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监察之剑,安置之策(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他知道,眼前这位年仅十四岁的皇太孙,心中装着的,是真正的天下。
五日后,苏州府,吴江县。
秋日的阳光正好,但吴江知县王明德的心,却比隆冬的冰雪还要寒冷。
一支由数十名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和一群身穿蓝色工服、气质冷峻的陌生官员组成的队伍,如同天兵天将,突然包围了县衙。
为首之人,正是刚刚被朱元璋破格提拔为正三品“驰道监察司都御史”的袁泰。
袁泰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眼神如鹰,不带一丝一毫的感情。他没有理会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王明德,只是举起手中一块刻有“如朕亲临”的金牌,冷冷地吐出两个字:
“封衙!查账!”
监察司的审计官员们,如同出闸的猛虎,冲入县衙的库房与档案室。他们没有去翻阅那些早已被做过手脚的官方账册,而是直接根据内察司提供的情报,撬开地砖,拆开墙壁,从一个个隐秘的夹层中,搜出了一本本记录着真实交易与贿赂款项的“黑账”。
与此同时,另一队人马直扑城外的顾氏庄园。
顾氏家主顾炎,还在悠闲地品着新茶,幻想着巨额补偿款到手后的奢靡生活。当锦衣卫破门而入,将他与官府勾结的密信和地契原件摆在他面前时,他手中的茶杯“啪”地一声摔在地上,脸色瞬间惨白如纸。
人证、物证,铁证如山!
不到半日,吴江县官商勾结舞弊大案,告破!
消息传出,整个江南官场为之震动。所有那些原本也存着侥幸心理,企图在驰道工程中分一杯羹的官员士绅,无不心惊胆战,人人自危。他们第一次领教到了这柄悬在头顶的“监察之剑”是何等的锋利与无情。
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一场血腥的大清洗即将在江南展开时,皇太孙的第二道政令,又如春风般吹拂而来。
扬州,新落成的“广陵物流枢纽”。
昔日的船老大张顺,如今身着一身干净的蓝色工服,胸前佩戴着一枚“仓储部甲字科管事”的铜牌,正意气风发地指挥着手下的工人们,用新式的滑轮吊机,将一箱箱货物从巨大的仓库中吊装到一辆四轮马车上。
他的脸上,再无往日的愁苦与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新生活的自信与满足。
“都小心着点!这可是从京城运来的玻璃器,金贵着呢!送往镇江府的,半个时辰后准时发车!”他嗓门洪亮,中气十足。
不远处,一个简易的招工棚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那些曾经和他一样失业的船工、脚夫,正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道路养护队和短途货运公司的培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希望。
扬州知府陪同一位来自京城的“特派员”,看着眼前这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感慨万千。
“大人您看,”知府擦着汗,奉承地说道,“还是太孙殿下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啊!这一手‘以工代赈,转型安置’,非但化解了民怨,还为咱们扬州凭空造出了数千个新的饭碗!如今城中百姓,无不称颂殿下为‘在世活菩萨’!”
那位来自东宫的特派员,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将这一切都默默地记在心里。
一份记录着雷霆手段的罪案卷宗,一份描绘着春风化雨的民生报告。
两份截然不同的文书,在同一时刻,被快马加鞭,送往了应天府。它们共同勾勒出了一位储君的面貌——对敌,他手握无情之剑;对民,他心怀菩萨之肠。
东宫书房内,朱雄英静静地看着这两份报告,神情平静。
他知道,驰道工程最危险的两个暗礁——贪腐与民怨——已经被他成功地化解。这条帝国的动脉,终于可以在一条相对干净、平稳的河床上,滚滚向前了。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周观的身影便如鬼魅般出现在书房的阴影里。
他带来了一份用最高等级火漆密封的密报。
“殿下,”周观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一丝难以抑制的凝重,“藏龙谷,出事了。”
朱雄英的心猛地一沉。
他缓缓接过密报,展开。
只有寥寥数语,但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血腥味。
“‘屠龙’铳试射,连发十轮,炸膛三支,伤一卒。燕王震怒,归罪于‘内鬼破坏’,当场杖杀炼钢总匠师及相关工匠一十七人。并下令,封锁消息,加大投入,年底前,必须产出合格神铳一万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