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千里明眸(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带着签到系统回饥年》最新章节。

黄海的风浪撞在礁石上,碎成惨白的沫子。老渔民陈阿大跪在沙滩,枯手抠着船板碎屑,木刺扎进指甲缝也浑然不觉。三天前,他亲眼看着铁灰色的机影掠过渔场,孙子栓柱连人带船被浪吞了,海面只漂回半截挂网的浮标。

“是夜叉…夜叉鸟啊!”他抖索着指向海天交界处,浑浊老泪混进咸腥的海风。礁石旁,两个穿藏蓝制服的年轻人正往笔记本上速记,浪花打湿了裤脚也顾不得擦——这是本月第七起不明空情,三艘渔船失踪。

西山基地会议室,海腥气仿佛还黏在墙壁上。海军参谋将沾着盐渍的海图铺开,红铅笔圈出七个刺目的叉:“雷达盲区!敌机贴着浪尖飞,等咱们听见声,早没影了!”

秦老指尖敲着胶东半岛的豁口:“老式苏制雷达,海岸线曲度超三十公里就抓瞎。”烟灰缸里半截烟头忽明忽暗,像挣扎的信号灯。

“日本人的新式雷达……”电子工业部的老程刚开口,林阳突然截断:“不用日本货。”满室愕然中,他调出系统光幕:

【交易:1967年英国马可尼S600预警雷达技术】

【探测半径400公里,低空盲区<5公里】

【交易物:北宋水运仪象台核心擒纵机构(青铜原件)】

“水运仪象台?”故宫的老专家霍然起身,“老祖宗的天文钟心脏!苏颂造的那套机关,全世界就剩这一副青铜擒纵轮了!”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长是天文学史痴。”林阳展开全息影像——白发老者跪在伦敦地下室,颤抖的手抚过复制木模型的齿轮缺口,“他说擒纵轮藏着北宋机械师的灵魂。”

秦老抓起红机电话的手背青筋暴起:“调国宝!用铅罐押运!”听筒里传来青铜器碰撞的闷响,似千年叹息。

青铜擒纵轮送进交易室那夜,青岛雷达站冻得呵气成冰。站长张海涛裹着军大衣,看工程师们把新到的英制图纸铺在油毡上。《S600高频发射机电路图》边角还沾着故宫库房的樟脑粉,墨迹在寒风里迅速凝霜。

“真空管阵列要恒温!”总工老李的放大镜滑过参数表,“快!挖地窖!”士兵们抡起镐头砸向冻土,碎石溅在雷达基座的混凝土上,叮当如金铁交鸣。

七天后,地窖深处亮起橙黄的灯。真空管在恒温箱里嗡鸣,示波器上跳出第一道绿色扫描线。突然,警报器炸响!屏幕边缘,一个米粒大的光点正逼近海岸线。

“方位117,高度50米!”张海涛的吼声劈开风雪。两架歼-5撕破云层扑去,机翼下挂着的导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十分钟后,电台传来飞行员喘息的笑骂:“逮住了!美国佬的P-2V,贴海面溜着呢!”

捷报撞进西山基地时,林阳正站在全国雷达部署图前。他拔掉代表苏制雷达的黄色图钉,在辽东半岛插上蓝色标记。秦老将电报拍在桌沿:“海军请战!要把雷达网铺到曾母暗沙!”

“还不够。”林阳指尖划过青藏高原,“高原雷达站缺耐寒设备。”

系统光幕应声铺展:

【交易:1975年加拿大北极圈雷达耐寒技术】

【-60℃正常运转,抗强风设计】

【交易物: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帝王听法图》摹本(常书鸿亲笔)】

“常院长的命根子啊!”文化部代表的声音发颤。

“高原亮起雷达,敦煌才能永保安宁。”林阳调出影像——常书鸿在洞窟前佝偻着扫沙,手电光晕染开壁画的朱砂。

摹本送走那日,唐古拉山口的风刮得人站不住脚。战士王铁柱用身体压住图纸,看工程师们把加拿大技术图纸上的电热元件装进雷达舱。《抗强风支架图》被狂风吹得哗啦响,纸角卷着戈壁的沙粒。

“通电!”连长王丰收嘶吼到。雷达屏雪花跳动几秒,骤然亮起!绿色光网撒向雪峰,一只岩羊越境的身影都清晰可辨。李魏摸着发热的操作台,突然抓起电话:“娘!俺在云端上守国门哩!”

秋雨漫过西郊小院时,葡萄架下支起了小方桌。姥爷王老栓拧开矿石收音机,滋滋杂音里突然蹦出新闻:“我新型雷达布控万里海疆……”苏白薇端出刚烙的葱花饼,金黄油星溅在桌面的《无线电》杂志上——封面正是青岛雷达站的全景照。

“小虎他们学校去雷达站参观,”她笑着指杂志内页照片,“娃娃们围着天线罩比划,说像倒扣的大海碗。”照片角落,虎头虎脑的小子正踮脚摸钢架上的冰凌。

林阳望向院墙外。胡同电线杆上,喇叭匣子正放着《智取威虎山》,唱腔混着隔壁徐工家电视机的杂音——那台雪花牌电视的天线,是用雷达站报废的波导管改的。

更远处,新架设的雷达天线在雨幕中缓缓转动,像巨人扫视山河的明眸。扫描波穿透云层时,系统光幕在眼底无声刷新:

【沿海雷达盲区消除率:100%】

【领空预警时效提升:8倍】

【影响力:312%】

风吹落一片葡萄叶,粘在苏白薇肩头的确良衬衫上。衣料细密的纹理在灯下泛着光,像无数经纬交织的守护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