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毕方轰炸机首飞(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军阀:我以钢铁洪流碾碎列强》最新章节。

三天后,柳城西南一号基地。

黎明的薄雾中,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正静静停放在西南飞行器研究基地的跑道上。

那架庞然大物的机翼上四台大功率发动机在晨光的照射中泛着冷光,机翼上还印着大乾传说中神鸟毕方的图像。

此时西南飞行器研究基地的负责人威廉·波音正在绕着这个大家伙来来回回的走动着,这位被陆绍远从灯塔国带回来的航空专家,正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向着基地内的地勤人员咆哮道:"再仔细检查一遍!上帝啊,这可世界上最先进轰炸机的首飞!"

当陆绍远在南方空军总司令林志远的陪同下来到基地时,第一眼看见跑道上停着的庞然大物时,就算是见多识广的陆绍远也避免不了内心的汹涌澎湃。

"少帅!"带着浓重美式口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威廉·波音快步走来,这位金发碧眼的高个子白日脸上写满兴奋:"您来得正是时候,我们刚完成最后的检查,随时可以进行首飞。"

陆绍远听后,脸上也带着灿烂的笑容,他缓步走向跑道上的那架大飞机。眼前的那架被他命名为毕方的轰炸机比后世的原版B-17更加的修长,流畅。

"波音先生,"陆绍远仰头望着这架翼展超过三十米的钢铁巨鸟,嘴角微扬道,"看来你把这架“毕方”从图纸变成了现实。"

波音将手上还那双还带着油污的手套脱下说道:"少帅,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在原先图纸的基础上强化了这架飞机的机身装甲。”

"具体的性能参数呢?"陆绍远伸手抚过冰冷的金属机身。

波音早就将这架飞机的具体参数刻画在脑子里面了,他语速飞快的说道:"少帅,按照您给出的图纸和改进方案,我们在原图纸的基础上加强了机身结构,换装了我们研究所最新研发出来的昆仑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25吨,载弹量5吨,航程3000公里,升限米,它将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没有之一!"

随后他波音自豪的说道:“加满油的毕方轰炸机足够从柳州飞到沪城一个来回。”

陆绍远满意地点点头。这些数据比原版提升了近10%,已经完全的达到了他的预期。

"试飞员准备得怎么样了?"陆绍远问道。

"报告少帅,张振林机组已经就位。"波音指向机库另一侧,五名穿着飞行服的南方空军军人正在做着试飞前最后的准备。

陆绍远看见之后,走了过去,试飞队长张振林见走过来的陆绍远,立即立正敬礼道:"报告少帅!毕方一号机组已经准备完毕,请您指示!"

"放松点,张队长。"陆绍远回礼道,他的目光扫过在站得笔直的五名飞行员年轻而坚毅的面庞上,"今天就看你们的了。记住,安全一定要放在第一位,这架飞机固然重要,但是你们的安全比他更加重要。"

"是!我们机组保证完成任务!"听见陆绍远如此的重视他们,这让他们更加下定决心,一定要完美的完成这个任务。

随着地勤人员的指挥,巨大的毕方轰炸机被缓缓先拖到跑道上的指定位置。

当阳光完全洒在机身上时,银灰色的涂装反射出冷冽的光芒。

陆绍远登上基地内的观测台,拿起望远镜,看着机组人员依次登机。

"启动发动机!"指令通过机场内的扩音器传遍整个机场。

刹那间,四台大功率发动机同时咆哮起来,巨大的螺旋桨卷起的狂风掀起漫天的尘土。

就连站在五百米开外的陆绍远都能清楚的感受到脚下的地面在微微震动,这种澎湃的力量感让他感到十分激动。

"塔台呼叫毕方一号,可以滑出。"

"毕方一号收到,开始滑行。"

跑道上巨大的轰炸机开始缓缓的移动,沿着跑道向起飞位置前进。陆绍远放下望远镜,转身向身旁站着的波音问道:"波音先生,你觉得这次试飞的成功概率是多少?"

波音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我们已经做好充分的地面测试,按照我们的评估,成功的概率至少超过95%。不过航空这种事,永远有5%的不确定性。"

陆绍远听到后,点了点头,继续盯着那架即将起飞的轰炸机。

远处,毕方轰炸机已经在跑道尽头完成转向,机头正对长长的跑道。无线电中传来张振林沉稳的声音:"毕方一号请求起飞。"

"批准起飞,祝你们一切小心。"

毕方轰炸机发动机的轰鸣声骤然增大,四台引擎全力的运转着,推动这架25吨的钢铁巨兽开始加速。正在看着的陆绍远不自觉地握紧了自己的拳头,目光紧锁在逐渐加速的飞机上。

"速度180...200...220...机头抬起!"

在跑道约三分之二的位置,毕方轰炸机的机轮终于离开了地面。它像一只觉醒的钢铁巨鸟,平稳地向上爬升着,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一道极其优美的弧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见毕方轰炸机平稳的飞起来后,机场内的观测台上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研究所内的工程师们互相拥抱,有人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波音兴奋地拍打着栏杆:"上帝啊!它飞起来了!简直完美!"

陆绍远也长舒了一口气,但神情依然严肃:"等他们安全降落再庆祝也不迟。"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毕方轰炸机在空中完成了各种基础机动测试。因为毕方轰炸机飞得很高,陆绍远只能通过望远镜看见天空中那架变得很小的飞机,同时听取着研究室技术人员的实时汇报。

"转弯半径比预期小15%!"

"爬升率超出原先设计指标!"

"发动机温度完全在安全范围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