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无忧花与牡丹2(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电台主持人什么我都会亿点点》最新章节。

陈星尘的目光扫过屏幕上滚动的期待,指尖在控制台上轻点,古琴的余韵被一阵清越的笛音替代,仿佛引领着听众穿越时空。

“‘国色天香’,这美誉仿佛专为牡丹而生。” 他的声音醇厚如酒,带着磁性的引力,“‘国色’二字,重若千钧。盛唐时,牡丹之盛,堪称举国同欢的‘花汛’。长安城内,上至帝王公卿,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为其风姿倾倒。”

他略作停顿,将传奇娓娓道来:“传说女皇武则天冬日设宴,酒酣下诏:‘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畏其威权,一夜竞放,唯牡丹傲骨铮铮,抗旨不从。

女皇震怒,焚牡丹,逐出长安,贬至洛阳邙山。谁知烈火非但未能将其摧毁,反锻其筋骨。次年春,邙山之上,焦骨牡丹竟绽出空前硕大的花朵,色泽惊世。‘焦骨牡丹’名扬天下,洛阳自此甲冠九州。这份傲骨与浴火重生的精神,早已融入龙国人的血脉。”

陈星尘稍停片刻,让这传奇沉淀。屏幕上,“牡丹风骨!”、“焦骨牡丹太震撼了!”的弹幕如雪纷飞。

“而那‘天香’,”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柔和悠远,“更令人心驰神往。暮春时节,长安贵胄竞办牡丹宴,园中姚黄魏紫,争奇斗艳。晨光中,花瓣凝露如宝石生辉,空气中弥漫着雍容清雅、难以言喻的芬芳。这香气,是盛世气象的具象,是人们对富贵圆满最直观的向往与赞颂。‘花开富贵’,牡丹当之无愧。”

背景音乐悄然流转,笛音隐去,几声空灵的梵钟仿佛自深山古寺悠悠传来。

“让我们把视线转向我们的邻邦汉江,” 他的声音也随之沉静,“无忧花,汉江语称‘??? (Muu-hwa)’,其名自带禅意与慰藉。它的美,不在艳色浓香,而在那份抚平心绪、归于宁静的力量。”

他放慢语速,如诉秘辛:“在汉江,无忧花与佛教渊源深厚。传说释迦牟尼之母摩耶夫人,便是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诞下觉者。无忧树因此被尊为圣树,其花——无忧花,自然承载神圣祝福与驱散烦忧之寓意。

古寺庭院,常见其静立。试想,晨钟暮鼓间,微风拂过,淡雅小黄花如细雨簌簈飘落,覆于青石,或栖于虔诚肩头。梵音、花香、落英交织,那一刻,烦恼似真随花隐去。”

“在汉江民间,” 他续道,语带敬意,“无忧花更被尊为‘解语花’,是家和祥瑞的象征。谚语云:‘??? ???? ? ? ?? (Muu-hwa sambaek nyeon-e han beon pinda)’,意为‘无忧花三百年一开’。虽非事实,却道尽其在汉江人心中的珍贵——那是可遇不可求、涤荡心灵、带来真正无忧的吉兆。它不逐外显的轰动,只专注于内心的疗愈与精神的超脱。”

陈星辰将两种花并置,声音充满洞见:“诸君请看,牡丹如烈火,于尘世绚烂盛放,彰显生命的蓬勃、尊严与对美好的热烈追求;无忧花如清泉,在山林古刹间静淌,提供精神的庇护、心灵的慰藉与对宁静智慧的向往。

它们如生命的两面:一动一静,一外一内,一显一隐。牡丹教我们勇敢绽放,去创造那‘动京城’的辉煌;无忧花则提醒我们,于喧嚣外,永葆一处安放灵魂、忘却烦忧的净土。这份互补与平衡,岂非我们每个人,乃至不同文化,都在追寻的真谛?”

陈星尘望向镜头,目光温暖而期待:“长安的牡丹宴,汉江古寺的落花雨,花朵承载的,终是人心。今夜,我们透过这两朵名花,触摸到龙国与汉江文化中对生命、美好与精神归宿共通的执着与智慧。根植异土,却在人类共通的情感天空下,交映生辉。”

“那么,” 他轻推推子,背景音乐缓缓扬起,古琴的深沉与梵钟的悠远巧妙融合,“此刻,屏幕上飘过的‘花签’里,大家更想先倾听哪一朵花的精微故事?是牡丹在诗词书画中流转的‘花魂’,还是无忧花在汉江民俗信仰里温暖的‘解忧’传说?请用弹幕告诉我,接下来的旅程,由你们点亮。”

话音刚落,屏幕瞬间被牡丹与无忧花的图案与听众的激动心声刷屏。一场关于“花魂”与“解忧”的文化深潜,即将在陈星辰的引领下,徐徐展开。

屏幕上,“花魂”与“解忧”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弹幕如潮翻涌。陈星辰看着满屏热情,唇角微扬,决定先为听众揭开牡丹在诗词书画中的“花魂”篇章——从洛阳邙山的传奇讲起。

“既然大家对牡丹故事如此心驰神往,那便让我们一同走进洛阳邙山,探寻这片土地上牡丹的奇妙历程。” 他的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仿佛引领思绪飘向远方。

历经烈火洗礼,邙山早已成为牡丹的传奇之地。每年春回,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山野,沉睡的牡丹便如精灵苏醒,舒展生机。

初时,嫩绿的新芽悄然破土,好奇地张望世界。它们簇拥着,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很快,新芽便奋力拔节,长成修长坚韧的枝干,直指苍穹,无声诉说着不屈的意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时光流转,牡丹枝叶愈发繁茂。翠叶如翡,锯齿叶缘似精雕花边。层层叠翠间,饱满的花骨朵悄然孕育。它们如含羞的少女,被青翠的萼片温柔包裹,守护着待放的瑰丽。

花期一到,邙山瞬间化作花的海洋。硕大的牡丹恣意盛放:红似烈焰,粉若云霞,白如初雪,争奇斗艳。层叠花瓣柔软如绸,纹理清晰,宛若自然的杰作。每一朵都似盛装的舞者,在风中轻曳,各展风华。有的全然绽放,嫩黄花蕊吐露馥郁芬芳,引得蜂蝶翩跹;有的半开半合,犹抱琵琶,更添神秘韵致。

这般风姿,早已被文人墨客写入诗行。“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道尽邙山与牡丹的天作之合。“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则绘出花期时洛阳万人空巷、争睹芳容的盛况。

书画丹青中,画家们亦倾注深情。工笔细描者,将花瓣蕊丝刻画得纤毫毕现;写意挥洒者,则以豪放笔墨勾勒其神韵风骨。无论悬于雅士书房,还是藏于宫廷深苑,这些描绘邙山牡丹的画卷,皆是世人挚爱的永恒见证。

“在这片传奇之地,” 陈星尘语带赞叹,“牡丹不仅以绚烂征服世人,更以那份浴火重生的坚韧,成为龙国文化中一道不朽的风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