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离别(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之饮食男女》最新章节。
没有德华,那就创造德华。
李雪是不会给她二哥看孩子、带孩子了,就算她答应,李姝也是不会答应的。
李姝早就说过了,一个家里不能有两个大魔王。有她没小姑,有小姑没她。
“二弟,雅萍还是住我这吧。”
中午吃了饭,喝了酒,赵根同尹满仓休息了一会儿便往回赶了。
他们就是来串门的,看看亲家,也看望老太太,毕竟双方都有老人呢。
这个年月就是这个礼节,亲戚之间相交,应主动去看望一下老人的。
李学文年年不落,赵雅芳怀孕生孩子没有再往家里回,可他当姑爷的得备年节礼。
要说讲究其实也没那么复杂,端午一次,过年一次,丈人和丈母娘生辰各一次。
就算再舍不得花钱买礼物,一年这四个日子得记住了,多多少少都是个心意。
除此之外呢?
对方家里有老人,你就不能空着手上门,再怎么着也得拎点东西。
要是通家之好,人家家里有小孩子,那就得买点零嘴,总不能差了意思。
李家同赵家是亲家,李学文每年往丈人家送礼看望都是应该的,实在亲戚嘛。
再看李学武,他前两年还去红星村,不是给老人买东西就是给孩子带东西。要说以前家里困难,城里人也看不上农村的东西,赵根还能说服自己不来,现在怎么好意思。
李学武本就不是姑爷,照顾赵家已经十分够意思了,却又照顾了尹群。
赵根和尹满仓知道李学武有能耐,安排两个孩子进厂不算回事,可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恩情了。
别的不说,这几年李学武家里也好,单位招待所也罢,从来没缺过野味家禽。
上秋了,家里劈柴、冬菜都不用自己买,尹满仓早早地就给准备好了。
入冬以后黄羊、兔子、野鸡……但凡山里有的好玩意儿,就会想着给李学武送来。
李顺和李学才在山上这几年,衣服换下来便被赵根家的或者是尹满仓媳妇赵丽拿走去洗,有好饭菜了总想着叫爷俩去家里吃。
知恩图报,方能长久。
李学武这么做是为了啥啊?在他们看来还不是重情重义,真认他们这门亲戚。
要说往深了想,李家现在的一家之主名义上还是李顺,毕竟才四十多岁,正年轻。可真正拿主意的人早就换成李学武了。
李家为啥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进步,还不是有李学武撑起顶梁柱,家和万事兴。
别的不说,赵雅芳以前还带着蛮劲儿,新婚那会儿总想着搬出去单独过日子。
可你现在看看她怎么想。
李学武是当小叔子的,又是照顾了她弟弟,又是照顾了她表弟的。另借助红星厂的优势,在红星村布置了好些个项目。
赵雅芳也是蠢蛋,哪能看不出这是小叔子在照顾她们家,照顾她们家亲戚。
连她现在的工作,李学文此前的安排以及现在的长进,要说没有李学武的关系,她得多大个脸才能过得去这份自私的想法。
有李学武在红星厂的势力,华清这边从副校长到保卫处处长都是他的关系。这几年形势不好,可有人敢招惹他们两口子吗?
面上的风头过去,两口子回学校该教书的教书,该进步的进步,有人找后账?
她敢说有小叔子照顾,这关系比好多同事的背景都管用。尤其是红星钢铁集团同华清大学现在的合作关系,都知道她小叔子是红星钢铁集团的领导,谁敢不高看她一眼。
现在是科室副主任,有这份能力,往后进步都是按部就班的,这不是便利?
李学文不管闲事,性格随和,赵雅芳也去了棱角,成了这家里最爽快的人。
同奶婆婆孝敬,同婆婆温顺,对弟弟、弟妹以及小姑子更是关心备至。学校的房子好好收拾出来了,可再没说搬出去住的话。
李学武班上的事她帮不到,可回收站这边的账目一直都是她在管着,很是稳妥。
回收站体系虽然不能说庞大,可也分支众多,没有个信任的人李学武也管不过来。
正因为有嫂子的帮忙,他才敢一周看一次报表,不然哪里能这般潇洒。
李姝和李宁送来这边,她要是在家就帮忙看着。她要是不在家,给李唐买什么,都会带出李姝和李宁的份,一个东西买三份。
一个东西买三份这件事好像已经成了李家养孩子的习惯了。即便孩子不在一起,这好吃的、好玩的也会买了送对方家里去。
赵雅芳本就不是小气的人,有李学武做在前头,她这个当嫂子的就不能落在后头。
二小叔子能付出十分真心,她就敢奉献十二分真意。差钱行,差事可不行。
说起来也是古怪,这李家明明都分家了,可日子过起来比不分家的家庭更团结。
李学武主外,赵雅芳主内,本也不是两口子,可拿主意的爽快劲配合的相当默契。
有时候家里有事情,两人一个眼神的碰撞便知道彼此的主意,事情也就定下来了。
李顺和刘茵想要提意见都没法开口,因为他们能想到的,这两人早就想到了。
说憋屈吧,也不是,说欣慰吧,还有点无奈,孩子们成长的快,他们都觉得老了。
李学文当大哥的想摆烂,在弟弟、妹妹面前都觉得有些没面子,也开始努力上进。
就更别提李学才、姬毓秀和李雪了。有爽利持家的大嫂和睿智成熟的二哥在前面,他们想不成材,想不成熟起来都不成了。
李顺为啥敢一去山上两三年,家里的事情全都不管,还不是看孩子们能独当一面。
没有孩子们折腾,就连刘茵和老太太都觉得舒心,这几年没有口角矛盾,更是没病没灾,顺顺利利的。
李学武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家里能指望的唯独大嫂赵雅芳。
以前大嫂的那个性格他一点都不埋怨,男人要是没有这点肚量就别出去办事了。
他大度,谦让,也把大嫂哄好了,两人联手经营这个大家,顾好自己的小家,这李家的日子还能有个不蒸蒸日上?
当小叔子的能做到这个地步,那作为娘家人,赵根也好,尹满仓也罢,都记着情。
李学武的照顾他们心里记着,嘴里并不说报恩还情,因为也还不情。他们各自都明白,这是实在亲戚,只能好好处关系。
今天来李家吃饭,无论是赵根还是尹满仓,都没有求情办事的意思。
说起赵雅萍完全是无意识的,要不是喝酒有点多,这嘴也不会惹豁子。
出门以后赵根对妹夫都有意见,怪他不应该在饭桌上提这件事,给亲家找麻烦。
尹满仓也有些讪讪,这件事他真没想着能办的这么快,只是心疼外甥女提了一嘴。
回头想想着实不应该,毕竟赵雅军两口子还在饭桌上呢。当着李家人的面提这个,好像是逼着小两口带妹子进城。又像是讲究小两口不照顾家里,请李家帮忙照顾孩子。
反正是两头都不讨好,赵雅军性格憨厚本分不会说什么,可他这当姑父的不能不说,不能让小两口因为这个窝心叽咯。
赵雅军和王露也是为难的,当时还没来得及开口,便被大姐和二哥把话题扯过去了。
三言两语之间便定了雅萍进城以后的安排,再开口说话倒显得他们不诚心了。
姑父的歉意和解释,也让小两口自责内疚,这顿饭吃的颇为不舒服。
再看李家这边,送走了父亲和姑父,又送走了弟弟和弟妹,赵雅芳颇觉得自责。
“雅萍过了年也才十三,小宁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孩子本就忙不过来……”
“不是怕你不自在嘛。”
李学武笑了笑,见嫂子走慢了几步回屋,他便主动站在了院里听她说话。
“我能看得出来,老姑夫是好心,你也不用难为情,爸妈不是小气的人。”
“是,我没多想那个。”
虽然嘴上是这么说,可赵雅芳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地抬起手理了一下耳边的头发。
姑父在饭桌上提这个,最为难的还不是二弟,而是她这个当大姐的。
一边是婆家,一边是娘家,另一边还有弟弟和弟妹,夹在中间怎么说都不合适。
“还是别纠结了,又不是用不着你。”
李学武手插在大衣兜给嫂子讲道:“咱们家就这么两个屋,你让雅萍住哪儿?”
大哥和嫂子虽然有了李唐,可毕竟才结婚四年。小姨子要来串门住两天还行,要是日子长久了,还不得憋坏了啊。
再说了,农村没有条件,一铺炕全家睡,可在城里不太好。
赵雅萍过了年就十三岁,跟姐姐、姐夫睡一铺炕,时间久了要被人家讲闲话的。
赵雅芳也想到了这一点,微微皱眉道:“我想让她跟李雪和毓秀住东院去。”
“嗯,要说房子咱们家前后院绝对住的开,可你再想想合适吗?”
李学武眉毛一挑,讲道:“毓秀和李雪都上班了,下了班以后无论是生活还是休息,都跟学生的作息规律不同步。”
他提醒道:“我后院的房子倒是空着,可你敢让她一个人住后院去吗?”
“这——”赵雅芳微微皱眉。
甭说让妹妹一个人住后院了,就是李雪往后院住去,公公婆婆都是不允许的。
别看这院严实,轻易进不来人,可万一呢,李雪可是大姑娘呢。
再一个,这大院好多家都搬走了,空落落的,有事了喊出来都不知道。
真坏了名声,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李学武问她,她迟疑着讲不出来。
“难得姑父心疼丫头,根叔说什么你也别在意,就让她去我那边吧。”
李学武宽慰她道:“真要是能再供出一个大学生来,你这当姐姐的也光荣啊。”
“唉——哪敢想啊。”赵雅芳叹了一口气,看着李学武讲道:“就算进城读书又能怎么着,现在城里的孩子都往农村走呢。”
“这不一样,你别多想。”
李学武表情认真了几分,语气却压低了讲道:“教育体系早晚是要恢复的,多说了也就三两年的事,这是发展的根基。”
“真的!”赵雅芳不会怀疑二小叔子对正治和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她只是惊讶于他的这份信心,和对未来的判定。
“如果真能恢复招生……”
她的目光里也有了希望,想想家里要是能再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来,那可不仅仅是光荣了。
妹妹借着她的光进城学习,她回家也有面子,虽然这面子是二小叔子给的。
“在家里住,上学不方便,您总不能送了她再去学校吧?”李学武点头讲道:“那得绕多大一个弯儿啊,我大哥也没时间。”
“跟毓秀住,今年学才两人要是结婚呢?”他提醒了大嫂,道:“就连李雪都得回家住,我还想着让爸妈往后院去住呢。”
“是啊,一晃老三也要结婚了。”
赵雅芳在学校担任管理岗位,对形势和政策的理解虽然不如李学武那般超前,可从目前初高中毕业生的乡下安置情况就能看得出来,大学生也该执行毕业分配工作了。
李学才一旦分配了工作,那等了老三好几年的姬毓秀一定要进门了。
老三结婚,李雪也渐大了,这家里处处都得准备着,安排着。
再想想她结婚时妹妹才9岁,现在都成大姑娘了,这时间真是不禁过呢。
“从我家往联合学校去有校车,李姝也上学了,正好有个人带带她,省的一天老是想着玩。”
李学武见大嫂苦恼,笑着安慰道:“您也别说我没有私心,这周末您就多往家里去看看,娘几个在家我也不放心。”
“这说的啥话,你不吱声我就不去了?”赵雅芳嗔了他道:“妈前两天还念叨着,说你去了钢城家里怎么办。”
“没办法,小宁住在那边离单位更近。”李学武点点头,讲道:“要不是为了这个,我也就让她回家里来住了。”
“你呢?什么时候走?”
赵雅芳看了他,问道:“就算工作忙,十天半个月不能回来一次?”
“这哪里说的准啊,不把工作理顺了,我回来心里也不踏实。”
李学武微微摇头,看了眼家里,安排道:“山上你还是多问问,别让根叔觉得不好意思,尽量给丫头个机会。”
“剩下的我跟王露交代好,由她出面去联合学校办转入的手续,也累累她。”
这么安排并不是说李学武在教育体系中没有关系,恰恰相反,赵雅萍上学,他只要给冉秋叶打个电话就成了。
那为什么还要王露跑手续呢?
很简单,他电话要打,不能让冉秋叶蒙在鼓里,否则产生误会就麻烦了。
可也不能绕过王露和赵雅军小两口,不然心里的愧疚也成了嫌隙了。
该用用,亲嫂子帮小姑子办事,谁都说不出什么不是来,也省的李学武出面了。
他要是出面安排,对赵雅萍来说不一定是好事情,多少双眼睛得盯着她。
***
一月十四号,星期二。
自从两级纪监接连下发通报,调查组撤回以后,机关里的气氛稍稍有所恢复。
不过走廊里依旧很少见热闹,大家说话也小心谨慎,很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就连集团领导都省了不少外出调研和考察行程,猫在办公室里避风头,更何况他们了。
从来都是阎王打架,小鬼遭殃,案子牵扯了那么一大堆,到现在纪监还在查着呢。
大的已经放过了,可李主任讲了,要查就查到底,除恶务尽。
也不知道集团高速发展的锦绣前景下,哪来的那么多“恶”。反正小心就是了。
只是今天气氛多少有点压不住,尤其是厂报公布了上个月开始评选的集团十大青年和十朵金花活动的最终结果。
嗡——
上班没多久,走廊里便传来了一阵低频率的说话声,是讨论的人太多了。
李学武也看到了办公桌上叠着的报纸,一角直指联合工业报头版头条的位置。
这个年代基本上每个单位都会举行称号评选活动,正常的比如先进个人、生产标兵、优秀干部等等。非主流的也有红星钢铁集团这般,搞了个十大青年和十朵金花。
要说往年先进个人、生产标兵这一类机关和工厂都会有,按比例进行分配。
只是今年初步完成了集团化组织机构变革,由厂级管理架构拉伸成了集团管理架构。
在荣誉称号的制定和评选活动中,就需要对机关工作做出侧重,以生产标兵这一类称号来评价就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所以李学武在会议上提议,在三级机关管理体系中单独搞一次才能比拼。一共二十个名额,能榜上有名的自然要着重培养。
集团其他领导也觉得这样合适,既不占用生产单位的荣誉名额,又有所创新。
真能把这份新荣誉做出价值来,相信机关干部和干事也会有生产工人的工作劲头。
这不嘛,二十个机关未来之星出炉了,真可谓是众所期盼。
机关最近讨论最多的便是这个,谁不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
无论是组织推荐,亦或者是自我推荐,还有组织考察等多个海选渠道,也让青年干部有了努力的意义。
还别说,每年年底这个月是最忙的,也是最辛苦的,总会在某个地方出点事情。
可今年就没有,青年干部积极工作,态度上就杜绝了任何问题苗头的产生。
李怀德还在会议上感慨,要是青年干部能保持住这个月的工作态度和精气神,那即将完成的三年计划很快就能见成果。就是五年规划也能大大地缩减时限,超额完成任务。
他是这么想的,可也知道这么想是不可能的,要是没有荣誉刺激,这些年轻人哪里肯付出真心和努力。
你要说每个月都来一次评比,那这荣誉也太不值钱了,年轻人也不会追逐了。
所以,要在催发青年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要充分保证荣誉的价值。
协调相关的关系至关重要,而期待着每三年评选一次,第一期的“十大”和“金花”们便显得更加可贵了。
“你看联合工业报了吗?”
樊华路过办公室,见王露在,便走了进来,到她身边轻声说道:“你家赵雅军榜上有名呢。”
“早就看见了,就等着王露同志请客了——”办公室里有年轻秘书开了个玩笑。
“呵呵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