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两地花开(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轱辘杆子》最新章节。

"二十年前,青山村还是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李青展示着老照片,"我们连像样的灌溉系统都没有,更别说智能温室了。"

屏幕上闪过一张张照片:最初的五个塑料大棚,村民们手工浇水的场景,第一台拖拉机的引进,智能温室的建造过程......最后定格在现在的合作社全景图上,现代化的建筑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们走过了很长的路。"李青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但最珍贵的不是那些技术设备,而是村民们团结一心的精神。"

提问环节,一位当地农场主站起来:"你们的技术确实先进,但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轱辘接过话筒:"是人。"他用英语简单直接地说,"再好的技术,也要有人去用,有人去爱。"

活动结束后,社区负责人激动地握住李青的手:"太精彩了!我们想邀请青山村成为姐妹社区,定期交流农业技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回牧场的路上,梨生开着车,兴奋地讨论着合作的可能性。Emily坐在副驾驶,时不时补充几句。后座上,李青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思绪却飘回了青山村。

"想家了?"王轱辘轻声问。

李青点点头:"不知道爸妈这几天怎么样,新试点村进展如何。"

仿佛回应她的牵挂,这时手机突然响起。是沈雅琴的视频电话,画面里她站在一片新建的温室前,身后是忙碌的村民。

"青啊,看看这里!"沈雅琴转动镜头,展示着崭新的设施,"这是第一个试点村,才一周就建成了五个智能大棚。"

镜头转向一旁,李建国正在教村民们嫁接技术,几个年轻人围着他认真学习。更远处,梨叶和菌生正在调试设备,两人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设备都运转正常吗?"李青问道。

沈雅琴骄傲地点点头:"比预计的还要好。这些村民学习能力很强,梨叶说再有两周就能独立操作了。"

挂断电话后,李青发现车已经停在了牧场的小山坡上。夕阳把草原染成金色,成群的绵羊正慢悠悠地回圈,自动灌溉系统喷洒出的水雾在光线中形成绚丽的彩虹。

"美吗?"梨生站在母亲身边,"我和Emily每天傍晚都来这里看日落。"

李青望着无边的草原和绚丽的天空,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相隔多远,无论身处何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通的。青山村的奋斗故事,正在地球的另一端产生共鸣;而这里的先进经验,也将反哺那个她深爱的小山村。

晚餐时,老布朗提议为即将到来的婚礼干杯。"下周六是个好日子,"他举着红酒说,"我已经邀请了半个郡的人。"

梨生和Emily相视一笑,两人的手在桌下紧紧相握。李青注意到儿子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找到人生方向的笃定,是扎根异国他乡的勇气。

"爸妈,"梨生突然正色道,"我和Emily商量过了,等孩子出生后,想带他回青山村住一段时间。让他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王轱辘的酒杯停在半空,眼中闪过一丝感动:"村里的幼儿园现在可好了,有你妈设计的智能教室。"

夜深了,李青独自站在客房窗前。南半球的星空璀璨夺目,银河像一条倾斜的光带横贯天际。她打开手机相册,翻看着青山村的照片:七叔公坐在村委会门口晒太阳,沈雅琴在实验室里专注工作,李建国在田间弯腰指导,梨叶和菌生在设备前并肩而立......

手机震动起来,是合作社工作群的每日汇报。梨叶发了一段语音:"今天三个试点村全部验收合格,菌生设计的远程诊断系统运行良好。七叔公说想重孙子了,催你们多发点照片。"

李青微笑着回复消息,附上今天在社区中心的合影。在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尽管相隔万里,但现代科技和深厚亲情已经将两个半球紧密连接。青山村的精神与智慧,正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而澳洲牧场的经验与友谊,也将为那个小山村注入新的活力。

窗外,牧场的灯光在无边的黑暗中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归途,也照亮了前路。同样的星光下,地球另一端的青山村正迎来新的一天,那里的人们也将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故事。而这两个地方,因为一群普通人的梦想与坚持,永远地联结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