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戴森球问世1(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以饕餮镇诸天》最新章节。
第40环的最后一块反光板嵌入轨道时,薛逸辰正站在戴森环的核心控制室。全息屏幕上,40圈银蓝色的光环像嵌套的手镯,在恒星周围缓缓转动,每一圈的能量流都在同步闪烁,像心跳的律动。他的手指按在控制台的玻璃面板上,那里映出核心区的三维模型——一个悬浮在光环中心的金色球体,这是戴森球的最内核,也是整个计划最隐秘的部分。
“第40环能量耦合完成,同步率100%。”系统的电子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颤,“核心区建造权限已解锁,是否启动第一阶段浇筑程序?”
薛逸辰的手指在模型上滑动,金色球体突然分解成无数个正十二面体,每个面体的棱边都标注着“强相互作用力约束”的字样。“还记得三年前在东域基地的测试吗?”他忽然转头问身后的工程师们,“那时我们用3D打印技术造了个内核模型,结果刚启动约束场,模型就崩成了粉末,老陈的白大褂上全是金属碎屑。”
老陈的手指在控制台边缘摩挲,那里还留着当时被碎屑划出的浅痕:“记得,你拿着碎片说‘这不是崩了,是告诉我们该换思路’。现在看来,思路没换错——用恒星自身的引力场当模具,这招够野。”
控制台的灯光突然暗下来,只有核心区的模型在发光。薛逸辰的手指点向模型中心,一个微型恒星的虚影缓缓浮现:“内核的核心是‘火种’,一个可控的微型核聚变装置,体积只有月球的三分之一,但能量密度是太阳核心的万倍。”他的手指划过虚影表面,那里的等离子体正按照预设轨迹流动,“它不产生光,只产生约束场,把戴森环捕获的能量压缩成‘量子纠缠态’——就像把整条星河装进一个玻璃球。”
工程师小李的手指突然指向模型的支撑结构:“Boss,那些连接内核与戴森环的能量导管,真的能承受10^28焦耳的能量冲击?上周在模拟舱测试时,钛合金导管都被熔成了液态。”薛逸辰的手指调出导管的材料参数,屏幕上跳出一串复杂的分子式:“这是用AA材料和月球玄武岩复合而成的新结构,你看它的分子链——”链节之间的连接点闪烁着红光,“每个节点都有自我修复功能,就像人体的血小板,哪里断了自动补上。”
核心控制室的观察窗突然变得透明,露出外面正在作业的工程机器人。它们像一群银色的工蚁,正拖着长达百公里的能量导管,沿着第40环的轨道向中心移动。导管在恒星风里微微摆动,却始终保持着精确的角度,这是原初量子计算机在实时校准——自从六代机全部接入原初,这台机器的算力已经能同时处理亿级别的参数。
“启动浇筑程序。”薛逸辰的手指落在确认键上,控制台突然震动起来,不是机械的震颤,是能量流动产生的共鸣。观察窗外,第一台工程机器人将导管的一端接入内核基座,金色的液态金属突然从导管中涌出,像被无形的手牵引着,在虚空中凝结成正十二面体的棱边。
“这是‘星核液’,”老陈的声音带着惊叹,手指点向液态金属的数据流,“用白矮星的残骸粉末和超导材料熔成的,凝固后的硬度是钻石的百倍,却能像水一样传导能量。”他忽然笑起来,“上次在火星工厂浇筑试验件,你非要用手摸刚凝固的样品,结果手套被烫出个洞,手指上留的疤现在还在吧?”
薛逸辰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虎口——那里确实有个浅疤,是半年前的事了。当时星核液的温度突然失控,他徒手拉下紧急制动杆,灼热的金属蒸汽在皮肤上灼出印记。现在看着那些金色的棱边在虚空中生长,那道疤仿佛也跟着发烫,像某种隐秘的呼应。
系统突然提示:“检测到内核与戴森环的能量共振频率趋于一致。”屏幕上,40个光环的能量波峰开始对齐,与内核的波峰交织成一张巨大的能量网。小李的手指在网纹上比划:“像不像地球的经纬线?只是这张网能兜住整个恒星系的能量。”
薛逸辰没说话,只是看着内核的金色球体渐渐成型。当最后一个正十二面体闭合时,整个核心区突然亮起白光,不是刺眼的强光,是一种温润的、像月光的颜色。这光芒顺着能量导管流到戴森环,40个光环瞬间变得通透,像被注入了灵魂。
“第一阶段完成。”系统的电子音里第一次带上了人类的语气,“内核约束场强度达到预设值,量子纠缠态能量储存启动。”控制台的屏幕上,能量储存量的数值开始疯狂跳动,从0一直冲向100%,每个数字都像一颗正在点亮的星星。
观察窗外,工程机器人已经开始撤离,只留下那个悬浮在光环中心的金色球体。它不发光,却让整个戴森环的光芒都变得柔和,像被一层光晕包裹。薛逸辰想起刚启动计划时,有人说这是“人类给自己造的牢笼”,把恒星的能量锁起来,迟早会反噬自身。
但此刻看着内核与光环的共振频率越来越和谐,他忽然明白,这不是牢笼,是摇篮。就像地球的磁场保护着生命,这个金色的内核也在为人类的星际航行筑起第一道屏障。
老陈的手指在通讯器上犹豫了很久,终于按下了通话键:“儿子,你看天上最亮的那颗星——爸爸给它安了个心脏。”通话那头传来孩子雀跃的尖叫,透过控制台的扬声器回荡在控制室里。
薛逸辰的手指轻轻按在控制台上,那里的时间显示,距离内核完全激活还有72小时。他看向屏幕角落的地球影像,蓝色的星球在群星中安静地旋转,像个熟睡的孩子。
“准备第二阶段测试。”他轻声说,手指指向内核的自检程序,“让原初计算一下,当内核完全启动时,地球的夜空会亮多少。”
系统的回应很快弹出:“原初已收到指令,正在计算。附带一条信息:东域基地的工程师们说,等戴森球完全建成,要在珠峰上架一台望远镜,第一个看到内核光芒的人,有资格给它起个小名。”
薛逸辰的手指在屏幕上顿了顿,忽然笑了。他看着核心区的金色球体,看着环绕它的40个光环,觉得那些光芒里已经藏好了答案。
也许不用等望远镜,此刻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已经有孩子指着星空问:“妈妈,那颗星星为什么在眨眼睛?”
而答案,正在他的手中慢慢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