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雁门战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辽国公》最新章节。
雁门关一带,陆仲亨竟与北元暗中勾结,蓄意上演寇边闹剧。
只见北元兵马佯装来袭,陆仲亨所部则佯作抵抗,实则暗通款曲,搅得边地动荡不安。
朝堂之上,胡惟庸出列,拱手道:“陛下,雁门关寇乱,局势危急,还望陛下速拨粮草辎重前往,以解边军之急。”
朱元璋目光一转,看向户部尚书吕昶,沉声道:“吕昶,且说国库情形如何?”
吕昶赶忙出列,躬身禀道:“陛下,这两年南方两处产粮要地皆获丰收,新粮亦于部分地域推行。是以国库税入尚可,加之辽东赋税,拨付雁门粮饷,并无大碍。”
朱元璋微微点头,道:“既如此,便依胡卿所奏,速拨粮草辎重前往雁门关,切不可贻误军机,致边地百姓受苦。”
胡惟庸嘴角微扬,暗自得意。
此时,御史中丞刘基却站出,拱手道:“陛下,此事恐有蹊跷。雁门关向来稳固,怎会突生寇乱,且正值丰收,粮草调配亦需谨慎,还望陛下详查。”
胡惟庸面色一沉,即刻反驳刘基:“刘中丞何出此言?雁门关军情紧急,此刻质疑,莫非是想延误战机?边地危在旦夕,粮草若不速发,后果不堪设想!”
刘基直视胡惟庸,道:“胡丞相,凡事当谋定而后动。此次寇乱来得突然,其中或有隐情。若贸然拨粮,万一有诈,岂不是白费国库钱粮,陷边军于险地?”
胡惟庸冷笑一声,甩袖道:“刘中丞这是无端猜测!我等皆为朝廷着想,你却在此百般阻挠,莫非有何私心?”
刘基道:“胡丞相,莫要血口喷人!我一心为公,只望陛下能慎重行事!”
杨宪见状,上前一步,朝朱元璋躬身行礼后,看向胡惟庸道:“胡丞相,刘中丞所言不无道理。边关之事干系重大,贸然行事恐生祸端。如今情况未明,不妨先派人详查,再做定夺,如此既能保障边军,也可避免国库虚耗。”
李善长微微皱眉,轻咳一声,缓缓开口:“杨大人、刘中丞,如今边关告急,时间紧迫。胡丞相所言亦是为解燃眉之急,此刻若再派人详查,恐怕贻误战机。边军若无粮草辎重,如何御敌?况且国库既已充足,拨粮之事并无不妥,莫要因无端猜疑,误了大事。”
朱元璋沉思良久,抬眼环视众人,缓缓开口:“朕思之再三,边军战事刻不容缓。虽此事存疑,但此刻保障雁门关军需更为紧要。便依胡卿所奏,拨付粮饷。
然刘卿、杨卿之虑亦有道理,须派得力之人沿途监察,确保粮饷无误送达,不得有丝毫差池。”
下得朝来,李善长与刘伯温并肩徐行。
李善长侧首看向刘伯温,语重心长道:“伯温啊,军国大事,关乎社稷兴衰,切不可掺杂私人感情。”
刘伯温淡淡一笑,道:“李相果然深明大义。只是此番举措,究竟是否全然为了军国大事,还未可知。”
言罢,刘伯温径直举步离去。
李善长望着其背影,嘴角一歪,冷哼出声。
李善长返回府邸,刚一落定,胡惟庸便接踵而至,门人赶忙通传:“老爷,胡丞相到访。”
胡惟庸蒙朱元璋擢升至右丞相之位。当下,李善长居左丞相之职,胡惟庸为右丞相。中书省这两位首官,皆属淮西党。
胡惟庸落坐,旋即开口:“恩师,杨宪在中书省三番五次与我等作对,不知可有法子将他调离?”
李善长轻抚胡须,微微摇头道:“这杨宪乃是陛下亲擢至中书省,若无大过,实难将其调离中书省。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引陛下猜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