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一纸诏书,东宫“解禁”(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最新章节。

长安的冬,似乎格外漫长。

那场关于西域战事的朝会之后,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晋王李治美名,还在街头巷尾流传,但热度,已渐渐消退。

卫国公李靖,早已悄然率领西征大军,离开了京畿,奔赴那遥远又黄沙漫天的战场。

而东宫,则像一座被世人遗忘的孤岛,大门紧闭,悄无声息。

李承乾,似乎真的变成了一个“闲人”。

每日里,他不是在别业的田亩间,与那些被他从东征军中,特意留下的农家老兵,一起摆弄那些奇特的农具和稻种。

便是在茅屋之中,与新任的参谋司司长李纲(马周被调离后,李纲暂代其职),探讨着“民生”与“教化”,看似务虚的话题。

李承乾似乎真的,彻底远离了权力的中心。

这让许多,暗中观察着东宫的人,都渐渐放下了警惕。

这位曾经搅动无边风云的太子殿下,在经历了“兵谏”的失败,和被陛下“敲打”之后,其锋芒已经被彻底磨平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

在这份平静的表象之下,是何等汹涌的暗流。

每日,都有加密的信件,通过“皇家盐业商行”这个看似纯粹的民间组织,如涓涓细流般,从江南,汇入东宫。

江南的每一个角落,那些被李治“逼上梁山”的士族,他们不甘的怨言;那些因为李治整治士族,对晋王感恩戴德的农夫,他们朴素的祈愿……

所有的一切,都化为最精准的情报,源源不断地,呈于李承乾的案头。

太子虽然身在长安,却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江南那潭水,到底有多深,有多浑。

他在等。

等一个时机。

等那位仁善的晋王,在江南大获全胜的九弟,班师回朝。

等那位,高高在上的父皇,因为忌惮和猜疑,而必然会做出的……下一步动作。

这一天,终于来了。

晋王李治的仪仗,在万民的欢呼声中,返回了长安。

其后,便是那场在太极殿上,由晋王“主演”的,精彩绝伦的“请罪”与“献功”大戏。

最后,是一道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命晋王,去“学习”太子新政的……圣旨。

当这道圣旨,由中书省的官员,恭恭敬敬地,送到东宫别业时。

正在田间,查看稻种长势的李承乾,没有丝毫的意外。

仿佛,这一切,他早已推演了无数遍。

“殿下!殿下!大喜啊!”

前来传旨的官员走后,常何,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激动得老泪纵横。

“陛下……陛下终于,还是想起了您!您,终于可以,官复原职了!终于,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李承乾没有说话。

他只是,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沾着泥土的秧苗,从试验田中拔起,仔细地观察着它的根系。

那根系比寻常的稻种要粗壮、繁茂得多,牢牢地抓着脚下的土地。

“常何,”李承乾淡淡地问道,“你觉得,是这金碧辉煌的长安城,更安稳。还是这虽然卑湿,却能长出粮食的……泥土更可靠?”

常何一愣,不知太子为何有此一问。

李承乾笑了笑,将那株秧苗,重新,插回了田中。

“走吧,回屋。”

“有些客人,也该到了。”

茅屋之内。

李承乾换下了一身农服,穿上了一件干净的,月白色的常服。

太子要在这里,迎接他“复出”后的,第一批客人。

不多时,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停在了别业的门外。

车上走下来的,正是当朝宰相,中书令房玄龄,和太子少师,新任执行司司长,李纲。

这两位,是大唐文官集团中,真正的领袖。

也是李世民,派来向李承乾正式传达“复出”旨意,并商议南下事宜的……朝廷代表。

“老臣,参见太子殿下。”

房玄龄与李纲,走进那间简陋的茅屋,看着眼前这位,气息愈发沉静如海的太子,躬身行礼。

“房相,李师,快快请起,不必多礼。”

李承乾亲自,为二人,奉上了茶水。

“不知二位大人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

李承乾,开始了他那“明知故问”的表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