡作响。

朱元璋彻底呆住了。他愣愣地看着自己的孙子,看着他眼中闪烁着的、如同星辰般璀璨的光芒,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撼,从心底席卷全身。

他戎马一生,所思所想,皆是如何守住这片打下来的江山。而他的孙子,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却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那片他从未认真看待过的、无垠的海洋!

那不是一个守成之君的思维,那是一个开拓者的雄心!是一种远超他想象的、更加宏伟的格局!

许久,朱元璋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的嘴唇有些干涩,眼中却燃烧起一股久违的、名为“野心”的火焰。

“分封海外……开疆拓土……”

他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仿佛在品味其中蕴含的无穷可能。

他抬头,重新看向朱雄英,那眼神,仿佛是在看一个陌生人,一个让他感到无比骄傲,甚至……有些敬畏的陌生人。

他知道,从今天起,大明的未来,将不再是他所规划的那条老路。

一个新的时代,一篇更加波澜壮阔的史诗,正由他最看重的这位皇太孙,缓缓开启。而这第一笔,便落在了那片广阔无垠的,蔚蓝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