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青骡转世偿前债,刀笔害人终害己(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新阅微异谈》最新章节。

【青骡偿夙】——

辛彤甫先生曾写下一首充满奇思妙想的记事诗:“六道谁言事杳冥,人羊转毂迅无停。三弦弹出边关调,亲见青驴侧耳听。”此诗诞生于康熙辛丑年间,那时先生在我家担任幕僚,闲暇之余,将生活中的奇闻轶事凝于笔端,为平淡岁月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故事要从乡里一个货郎说起。此人走街串巷,以贩卖小物为生,却有着不为人齿的品行。他欠下我先祖一大笔钱财,不仅迟迟不还,还态度嚣张,口出狂言,言语间满是对债主的轻蔑与辜负。面对如此无赖行径,我先祖生性豁达,秉持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处世之道,并未过多计较,只是淡然一笑,将此事抛诸脑后。

时光悠悠流逝,那个货郎早已离世许久。一日午后,先祖小憩醒来,神色略显疑惑,对姚安公说道:“说来也怪,那货郎死去多年,我刚刚午睡,却突然梦到了他,也不知是何缘故?”话语间,满是对这场奇异梦境的不解。谁也没想到,这看似平常的梦境,竟成了一桩奇事的开端。

就在先祖诉说梦境后不久,家中马夫急匆匆赶来禀报,称家中母马刚刚诞下一头青色骡子。众人听闻,纷纷联想到先祖的梦境,不禁窃窃私语,认定这是死去的货郎为偿还生前亏欠我先祖的债务,转世化为青骡。一时间,“货郎偿债”的说法在家中传开,众人皆觉此事玄妙非常。

然而,先祖却不为所动,他神情严肃,语气坚定地说道:“这世间亏欠我钱财后又偿还的人数不胜数,为何偏偏认定是货郎转世?再者,那货郎生前亏欠他人的也不在少数,又为何只来偿还我?这不过是偶然巧合罢了,切莫将此事传得神乎其神,无端让货郎的子孙后代蒙受耻辱。”先祖一番话,展现出他的宽厚与理智,也试图平息这场愈演愈烈的奇异传闻。

可这头青骡的种种表现,却又让人不得不心生疑惑。每当马夫开玩笑呼喊“货郎”之名,它便立刻昂首,眼神中似有怒意,做出一副生气的模样;而货郎生前酷爱弹奏三弦琴,吟唱边关曲调,如今,只要有人对着青骡弹奏这些熟悉的曲子,它就会立刻竖起耳朵,专注倾听,那模样仿佛沉浸在旧日时光中。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为这头青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让“货郎转世偿债”的故事,在众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

【刀笔孽报】——

溯古追源,上古时期尚无纸张,人们以竹简为书、刻刀为笔。书写时若不慎出错,便需取锋利小刀,小心翼翼刮削去错字痕迹,重新书写。这般刀与笔的紧密配合,使得“刀笔”一词应运而生,最初专指简牍时代独特的书写与修改方式,承载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印记。

到了宋代,文豪黄山谷别出心裁,将自己往来的尺牍信函命名为“刀笔”。此时,“刀笔”的含义已悄然转变,脱离了竹简书写的本意,演变为对书信的雅称,赋予了文字交流别样的文化韵味。时光流转至当下,“刀笔”一词再度被赋予新义,常被用来指代撰写诉讼文书的行为。人们口中的“刀笔”,暗喻那些精于律法条文、善于舞文弄墨之人,手中笔如杀人利刃,借文字构陷他人,掀起一场场纷争,锋利且危险。

往昔我任职福建督学期间,曾目睹一桩令人唏嘘的案件。当地有一书生,饱读诗书却心术不正,凭借自己的文墨功底,四处教唆他人捏造罪名、诬告良善。他巧舌如簧、颠倒黑白,致使不少人家破人亡。在他恶行即将败露前夕,诡异之事接连发生。一日,他正伏案为他人精心构陷讼词,手中毛笔毫无征兆地发出“砰”的爆裂声响,笔杆从中裂开,如遭雷劈般断成两截。飞溅的笔屑散落案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糊味。然而,他却将此异象当作偶然,并未放在心上,依旧沉溺于罪恶勾当,最终恶行败露,被官府判处发配边疆,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文安的王岳芳也曾向我讲述过他家乡的奇事。当地有个惯于诬陷好人的讼棍,平日里以构陷他人为乐,搅得四邻不安。一日,他又在书房谋划新的阴谋,铺纸研墨准备起草讼状。当毛笔落下第一笔时,却惊恐地发现写出的字迹竟泛着诡异的红色。他凑近细看,只见鲜血正从笔尖缓缓渗出,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宛如一朵朵妖冶的血花。此等骇人的景象,吓得他浑身颤抖,手中毛笔“啪嗒”掉落。他呆坐在原地许久,最终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罪孽深重。从此金盆洗手,不再涉足恶事,或许是这份悔改之心,让他得以寿终正寝,安享晚年。

我自己也曾亲眼见证过一个“善讼者”的现世报。此人深谙律法漏洞,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一肚子算计,专门替人出谋划策打官司。某次,他受人指使,精心设计圈套,诬告一位家境殷实的富民,声称对方引诱藏匿自己的妻子。在他的恶意构陷下,富民被官府传讯,家中产业被迫变卖用于打官司,几乎濒临破产。然而,就在案件胶着、尚未结案之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这个善讼者的妻子,竟被他人引诱私奔。他四处打听,却始终查不到拐带之人的下落。此刻的他,纵使有万般诉讼手段,面对自己妻子失踪的困境,也只能徒呼奈何,空留一身“本领”无处施展,沦为众人笑柄,而这或许正是冥冥之中的因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