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新的蛋糕(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辽国公》最新章节。

李善长神色焦急,大声反驳:“即便经殿试成天子门生,可他们同出辽东,难免有所偏袒,于朝堂安稳不利!”

刘伯温亦不示弱,皱眉回应:“以地域断人偏袒,实无道理。经殿试,学子凭才为陛下所用,一心奉公,何谈不稳?”

二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朱元璋略作思忖,开口决断:“便依伯温之议,此事便交由你操办,速速筹备此次紧急殿试。”

诏书飞传辽东,辽东各处官府闻风而动,赶忙四处召集学子,安排一应事宜,预备即刻启程赶赴应天。

朱元璋即刻吩咐刘伯温:“你速领六部官员,加急拟定此次殿试试卷,不可有误。”

刘伯温领命,旋即会同六部官员,紧锣密鼓筹备起来。

刘伯温定下准则,此番考核,不以经史子集为要,反倒着重策论与地方政务处置之能,以此为据进行考评。

户部与工部对此并无异议,这两部近些年来任用辽东学子颇多,用之颇为顺手。

然吏部、礼部及兵部,却略有意见。

礼部官员拱手进言,力主当着重考核经史子集,且就“礼”之一端,滔滔不绝,详加论述,坚称此乃选拔人才之根本,关乎朝廷纲纪风化。

刘伯温拱手而对,神色郑重道:“礼部所言虽有其理,然今时不同往日。目下各地政务亟待处置,官员短缺,火烧眉毛。

经史子集固为学问根基,然当务之急,是学子能否以才略解地方之困。

策论与政务处理,关乎当下民生与社稷安稳,学子即便熟稔经史,却无实干之才,又何益于地方?

‘礼’需践行于政务间,而非空谈于经卷上。此刻以策论和政务为重,方为解燃眉之急、利国利民之法。”

吏部官员亦上前,面露忧虑道:“刘公所言虽有道理,然辽东学子纵有才干,却恐对他处情形不熟。贸然遣之赴任,或因不知当地风土人情、民生利弊,致使政务壅塞,于地方治理无益,还望斟酌。”

刘伯温闻言,微微一笑,朗声道:“吏部所虑,看似有理,实则不然。诸位但观辽东学子过往行事,皆重调研,每至一处,必详察当地利弊。

且他们善采各方建言,参考旧例,行事从不固步自封。

每遇政务,皆能因地制宜,灵活处置。

过往于辽东,他们便将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各地情形虽有不同,然以其调研、参考之长,因地制宜之能,必可胜任他处政务,诸位无需过忧。”

刘伯温目光扫向兵部官员,未等其开口,又接着说道:“至于兵部所忧,实无必要。辽东学子之学习制度,军训乃是其中一项,平日课业亦多含军事项目。学子们于军事方面多有涉猎,且训练有素。如此,兵部在此方面无需过分挂怀。”

兵部官员张了张嘴,欲言又止,终是将到嘴边的话默默咽了回去。

有官员心下仍觉不妥,遂前往李善长府邸。见到李善长后,赶忙行礼,急切说道:“李公,此次辽东学子紧急殿试一事,恐有诸多不妥。若真依刘伯温之策,辽东学子大批入朝,朝堂格局恐生变数。还望李公出面,阻止此次殿试,以保朝堂安稳啊。”

李善长神色凝重,沉思片刻,缓缓道:“此事关乎重大,容我再做思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