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6章 岁月织就的暖:那些不问缘由的相伴(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幽谷怨灵》最新章节。
老胡同的墙根下总摆着两只竹凳,卖糖葫芦的老马把插满山楂的草靶往墙上一靠,冰糖融化的甜香,就会悄悄溜进隔壁修锁铺的铜锁堆里。
十年前老马刚推着板车来这时,修锁铺的陈师傅总在傍晚关门前,往他的草靶上插根最红的糖葫芦。“给孩子留着。”他说着,手里的铜钥匙还在转动,锁芯咔嗒一声弹开,像句没说出口的关切。后来老马知道,陈师傅的老伴走得早,独生子在外地当兵,铺子里总显得空落落的。
现在老马串糖葫芦时,总会多串两颗蜜枣的,等陈师傅的铜锁在阳光下泛出暖光时,就用草绳系在他的门把手上。陈师傅则把修好的旧挂锁送给老马,说能锁板车轱辘,锁孔里还抹着新配的润滑油,转起来顺滑得像句贴心话。有次暴雨冲塌了胡同口的矮墙,老马帮陈师傅把锁具搬到高处,草靶上的糖葫芦淋了雨,糖衣黏在草茎上,倒像串晶莹的琥珀。陈师傅转天就给老马的板车加了块防雨帆布,边角用铜铆钉固定着,说这样糖衣淋不坏,铆钉的光在帆布上跳,像撒了把星星。
傍晚收摊时,老马把卖剩的糖葫芦塞进陈师傅的工具箱,说给晚归的路人解馋。陈师傅则把新配的钥匙坯子递给老马,让他挂在板车把手上,说夜里走路能防身。没人问过为什么要这样做,可冰糖的甜混着铜锈的味飘起时,就像岁月在说“这样挺好”。
江边的芦苇荡里泊着艘旧渔船,渔娘秀莲的木盆里泡着刚剖的银鱼,鱼鳞映着水光,会晃到对岸养鸭人老奎的竹棚上。
十五年前秀莲跟着丈夫来这江湾打鱼时,老奎的鸭棚刚搭在芦苇荡边。她丈夫出船遇险那年,是老奎划着小筏子在江里找了三天,回来时裤脚还在滴水,递给她半袋野鸭蛋:“给孩子煮着吃。”后来秀莲独自撑船,老奎总让鸭群在她撒网的地方多游两圈,说能惊起藏在芦苇里的鱼。
现在秀莲晒鱼干时,总会留出最嫩的一块挂在竹篙上,等老奎的鸭群归巢了拿。老奎则把刚下的鸭蛋放在秀莲的船板上,说给她女儿做蛋羹,蛋壳上还沾着点鸭绒,像团柔软的雪。有次秀莲的船桨断了,老奎连夜砍了根芦苇荡的老竹,削成新的桨叶,柄上缠着防滑的布条,说这样划水稳当。秀莲则在老奎的竹棚顶上铺了层晒干的芦苇,说这样漏雨少,芦苇间还夹着两条小鱼干,是给棚里的老黄狗留的。
清晨的雾漫过江面,秀莲摇着船撒网,木桨搅起的水声里混着鸭群的嘎嘎叫。老奎正给鸭棚补网,竹针穿过网眼的动作,和秀莲收网的节奏渐渐合到一起,像谁在江面上哼着支老调子。
山腰的裁缝铺挨着铁匠铺,巧珍踩缝纫机的咔嗒声,总与王铁匠抡锤子的叮当声撞出热闹的响,两种声音在山风里打着转,像串不停歇的风铃。
七年前巧珍来这山坳里开铺时,铁匠铺的风箱总在半夜响起,火光映着王铁匠孤独的影子。她第一次给山民做棉袄,棉絮总铺不匀,是王铁匠用铁砧帮她捶平,火星溅到棉袄上,烫出几个小窟窿,他却笑着说:“这样更暖和。”后来王铁匠翻新铺子,特意给裁缝铺接了根烟囱,说这样冬天烫衣服不冷。
现在巧珍做衣服时,总会多裁块布缝成布套,套在王铁匠的铁锤把上,说这样夏天不烫手,布套上绣着朵山茶花,针脚歪歪扭扭的,却比任何装饰都鲜活。王铁匠则把打坏的铁环敲成小挂钩,送给巧珍挂剪刀,说这样拿取方便,挂钩上还留着点火星烫出的黑痕。有次巧珍的缝纫机坏了,是王铁匠蹲在铺子里修了半天,油污蹭脏了她的花围裙,却把机轴打磨得比新的还光滑。巧珍则在王铁匠的风箱上缝了块挡风布,说这样省柴火,布上还沾着点缝纫机油的味道。
冬日的阳光斜斜照进铺子,巧珍踩着缝纫机做新棉袄,咔嗒声里混着铁匠铺的锤响。王铁匠正给裁缝铺打新的晾衣杆,铁水浇铸时的红光,映在巧珍刚缝好的布套上,像落了片温暖的晚霞。
这些在岁月里长成的温暖模样,就像糖葫芦与铜锁的相守,银鱼与鸭蛋的相惜,针线与铁锤的相伴。不必追问为什么要为对方多做一点,就像藤攀着树是天性,叶跟着风是自然,在日复一日的光阴里,把彼此的日子织进自己的生活,慢慢就成了最安心的模样。
生命本就是场不问缘由的遇见,有人递来颗糖葫芦,有人补好把旧锁,有人留着碗热汤,有人修妥根船桨。这些细碎的相伴,看似微不足道,却在时光里慢慢沉淀,成了比血缘更坚韧的联结,像两棵在岁月里并肩的树,根缠在一起,叶碰在一起,风过时,连影子都紧紧依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